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殖民理论
近来围绕着文化分析后殖民模式的地位和价值有诸多争论。后殖民理论在几个方面受到挑战:在其跨学科的能力方面,其惯常定位的政治方面,以及其对其他类型后殖民分析内在的权力意愿,而这些分析许多都比后殖民理论本身出现的时间更早。随之而来的争辩常常是如此热烈甚至是个性化的。以致于这些被争辩的问题自身反而被模糊了。 在这部至今可说是对这一领域最全面明白的概览性著作中。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系统地探讨了针对后殖民理论提出的反对意见,揭示了争论双方观点的单一和夸大之处。他详尽地提供了在历史上西方传统的研究文化与殖民关系方法的惯常做法,继之又探询了对这些问题另类形式后殖民分析的产生。他还从被称为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到惑乱的散文风格各个方面,极为细心地介绍了后殖民理论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加亚特里·斯皮瓦克、爱德华·赛义德和霍米”巴巴)的复杂而费解的著作,并考虑到他们所遇到的批评。最后他虑及后殖民分析或许与各种压迫史相关的方向,考察这样一种混杂的理论是如何在文化非殖民化的连绵斗争中可以与联合和结盟的政治问题共容。 本书作者系统地探讨了针对后殖民理论提出的反对意见,揭示了争论双方观点的单一和夸大之处。他详尽地提供了在历史上西方传统的研究文化与殖民关系方法的惯常做法,继之又探询了对这些问题另类形式后殖民分析的产生。他还从被称为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到惑乱的散文风格各个方面,极为细心地介绍了后殖民理论三位主要代表人物的复杂而费解的著作,并考虑到他们所遇到的批评。最后他虑及后殖民分析或许与各种压迫史相关的方向,考察这样一种混杂的理论是如何在文化非殖民化的连绵斗争中可以与联合和结盟的政治问题共容。 -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是当今北美和欧洲方兴未艾的文化学术思潮,它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种种后果而发展为一套理论话语。这套话语具有明确的政治取向性,同时又调和并利用了60年代以来的各种理论模型。本书精选了后殖民理论中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论文:包括赛义德著名的东方主义讨论,芭芭、斯皮瓦克等人后结构主义理论,法侬的文化抵抗及后殖民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 -
跨国资本时代的后殖民批评
在当代欧美文化研究和理论批评界,德里克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和理论建树的批评家,这不仅表现在他对当前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提出者和建构者,还表现在他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而活跃的解剖力。本书所收集的11篇论文,大都写于1991年至2000年,基本呈现了作者在急剧变动的时代对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的思考。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提出一些论题,作者把其当作全球化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和生产者;二是全球化问题,这是一个贯穿在本书中大多数论文中的主题,全球化作为一种范式也许是现代化在当代的一种替代物。另外,作者也讨论了本土和全球化的关系、“本土中的全球化”等问题;三是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激进的政见形式:后革命和后社会主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
-
后殖民理性批判
世界顶尖文学理论家斯皮瓦克,为后殖民研究领域奉献的第一部全面探讨之作。本书由哲学、文学、历史、文化四部分构成,涵盖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是集后殖民、解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领域众多成果的重要著作。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审视这一领域的现状。在本书中,她将自己的批评视角转向了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她的批评可分成四部分:哲学(对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阅读),文学(重读吉普林、雪莱、库切,以及其他作家的作品),历史(对档案文献的思考,以及她对自己有关“殖民地人民能否言说”的一贯回答的修改与重写),文化(对全球纺织工业及其所体现出的矛盾的关注)。斯皮瓦克有力地质询了各种思想形态的实践、政治和托词,如先天论、精英后结构主义理论、大都市女权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等。 -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牛津通识读本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由当今国际后殖民主义研究大家罗伯特•J.C.扬撰写,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审视非殖民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清华大学外语系资深教授王宁作序推荐。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内容新颖而活泼,与其他后殖民主义的简介大为不同。作者不是在谈抽象的理论,而是从世界局势、个人经历和史实评述入手来审视非殖民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他将讨论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举例子涉及土著人、无地农民、阿尔及利亚的籁乐、后殖民女权主义以及全球性的社会和生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