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涌看中国
薛涌最新力作,谈民生,说经济,论时政 公民的身份,对照的视角,寻常生活里绕不开的话题与思考 薛涌如是说—— ⊙我写文章都是一种草根的观点,核心的东西就是,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人跟一个街头卖肉的老头都是一人一票,平等的,他们在公共领域有平等的发言权? ⊙我说过中国需要“美国学”,美国是跟中国现代化关系最大的国家,美国是最大的一个市场。 ⊙中国现在是一个民众觉醒的时代,公民权利觉醒的时代。 ⊙我对我批评的人:吴敬琏、茅于轼、江平,我也不想一棍子打死,我对他们抱一种希望。 ⊙中国应该集中精力营造“人重物轻”的市场环境,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多少年来一直呼吁:中国人的生活不应该克隆美国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厂家也不应该总盯着开发美国式的产品。 ⊙美国的白领和精英阶层有“自行车复兴”的趋势,社会文化习性为低碳生活、热衷运动、偏好步行和公交。而中国的大城市,其实还是制造业的核心,即使是白领阶层,其习尚也是蓝领的习尚,比如工作之余不好动,喜欢机动车等等。 -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主要讲的是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学术杂志发表的论文已达数百篇,专著也已有二三十部。1995年在哈尔滨召开了我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性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组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1997年在北京又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包括外语界、对外汉语界、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和教授,他们的研究角度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对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确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国之欧洲(修订译本)
《中国之欧洲》是饮誉世界的汉学家、比较文学大师艾田蒲教授几十年致力于中国学研究的一部比较文化力作。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开阔的东方意识,从翔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对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历史作了十分精当的描述和独到的研究,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了“欧洲中心论”,有力地论证了中国思想、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西方学术史和比较文学发展史来考虑, 《中国之欧洲》是20世纪比较文学和西方汉学牵手、搭桥的先驱之作,艾田蒲顺应近代西方学术潮流,为国际比较文学界贡献了这部跨文化、多学科联姻和对话的典型范本。如今,这部大着已经走进中国大学课堂,是无数专攻比较文学和中外文化关系的年轻学子必读的经典著作。 上卷目录摘要 追忆艾田蒲(代修订译本序) 中文版序 法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 契丹寻踪 第一章 契丹寻踪 第二章 耶稣会传教团之前在中国的犹太教和基督教 第三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1) 第四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2) 第五章 从阿拉伯人的游记到马可•波罗纪行 第六章 马可•波罗(1) 第七章 马可•波罗(2) 第八章 马可•波罗(3) 第九章 中国艺术与锡耶纳复兴 第十章 中国和佛教对魔鬼和地狱表现的影响 第十一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1) 第十二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2) …… 下卷目录摘要 前言 第一部 罗马教廷否认耶稣会士眼中的中国之欧洲 第一章 图尔侬事件结局不妙 第二章 梅扎巴尔巴在中国与伏尔泰的缄默 第三章 孟德斯鸠的中国 第四章 欧洲仍在中国化 第五章 为欧洲“爱术”所利用的中国(1) 第六章 为欧洲“爱术”所利用的中国(2) 第二部 17和18世纪欧洲戏剧中的几个中国侧面 第七章 伊丽莎白戏剧 第八章 司马迁的《中国孤儿》 第九章 纪君祥的《中国孤儿》 第十章 从纪君祥到伏尔泰 第十一章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第十二章 《中国孤儿》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 …… 译后记 人地名中外文对照表 书刊名中外文对照表 -
中西文化比较
《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中西文化比较》是一本爱思索的人喜爱的书。它以专家的深邃思想,又用普通读者的初涉目光,从中西方文化寻根开始,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西方文明在哲学、文化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修辞、宗教信仰、社会规范、文学艺术等方面比较分析。使人们对中西方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有了深层的理解。 -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本书精选了乐黛云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探讨及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性回顾;二是深入探讨当代比较诗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三是对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和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研究,提出“互动认知”、“和而不同”等纲领性的意见,显示了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与精深的理论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