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羞恥
著名印裔英籍作家、曾一度引起國際性爭議的《魔鬼詩篇》作者魯西迪,於一九八三年出版長篇小說《羞恥》。此書影射巴基斯坦兩大政治家 ── 一位是曾受褒揚的軍官,一位是浪蕩一時的花花公子 ── 的愛恨情仇,敘述他們之間一連串不知羞恥,祇知爭權奪利的故事。 魯西迪巧妙地結合了歷史、藝術、語言、政治及宗教意義,描寫一個現代國家的創建及其失敗,由於非理性的宗教和政治暴力,並以「羞恥」這個核心概念切入,暴力導致社會的羞恥以及無恥。魯西迪以輕快但穩健的筆觸,雄辯繁複的文體,寫出了充滿野心、飽含諷刺的現代寓言,深入人與非人的領域,探索存在於每個人內心裡的瘋狂,純真與殘酷並存,令人感到可笑同時也感到恐怖。魯西迪曾以小說《午夜之子》贏得英國文學最高桂冠 ── 布克獎;他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以及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而《羞恥》是魯西迪早期成名作,也是《魔鬼詩篇》的先聲,曾獲頒法國年度最佳外語書籍獎。 -
摩爾人的最後嘆息
不同宗教、文化的出生背景,儘管導致遭社會排擠的矛盾與痛苦,卻也同時建立了凝視印度的歷史與文化中最神秘絢爛景觀的微妙距離。印度當代後殖民文學大將魯西迪,繼《魔鬼詩篇》後,首次發表長篇小說,留意國際文壇如何關注文化異質間的對話與融合的讀者,或許還能瞥見奈波爾或柯慈的側影。從古晉港到孟買港、從馬拉巴之涯到馬拉巴之丘,古晉達.加瑪家族之間的聚合與分裂、崛起與殞落,各般紛紛擾擾、錯綜複雜的故事,透過古老的魂魄與遙遠的幽靈,一一地顯現出來……印度當代後殖民文學大將魯西迪,混合了後現代與印度口述之敘事傳統,由兩個不同文化與宗教背景的父母所生、同時也是一個龐大香料貿易王國唯一的男性繼承人──摩爾的口述形式,探索家族盤根錯結的根源及興衰,內容涉及了愛情、權力、金錢、乃至於道德上的誘惑。出身名門的摩爾因特殊的出生背景而飽受社會排擠,原本高雅的生活終至逐漸沉淪。最後摩爾選擇了流亡作為自己人生最後的依歸,而他的人生有如整個印度社會的縮影。全書隱含了作者對於印度的國族主義、以及西方現代化國家主義的質疑,是魯西迪繼 《魔鬼詩篇》後第一部長篇小說。 本書描繪南印度一個從事香料貿易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敘述者是第四代子孫之一「摩爾」──他是由完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父母所生,他成長的速度是正常人的兩倍,因此為自己的社會所排斥──「摩爾」正是印度的縮影,他的矛盾與痛苦亦即印度的矛盾與痛苦,同時也是作者魯西迪的矛盾與痛苦。作者以優美的文字呈現了印度社會宗教、文化的衝突和融合,完成一幅印度歷史的絢麗織錦。本書獲頒以惠特布萊德(whitbread)獎為首的多項 1995 年年度最佳小說獎和歐洲文學獎,是魯西迪近期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