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之塔
《记忆之塔》虽是散文集,也确实在文字背后穿起了台湾中国文学界1960~1990年代的面貌,因此有人评论这本书是台湾的“儒林外史”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台湾动荡的时代里,周志文,一个从宜兰乡下考上东吴大学中文系的年轻人,怀抱着孟子一样的浩然理想,却发现大学里充满了荒唐的老师和荒诞的事情……他经历了《自由中国》的年代,大学时遇上当年姓章的两蒋兄弟,旁听殷海光、齐邦媛等老师的课。后来任教桃园振声中学、淡江大学和台大,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奇人与故事。在他笔下,我们看到了戒严时期被扭曲了的大学校园里,龙蛇杂处的浮生百相。这本书几乎就是台湾变动最剧烈的时代里,一名台北文化人的养成过程:胡适、殷海光、台静农、屈万里、郑骞,还有自由中国、存在主义、越战的中山北路、书店的重庆南路、明星/田园咖啡厅、《现代文学》、《文学季刊》、《笔汇》、《畅流》、《拾穗》……可供老一辈中文人在里头寻找学界轶闻,年轻一辈当作天宝遗事,更多的路人甲,用来回味自己一生求取知识的路径与坎坷。想想在知识的堂皇门面下,曾有多少卑弱的人物,冷血的心灵,崇高与腐朽和谐的并存着。 -
家族合照
“那些忧伤的日记,未曾坦承的爱的难言之痛,都不会因为无言就不真实。”——达纳•乔雅 本书是作者“回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是《同学少年》与《记忆之塔》。全书围绕作者幼年生活及家族记忆展开,内容分为三辑,辑一“家族合照”写家人姐妹,辑二“竹篱内外”是眷村传奇,辑三“余光”则总绾成长记忆。 在乾坤倒转的大时代,幼年的作者随家人飘零至海外孤岛,寄居于眷村一隅。在那个物质贫乏、空气中隐约还可以闻到硝烟味的年代,眷村的人际关系是疏离的,情绪是紧张的,而天空的颜色永远是灰暗的,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生活如蝼蚁偷生。作者善于透过小人物的微琐命运来展现大时代氛围,书中所记,无论是与亲人的疏离关系,还是眷村人物无言的悲凉人生,在在都反映出台湾戒严时代的不安气息。而大时代的小人物,即使是千疮百孔的人生,也不该被遗忘,因为他们曾经这样活过。 这是一场背景鲜明、主体模糊的舞台剧,乱世且偷生,人命如蝼蚁。随军来台的幼童依附在姐姐所属的眷村里,寒碜的物质,疏忽的照拂,永远是东北季风呼啸,海涛声拍打沙岸……周志文近年的回忆三部曲,在学术内外、省籍之间、东西两岸甚或是历史诠释上,全部都是非典型。他以一种艺术的升华,清淡隽永的韵致,拔高来看这冷热人间,辰江的水是这样悠悠的流,谁知“幽咽泉流水下滩”,背后负载的是这般沉重心事。——张瑞芬(台湾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 ◎ 编辑推荐(作品卖点) 1.不堪回首的家族记忆。在命运不由自己掌控的大时代,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苦苦挣扎,人际关系变得疏离,即使是至亲之间也未能幸免。回首往事,布满裂痕的亲人关系,在作者平静而又无可奈何的叙述下,更让人唏嘘与感叹。 2.大时代里小人物千疮百孔的人生。这是一出背景鲜明、主体模糊的舞台剧,乱世且偷生,人命如蝼蚁。大时代的小人物,即使是千疮百孔的人生,也不该被遗忘,因为他们曾经这样活过。 3.外省少年的台湾成长史。凋敝的眷村,疏离的人际关系,灰暗的天空,这就是作者成长的环境。不过,物质虽然贫乏,精神上却有无限可能,少年拥有任自己自由驰骋的另一个世界。而感情、快乐的缺乏也未必完全是坏事,缺乏形成渴望,渴望引领你用以后的一生去寻找。 -
記憶之塔
