-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內容簡介 教育家的理想在於啟發人的思考,野心家的夢想是要取代人的思考。愚人只知接受思想的灌輸,智者則重視掌握思維的方式。胡亂思索問題,彷彿用蛛網去捕捉風的顏貌一樣,終是毫無所得的。正確的思維方法,就像荒夜裡的一盞風燈。提著自己的風燈,照亮未知的旅途,這就叫獨立思考。 作者簡介 戎子由牧師 香港路德會總幹事,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委員會主席,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協同國際學校) 校監兼校長,路德會呂明才中學校監。曾任教於協同神學,所發表著作包括對M. Buber的哲學研究,一向主張宗教在現代社會應持「開放型的思想取向」。 梁沛霖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美國密芝根大學 (Ann Arbor)哲學博士,曾任教於澳洲麥葛梨大學 (MacQuarie University)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學系講師。除了專研統計學理論外,其研究興趣亦包括探討數學哲學與科學哲學,特別是有關悖論、概率論及歸納邏輯等方面的問題。 -
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
《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的作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汉斯•约纳斯。他因其著作《责任原则》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艺时代的人们的伦理学,而获得了世界性声誉。在《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中,他又从纯粹逻辑的层面,揭露、论证了绝对权力概念中的谬论,对全能的上帝概念做了思辩。指出,永恒本身将由于世界进程的实现不断地处于生成中。 -
Plato: Republic
-
僧侶與科學家
《僧侶與科學家》是西方科學與佛學深入對話的結晶,內容豐富,對世界本質和生活方式的認知大有助益。--達賴喇嘛 《僧侶與科學家》探討物理學與佛學這兩個平行而涇渭分明的思想,堪稱擴人心智、開人眼目之作,對話間珠璣閃現,凡沈潛深思之士,想必都樂於聽聞受持。--丹尼爾‧柯曼 《EQ》作者 科學與佛學這兩門知識看似毫無關係。佛教強調透過直接思證經驗,闡明心性的重要性,科學著重於發現外在世界,解開我們生活環境和生命的奧祕,這兩者之間是否有相容之處?彼此間能提供什麼樣的智慧火花? 出家前是生物分子學博士的馬修,繼《僧侶與科學家》一書後,與美國知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鄭春淳展開對談。從佛陀到愛因斯坦,從心的本質到量子力學,讀者可以從中領會人類思想與體驗的結晶。更奇妙的是,兩位作者揭開了科學和佛學間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 -
存在和自由的重负
《存在和自由的重负》分四章,内容包括:萨特生平、著作和学术活动,萨特哲学思想的渊源与发展——《存在与虚无》之前,《存在与虚无》的前奏:《自我的超越性》,《存在与虚无》的主要内容。 -
Being and Ti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works of our time -- a work that has had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and has literally changed the intellectual map of the moder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