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城故事
人类是世界的中心吗?
世界著名艺术家陈志勇的最新磅礴力作《内城故事》探讨了这个问题,这部技艺精湛的作品集结25篇以动物与人为主角的故事和44幅跨页油画插图,带领读者深入一座前所未见的内心城市,探索人与动物关系的全新可能性。无论是反乌托邦色彩的故事还是超现实主义的插图,都体现了陈志勇标志性的睿智和讽刺。人类和动物的生活永远地交织在一起,无论是好是坏。“如果不在彼此的影子里,我们还能生活哪里?”
本书获得2020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大奖评审会主席茱莉亚·海尔称赞这本书为“真正的大师之作”。l陈志勇在获奖感言里说:“《内城故事》是一本在特定时代下略显荒诞的书。这些小故事通过描绘老虎、熊、青蛙和肺鱼等动物夺回城市的梦境,折射出人性的脆弱。能知道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喜欢这些故事和隐于背后的道理,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些脆弱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深沉。希望能够通过本书与年轻的读者们开展一场大型的对话,思考关于我们与这个星球的关系,要知道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早已开始了。”
(为什么书名翻译为《内城故事》?不仅因为是对原英文书名的直译,与陈志勇的另一本书《外郊区的故事》呼应。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国,内城是贫民区。而在澳大利亚的大城市,特别是悉尼和墨尔本,内城是商业最繁荣的地方,是人类与动物接触最少的地方。动物在内城,会发生什么?比如第一篇故事主角是住在摩天大楼第87层的鳄鱼。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内城区在1990年以后经历了大规模的gentrification’ (大意是社区贵族化高端化),内城区那些原本由希腊、意大利移民居住的贫民区都早已搬到郊区。内城在墨尔本寸土寸金,住在内城往往是人们显示自己社会阶层和财富的标志。这部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是讽刺人类对金钱和财富的过度追求,比如月亮鱼、熊、鸽子等故事。所以中文简体字版翻译出了内城。)
-
梦之囚徒:无限循环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
☆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
☆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
☆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倘若真有造物主,“我”又为何而存在?
撕毁的书页、丢失的第一章,失去主人公的故事如何讲述下去?
▼编辑 推荐
“一切 都看似合乎逻辑,即使是在最荒诞的情况下。这就是梦的本性。”
——马克-安托万·马修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从悬念重重的《画的秘密》到不着一字的《方向》,从一镜到底的《3秒》到话痨烧脑的《全民审判》,再到命题创作的《卢浮地宫》,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画爱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带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和非凡的体验。
1985年,马修与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开始进入舞台设计领域,业余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编自绘的漫画——《梦之囚徒:起源》,凭借该书极具创意的实验性而在漫画界一鸣惊人,并斩获199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在接下来的23年里,马修用《梦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连串的漫画实验,使其成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画系列之一。《梦之囚徒:无限循环》是《梦之囚徒》系列的第六册,也是最后一册。
◎在虚构中影射现实,黑色幽默风格描绘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
马修在《梦之囚徒》系列中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语倒过来念)。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他一点也不虚荣、不自负,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任何观点。他只是一张面具,读者可以戴着这张面具亲自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谬和极权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机、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马修以一种夸张的黑色幽默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极,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叙事手法,创造一段如坠梦境的探索之旅
读者手上拿的这本漫画,从封面到某些内页都重复出现在本书的画格中,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元素。不仅叙事手法如此,马修还采用了“画中画”无限循环的递归视觉形式,给人一种无限下坠的眩晕感。故事的开场总是阿克法克的一段似是而非的梦境,随后,伴随着某种形式的“坠落”,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得模糊,随着世界观逐步被颠覆,主角开始带领读者经历一段谵妄的解密之旅。