對鄉下小孩來說,台北是一個遙遠得連夢想要到都到不了的地方。若是能上台北唸大學,馳騁在知識之海,無異羽翅加身,足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暢遊翔飛。 作者當年從鄉下擠進大學窄門的他,有點像寫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的貝多芬,對未來懷抱繽紛的憧憬,料想前景將無止境的在眼前一幕幕展開,雲彩、閃電、山如奔豹、海如立屏盤旋而來,而理想如日,就在不遠處,那英雄的身影呼之欲出。 然而外雙溪的知識殿堂,雲彩未現、閃雷未響,貫耳的是台上七、八十歲操各路濃重鄉音教人莫辨的上課聲,見學生書背得不好便要人「滾出去」的吼聲,甚至校園水溝旁可聽聞老教授不顧睽睽眾目掀袍小解......。初來乍聞讓作者特別感動的校徽上的那行字:Unto A Full-Grown Man,做夢也想不到殿堂是這般。 作者的記憶塔盒裡收存著東吳、台大、淡江大學等校師長、同學、同仁各路人馬形形色色的大小諸事;名師、怪師、權貴子弟、神職人員、官人紛紛在各層塔中搬演一幕幕令人做夢也想不到的繽紛景象──洪陸東、曹昇、徐子明、林尹、毛子水、殷海光、鄭騫、臺靜農、章氏兄弟、龔鵬程、蘇起、胡適......。 在我們的時代,世界有好的一面,也有很惡劣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那呼之欲出的英雄身影,不必是別人,也可以是自己。 -
第一次寒流
周志文先生以人文学者的身份,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适切距离的观察、反省及批判。透过略带艺术风格的文笔,将真理以充满情意的方式呈现,在寻常不易见着的寂暗之处,发掘创意的活水,展现昂然劲动的新气势,同时亦透露出姿采繁复的深层意义。 全书分为四辑:含情、伫思、知人、论世,由情而思、由人入世,表现的是一种“知性之美“。 -
同學少年
內容簡介彷彿小津安二郎或侯孝賢的電影, 榻榻米一角電風扇沉默的吹著,時間如同靜止了一般。 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去反芻自己的童年呢?那水光倒影中衣衫襤褸的自己,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再次面對的。在去除了所有矯飾與層累之後,作者用最素樸的語言書寫記憶中的童年,並隨著時光牽引,眼見「同學少年多微賤」,意外、災禍、無常、老病與淪落--那才是真正的人間,正常無比的真實人間;回憶生命過往,哪一個紛如螻蟻的生命,不曾有過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 周志文的文字清淡,似講古閒說的筆法,熟成而富涵內在秩序、活潑草莽而特具人情味,文字素顏無妝,淡到極致,隱約帶有一點苦澀味,極為耐品;彷彿外表沉靜的河流,卻有著活潑的底蘊。《同學少年》是一個貧困的外省小孩在台灣鄉下的成長史,見證了時代的多義性;同時也是一眼最溫柔的回望,在寂寞卑微的姿態背後,是對悲歡人生的寬解與涵容。 本書目錄序:貝多芬的後山童年--我讀周志文《同學少年》/ 張瑞芬 路上所見 遙遠的音符 疏食飲水 花樣的年華 母親 火車夢 吃教記 白鴿 影戲 散落與連接 梵谷之路 怪力亂神 寫在沙上的 詹國風 魏黃灶 空山松子落 姚青山的情史 紫荊花 瘋狗與紅猴 有弗學? 後記 -
时光倒影
《时光倒影》是一个深刻的浸润于中西文化,却又充满了当代关怀与丰富经验的成熟心灵,在天光云影共徘徊下的源流清鉴。本书共分五辑,一写古今人物,二话诗人诗心,三谈故人故事,四遣阅读与生活感怀,五诉生命岁月中之吉光片羽。作者临流而观,在倒影中回味人生、历史、世情变化,从而于其中发出一点点喟叹与体悟,平淡深远,韵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