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内容简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当我们回首共和国六十年历史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反映这个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既需要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需要个人的娓娓述说,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只是若干概念的静态勾勒,更应是一个个鲜活的公民个人记忆的汇集。 -
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
-
学思答问
《余英时访谈集:学思答问》共收70年代以来散见于各报章杂志的余先生的珍贵访谈录十六篇,这次结集极大方便读者的查阅。尤其是其中收录了六篇发表于大陆之外的访谈,之前大陆出版的各种余先生作品中从未收录:《学术何以必须自由》(1974)、《朗朗乾坤 含弘光大》(1979)、《坎坷求学路 儒家在中国》(1987)、《中华重建与出路》(1996)、《世纪交替中的中国知识分子》(1999)、《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发展》(2006)。 《余英时访谈集:学思答问》汇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内外诸多报刊杂志对余英时先生的各种访谈,其中多篇文字是内地读者首次得缘一见。余先生在问答中洞烛幽微,出言如枢机之发,读者从中可见余英时先生朗朗乾坤的气度,含弘光大的胸襟,以及对历史、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深刻观察和精辟见解。 -
与中国有关
domus杂志是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的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杂志,其中文版创刊于2006年,“与中国有关”访谈栏目也同时推出。每期深入专访一位著名设计师,涉及建筑、设计、当代艺术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初期预想的“权威性”、“实验性”、“思想性”和“跨界性”指标,实现了对中国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现状的整体扫描。 访谈者包括张永和、谢英俊(台湾)、王军、王澍、崔恺、艾未未、马清运、矶崎新(日本)、承孝相(韩国)、阿尔巴内西(意大利)、黛克(法国)、徐冰、冈萨雷斯和索萨(西班牙)、夏铸九(台湾)、巴埃萨(西班牙)、深泽直人(日本)、刘家琨;另外,还将附录史建与朱锫(从斯卡帕展开的话题)和“海外军团”(国外著名事务所的中国建筑师)的对话。 -
红旗下的蛋:70年代出生之红男绿女
-
四分之三的沉默
《四分之三的沉默》是汉语中我读过的最丰富、最精彩的访谈集。 ——哈金 小平是文坛上一双敏锐而又诚实的眼睛,他的视角、洞察力,都堪称一流。深入地探究与悟想,远视与近观,温良而执着,是与作家们交谈时的最好对手和可信友伴。他注重大的方向,不放过微小细部,能够于胸中放置稳定的思想文化坐标。强烈的文学心和责任感,则是他的另一品质,也正因此,他走向了思与诗的核心地带。 ——张炜 这是一本由诚实的提问引出的不可多得的好书。不仅是采访记录,也是一簇簇思想碰撞的火花。诚如资中筠先生所说,她的一些话语,是由于采访者的“推动”才说出来的。只有精彩的提问,才能唤出精彩的回答。提问的精彩,来自敏锐的审美感觉、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以及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相信不仅现在的读者,将来的读者也会从中得到许多阅读的快乐和有益的启示。 ——高尔泰 傅小平的文学对话,本身就是精彩的文学作品。他像个灵巧的内心侦探,善用对话这一独特文体,跟踪、追寻、审视、厘清当代中国文学诸大家,迫使作者摊开思想地图,辅助读者裁定作家是否能自圆其说,最终验证于作品的质地。这部对话集,宏观处从中国时空透视全球化语境,微观处用显微镜观察细节的水滴。听傅小平与作家们谈话,我们会不知不觉参与其中,颔首,微笑,摇头,皱眉,掩卷之后,才突然发现,我们都是揭秘的共谋者,和傅小平一样,在窥探作家内心堂奥的同时,加倍享受了杰作的创造之美。 ——杨炼 正如杨炼所说:“他像个灵巧的内心侦探,善用对话这一独特文体,跟踪、追寻、审视、厘清当代中国文学诸大家。” 作者在书中以访谈的形式汇聚了当代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大家,例如英美文坛上大放异彩的华人作家哈金,刚获诺贝尔奖的莫言,先锋派小说家苏童、毕飞宇,美学大师高尔泰,朦胧派诗人杨炼、欧阳江河……他们以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又从其作品切入这个时代与社会,谈理想谈人生,谈艺术,谈文学创作。 作者以他自己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他们提出了问题,访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不拘一格的,坦诚且随意、充满激情,让读者得以一窥这些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