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曾经是天堂
《延安曾经是天堂》介绍了延安曾经有过天堂般的岁月,把它放置到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去考量,此前一百余年是连续战败,无数屈辱;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我们终于告别了“挨打”的命运;此后六十余年是发愤图强,改革开放,我们基本解决了“挨饿”的问题。在跨越“挨打”、“挨饿”的历史坎坷后,我们如何在世界面前拥有体面和尊严,避免“挨骂”的命运,延安的天堂船岁月及其沉痛的侧面,是一份极具典型意义的历史标本。 -
延安一月
50篇作品,均为作者于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参观西北的通讯稿。报道了延安各方面的情形。 -
延安整风实录
半个多世纪前,在中国陕北延安发生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整风运动,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肃清曾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的“左”倾教条主义而开展的一场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场破除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本书作者以清新的语言记述了延安和各根据地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其缘由和逻辑发展结果,揭示了党的建设的必要性、曲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对延安整风涉及到的重要事件、人物也都作了必要的实事求是的评述。作者在阅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研究的有益成果,澄清了一些史实的误说,从而使本书成为同类题材中资料丰富、史实可信、特色独具且有较强可读性的专题史学著作。 -
延安访问记/走进延安丛书
-
延安乡村建设资料
延安研究历来是当代史的研究重点。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当前延安和延安乡村研究多为历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90年代后政治学研究逐渐淡出了,后者其实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越来越呈现出其不可估量的意义。在史料浩如烟海的延安研究领域,孙晓忠、高明编写了《延安乡村建设资料》,不仅试图保存其史料价值,而且想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再呈现,展现这段历史中蕴含的普遍性意义。通过重新对第一手资料的梳理,以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的视野,试图重建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乡村生活改变的图景,揭示出不同于一般理解的乡土建设的努力,并且认为这种努力也深刻地影响了共和国的乡村治理和乡土形态。 -
延安四年
《延安四年》(1942-1945):沈霞是茅盾先生之女,1921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5月,进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后进入延安大学学习。 1942年12月10日,沈霞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奔赴东北,已经怀孕的沈霞毅然决然去人流,不幸感染,1945年8月20日抢救无效,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去世。该书收录了留存于世的沈霞在延安时所写的日记的全部,共10多万字。这些日记记录了这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延安追求理想的热忱以及现实中遭遇挫折时感到困惑与苦闷的心路历程,是一位20世纪40年代的革命理想追求者的内心独白,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了延安整风运动的过程。从这些日记中,可以感受到沈霞在学习运动、整风运动、抢救运动以及大生产运动中涌动的内心世界,那种敏感的女孩心理以及处理恋爱、工作、学习等关系上的主次考虑,还有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上的那种激情、认真以及以后被事实所证明的疑虑。该书的出版,为人们深入地了解沈霞真实而丰富的心灵世界及革命经历,进而更全面完整地了解茅盾这一革命家庭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