◎上帝视角,引发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戏,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梦之囚徒》系列是马克-安托万· 马修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仅为角色搭建了舞台,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似乎身在戏台,幕后更有位一手导演他们人生的“造物主”。这导致他们不断质疑所处世界的真实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在《梦之囚徒:无限循环》中,主人公意外穿越了时空,在自己担任主角的故事中缺席了。这导致故事完全进行不下去,配角们不得不一边寻找他,一边忍受“全程无事发生”的僵局。这群意识到自己是造物主所造之物的人引领读者思考我们所在世界的真实性。
◎奇诡的想象力和实验性,将漫画这一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该系列中,马修创造性地颠覆了封面、画格、色彩、维度等各个方面的常态,用六个创意,一次次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这一点在《梦之囚徒:无限循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书的中间有6页被 “撕毁”了,而残留图文既能与左侧页连起来读,又能与右侧页连起来读。这还是一本封面藏在内文里的书,就像整本书从中间翻开后向后对折,瓤在外,壳在内。这些形式是对时空的彻底打破,是一切周而复始、无始无终的隐喻。在一次采访中,马修自我评价道:“这些形式上的颠覆性改变会让人产生对载体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学到他的生存之道。”
◎以故事为主导的极简主义画风,只保留恰到好处的细节
马克-安托万·马修说:“我不需要成为伟大的画家才能讲好故事。” 当马修在画一张画稿的时候,总是极力消除细节,比如说,把一些区域整个涂黑。他非常注重让每一页的画面都极度清晰易读,以便让读者首先被故事情节吸引。在昂热美术学校就读的最后三年,马修开始专注于研究光线对雕塑形状的影响。在开始画漫画以后,他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问题搬到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中。这种非黑即白的画风,给人一种强烈的舞台照明效果,简洁却不失张力,成为他独有的图像语言。
▼内容简介
故事的主人公阿克法克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一天,他来到蜗居用品店,正当店员给他介绍各种床的功能时,他不小心坐上了“赛床”,穿越时间之墙消失了。由此导致他和故事中的次要人物产生时空错位,整个故事无法按原定情节发生。没了主心骨的次要人物们只好一边寻找主人公,一边穿越虚无的荒漠,企图展开故事情节。
当他们与主人公再次重逢时,却走回了故事的开头,进入了一场无限循环中……
▼名人推荐
我将自己从现实抽离,和叙事密码周旋,重新创造自己的梦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马克-安托万·马修
与卡夫卡和大卫·林奇水平相符的继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觉的漫画,您将完全沉浸于其曲折的情节之中。就连萨尔瓦多·达利本人都会赞不绝口的变幻之术。您将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深受其影响。——Fnac书店评论
一部想象之门大开的漫画。一本关于漫画的漫画,关于它的创作过程,每一本都充满了独特的创造性,作者将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Fnac书店评论
该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的漫画界打下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烙印,成为新生一代作者的灵感来源。荒诞、无意义和悖论闪耀其中,是书中的主宰,却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结构。马修巧妙地将我们的真实世界改编成一个有点错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语言构建他的宇宙。——sceneario.com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一位高贵的演奏家,一位玩转漫画叙事手法的杂技演员,一位善于发挥漫画这一媒介的一切潜能的高级玩家。别再看我写的文字了:去读他的书吧!——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画书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这一本!一个超级棒的画中画,表达出角色对他所处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亚马逊读者
《梦之囚徒》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不了解漫画或对漫画有偏见的人。这是一部既滑稽又聪明的漫画,图像富有表现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画本身的创作规则。我们无法将其划归为现有的任何一个漫画种类。——亚马逊读者
-
看得见 看不见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好无聊啊好无聊》作者吉竹伸介新作,获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2·名
“正常”的定义会因为时代或国家不同而有所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既然如此,我不如把故事设定在压根没有“正常”这个概念的地方,所以创作了这个地球人小男孩与外星人相遇的故事。
我是一个宇航员,我去过许多不同的星球,见过各种各样的外星人,有的外星人腿很长,有的会飞,有的长着三只眼睛……大家看上去非常不一样,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管在哪个星球,我们总能找到和自己一样爱喝汽水的人,经常尿床的人,肚子不怕挠痒痒的人,喜欢被妈妈紧紧拥抱的人!不管地球人还有外星人,大家都是宇宙人嘛!
