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与当代中国
在21世纪新的处境下,对于孔子、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等等大问题,中国学术界亟需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予以深入全面地考察和思索。本书以儒学与中国社会变迁、当代公共论域中的孔子与历史文化传统、儒家与社会重建、大学教育中的孔子与儒家经典、儒家与公共伦理等七个主题,深入探讨了孔子与当代中国发展关系的问题。 -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
中国在八十年代展开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空前活跃,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敏锐深思的青年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以探求西方实证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目标的思潮,曾一度引起海内外的关注。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出现了以甘阳为首的一群青年学者,他们代表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开启了中国思想界与西方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本书选编的是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它们从多个侧面折射出八十年代文化反思的各种风貌。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中,我们仍然依稀可以看到那场热情而不失理性的文化热潮;我们也或将通过它们唤醒我们正在失去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意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反叛”主要是通过美术、电影、小说、诗歌、建筑这些最能见出文化情绪和前卫意识的感性文化领域来反映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状况;下编“彷徨”则力图着重反映出当时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思考。 -
政治哲人施特勞斯
-
人论
《人论》自然是研究所谓“人的问题”的。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回答一个总的问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并在最后指出,当代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但人的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下篇转入对人类世界本身的全面考察,确切地说,就是考察人怎样运用不同的符号创造各种文化。因此,其总标题是:人与文化。《人论》一书中力图论证的一个基本思想实际上就是: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
古今中西之争
《古今中西之争(第2版)》内容简介:“现代性”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因为它意味着:现代化的进程并不只是一套正面价值的胜利实现,而且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负面价值。自由,民主,法制这些基本的正面价值实际上都只是在商品化社会中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的,但是商品化社会由于瓦解了文化传统而必然造成“神圣感的消失”,尤其商品化社会几乎无可避免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以及“大众文化”的泛滥,更使知识分子强烈地感到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生活的沉沦、价值基础的崩溃。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最根本二难困境正在于此。 儒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位置乃在于:在一个工具理性必然占主导地位的工商社会和技术时代,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价值理性的关怀、维护人文文化的传统和活力,并全力向着人文研究的方向去开展自己新的形态、新的境界。这样一种立场,可以称为“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化保守主义”。 -
古今中西之争
"现代性"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因为它意味着:现代化的进程并不只是一套正面价值的胜利实现,而且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负面价值。 自由、民主、法制这些基本的正面价值实际上都只是在商品化社会中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的,但是商品化社会由于瓦解了文化传统而必然造成"神圣感的消失",尤其商品化社会几乎无可避免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以及"大众文化"的泛滥,更使知识分子强烈地感到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生活的沉沦、价值基础的崩溃。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最根本二难困境正在于此。 目 录 八十年代的现代性批判与九十年代转型 八十年代中国文化讨论五题 古今中西之争 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化意识》前言 儒学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