要想让孩子觉得“有趣”,需要用一些搞笑、无厘头的方式。但除此之外,面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不是“同情对方”,而是单纯地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他们的世界好有意思啊”,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并不是有趣就可以了,但不有趣一定不行!——吉竹伸介
孩子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从书中或其他媒介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从而看到参照和榜样,获得力量;孩子们也需要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人们,看到他们的经历,从而能够想象、接纳他们的存在,产生共情。《看得见看不见》用新奇、有趣的方式帮孩子打开了视野,带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匹兹堡大学创意与写作硕士文非
内容简介
我是一个宇航员,我的工作是探索不同的星球。这次,我来到了一个新的星球,这里的人有三只眼睛,能同时看见前面和后面。外星人发现我只有两只眼睛,非常惊讶:“你看不见自己的后背吗?你怎么走路呢?”在三眼人星球上,我成了“看不见”的那一个……
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后眼天生就看不见的外星人,我们像朋友一样开心地聊了起来: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眼中的世界有什么不同?看不见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如果有个星球上全是眼睛看不见的人,会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有的东西只有高个子才能看到,有的东西只有矮个子才能发现;有的事情只有朋友多的人才能做到,有的事情只有喜欢独处的人才能体会;有的事情只有大人才明白,有的事情只有小孩才懂……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时,我们会有点紧张。不用担心,只要互相聊一聊各自的快乐和烦恼,就会发现对方的世界很有趣!
-
海边的莫莫
未小读L码 | 8岁+
---
童年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去应对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去爱,第一次获得友谊,第一次面对死亡或疾病。那时的我们反应往往十分紧张,因为还没有准备好。希望读者看完这个名叫莫莫的孩子的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对他们以后跨越生活中的某些重要和艰难时刻有所帮助。这个故事同样也是写给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提醒他们在儿童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不要缺席,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
莫莫和奶奶生活在诺曼底的一个港口村庄,她爸爸几个星期前出海工作了。孤独又天真活泼的莫莫,经常独自去森林里探险、追猫,也因干涉同龄男孩的恶作剧而和他们打架。奶奶经常为莫莫的不合群而担忧。一个来乡下爷爷奶奶家过暑假的不羁少女,获得了莫莫的喜爱,在她的帮助下,莫莫和酷爱龙珠的同龄小伙伴、机车男孩帮、神秘的流浪爷爷、粗暴的鱼店老板等交上了朋友。一场意外打破了一切,也让莫莫无家可归。一个暴雨天莫莫独自冒着危险去港口寻找爸爸,却碰上了前来“复仇”的邻村男孩。莫莫能摆脱阻拦逃走吗?能顺利到达港口找回爸爸吗……
---
【创作缘起】
最初,我很偶然地看到川岛小鸟拍摄的“未来酱”系列,这些照片最早给了我创作莫莫
的灵感。未来酱是个日本的小女孩,川岛小鸟照片里未来酱各种不高兴的神情,还有日本的乡间风景,让我想起自己在诺曼底度过的童年,也激起我想要用笔来重现童年的愿望。
我之前学习的知识更多是图像方面的——绘画、平面设计和摄影,这是我第一次创作剧本,因为我很想讲述一个几乎只跟自己玩、性格孤僻的小孩儿的故事。很快,我脑子里就有了这个小孩儿的名字——莫莫。
我原本设想这个孤独的故事发生在日本,那里有一些非常边缘化的人,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正因为如此,在创作的最初阶段,我查阅了大量日本的资料。
但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我不禁产生了一些疑惑:这个故事是否一定要发生在日本。最终的思考结果是,也许把故事背景换成更遥远的地点和时间会更好。如果故事的发生地是我更熟悉的,并且真的在那里生活过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把更多真实可感的细节带入进去。
于是我就确定了,这个故事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法国诺曼底一个小小的村庄里。
然后,我就到旧货市场去搜寻老照片,不过我并没有完全丢弃相关的日本资料,我也很欣赏日本人把幽默感、沉重感,以及哲思完美糅合在一起的高超技巧。这个故事是具有普遍
意义的,它关乎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童年、家庭……
最终,罗尼用一幅幅图画给这个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赋予了生命,注入了他的气息,他的愿景,以及他这么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才华!
—— 乔纳森·加尼耶
【编辑推荐】
★温暖人心的隔代亲情,让孩子在平淡生活中感受长辈朴实无华的爱。
>故事温馨感人,充满真情和感动,让孩子懂得关怀老人,内心充满爱!
>真实可感的日常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有代入感和认同感。
>大人读起来可以回到自己的童年,回忆起和家人朋友度过的美好时光。
★一个温柔细腻的童年故事,鼓励孩子直面成长难题,走出父母的羽翼,学会自己成长,乐观坚韧,逆境向上。
>父母缺席的环境下坚强成长,烂漫纯真的儿童天性令人感动和喜爱。
>直面孤独敏感和不被接纳,用真诚坦率获得友谊。
>一堂生命教育课,认识并接受亲人的逝去,只要记得,你爱的人便永远不会离开。
★法国大奖作者创作,动画电影《小王子》板画师绘图,宫崎骏电影般的画风,带读者领略海滨城市诺曼底之美。
>荣获法国蒙特勒伊国际童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十数个奖项,图书版权输出西班牙、意大利、韩国。
>绘者罗尼曾担任马克·奥斯博的《小王子》(2015年凯撒电影奖最佳动画)故事板画师。
>清新的画风描绘诺曼底地区独特的风情,让读者陶醉在宁静优美的海滨城市。这里曾激发过无数印象派画家的灵感,艺术大师莫奈也曾在此定居。
【名人推荐】
一个温暖而带着淡淡伤感的故事,画面清新,线条轻松,故事充满灵动的感觉。
—漫画家 @golo_ 高佬
(曾参与创作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其漫画作品 《丫丫历险记》曾在2013年获得法国里昂漫画节年度青少年读物奖。)
漫画的画面是一个个切片,当你品出味道的时候,它便融化在了你的生活中。
—漫画家 @anusman(王烁)
(北京电影学院漫画专业教师,法国安古兰欧洲高等图像学院漫画硕士。)
一个充满宫崎骏风格的童年故事,那份属于童年时光里的爱,让内心变得柔软而幸福。
—作家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畅销书作家,俩娃妈妈。)
【媒体评论】
一部介于巴斯蒂安·维维斯和宫崎骏之间的漫画。——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
两位作者把本书做成了一个美味童年专栏,气味芬芳,带人回到以为永远回不去的童年。——《书页》杂志
日系风格的插画和生动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很多温柔和爱,叫人不忍释卷。 ——《漫画艺术》杂志
这是一次有魔力的相遇,你会不停地在大笑和眼泪中轮转。——《㺢㹢狓》杂志
这部漫画老少咸宜,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轻松阅读,且一定不会后悔这次精神之旅——《ACTUALITTÉ》时报
这本书如同普鲁斯特笔下的小玛德琳蛋糕, 推荐给所有人。——《INTERCDI》期刊
书里的插图让人回想起宫崎骏的世界,文字简短易读,两位作者编织出一个美丽的童年故事,包裹着所有痛苦和快乐。——《当代女性》
第一故事让我们潸然泪下,而第二个故事,这棵坚韧的小草又让我们满怀希望。——《南瓜》杂志
一次回归童年的奇异之旅,那里非常动人,夹杂着小傻事、大幸福,还有淡淡的忧伤。——《快报》
这个故事像一颗糖果一样,满是一种怀念的甜蜜。——《电视7日》杂志
《海边的莫莫》为我们带来一股清风,蒙住了我们的眼睛,让心跟着她微笑。——漫画评论网
-
歌利亚
※汤姆•高尔德首部长篇漫画
※以简明的视觉元素,探讨战争与英雄主义
※用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演绎《圣经》典故
※打破刻板印象,咏唱温柔巨人的命运挽歌
※一部独属成年人的“睡前故事”
------
◎编辑推荐
♠️汤姆·高尔德首部长篇漫画作品
本书是英国著名插画师、漫画家汤姆·高尔德的首部长篇漫画作品。《歌利亚》延续其一贯的简洁幽默画风,以明快的画面重新演绎大卫与歌利亚这一原本严肃的宗教道德寓言,黑色幽默中掺杂几分伤感。
改编圣经典故,颠覆常规认知
《圣经》中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原文本中,这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大卫和以色列王扫罗。按高尔德自己的话来说,原文中非利士勇士歌利亚只是“一连串描绘他身材的数字和一身铠甲兵器”。汤姆·高尔德将这个故事的叙述角度从以色列人一方转到非利士人一方,为歌利亚这个人物添加了更多个性细节,让他成为一个喜欢文书工作的文静的巨人。歌利亚的形象在高尔德笔下变得鲜活,整个故事的氛围也随之改变。
⚔️“巨人=好斗”?挑战刻板印象
《圣经》源文本中,体型高大的歌利亚几乎是被默认为生性残暴、好斗,因此最终落得被斩首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然而在汤姆·高尔德的版本中,歌利亚成了一个讨厌巡逻、讨厌舞刀弄剑、反感别人斗兽取乐、喜欢文书工作的巨人。体型高大≠凶残好斗,在高尔德的妙笔改编下,这个原本理所当然的宗教寓言罩上了一层荒诞又悲凉的色彩。
◎内容简介
《歌利亚》根据圣经典故改编,从歌利亚的角度出发讲述故事,颠覆了人们对巨人歌利亚“生性残暴、好斗”的印象。
体型高大却文静木讷的歌利亚在军中服役,他天性善良、厌恶暴力,比起体力活更喜欢做文书工作。不少人想利用他高大的体型来为自己谋利。有一天,一名上尉在国王面前提出一个馊主意:派歌利亚每天去敌军阵前挑衅……
在上尉的威逼利诱之下,歌利亚只好前往,每天应付公事地去两军对峙的山谷里对峙。逐渐地,歌利亚爱上了荒野中远离尘嚣的生活,决定在这里长居。
终于有一天,他遭遇了前来应战的大卫……
◎媒体推荐
高尔德用简单而聪明的视觉元素探讨了战争和英雄主义这些复杂的重大话题。
——《纽约时报》
《歌利亚》对故事的改编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将一个基督教反败为胜的颂歌变成了对政治粉饰力量和荒诞战争现实的思考。
——《泰晤士报》(伦敦)
高尔德简洁的风格完美地捕捉到了不断蚕食着歌利亚的疲倦……在一个宗教道德寓言中注入了属于现代世界的新意义,以及一种感伤且温柔的幽默。
——《加拿大全国邮报》
一个从歌利亚角度讲述的大卫与歌利亚的传说,带有悲剧性和黑色幽默成分。高尔德的作品总有一种宁静的力量,以及一种强大的情感上的吸引力。
——Boing Boing
-
伊藤润二短篇精选集
★内容介绍
共收录10篇短篇,包括人气很高且难得一见的《亿万个孤独者》及《阿弥壳断层之怪》。
------------------------------------------------
◎大开本,超强冲击力,享受伊藤润二杰作中的杰作
◎伊藤润二在本书中探讨了孤独、焦虑和爱情,涉及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是真正的“精选集”。
《人间椅子》和《不属于人世的爱情》,江户川乱步的奇情与伊藤润二的画风,是绝配!
《阿弥壳断层之怪》,思细级恐的经典之作。
《亿万个孤独者》,从未收录的人气作品,难得一见。
《楳图先生与我》,自传性质短篇,致敬日本泰斗级漫画家楳图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