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尼采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常识、不分真假、缺乏道德、对人的概念无法统一意见的世界。但尼采却构建了这样一个世界,他的作品也成了当代批评理论的分水岭。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尼采的哲学思想,包括反人文主义(anti-humanism),善与恶(good and evil),虚无主义(nihilism),强力意志(will to power),以及尼采对传统历史思想提出的颇为激进的问题。本书不仅为读者呈现尼采最具影响力的论著,也鼓励读者开始运用尼采哲学来研究文学、艺术和当代文化。 -
导读齐泽克
斯拉沃热·齐泽克不是一个普通的思想家。他把精神分析、哲学和政治引人注目地融为一体,他的方法总是新鲜而令人着迷的。他的话题范围同样令人振奋,从当代生活的政治冷漠,到一个认为自己会被鸡吃掉的疯子的笑话,从《生死时速》中基努·里维斯的道德英雄主义,到厕所设计对民族心理的揭示。 在这本书中,托尼·迈尔斯给出了齐泽克关键思想的一个清晰而迷人的指引,并解释了齐泽克思想的主要来源,包括他对拉康精神分析的重要参与。运用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例子,迈尔斯第一次概述了齐泽克作品所处理的主要问题,包括: • 主体是什么并且它为何如此重要? • 后现代性为何如此可怕? • 我们如何区分现实和意识形态? •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种族主义为何总是一种幻想? 《导读齐泽克》是任何一个想要理解这位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所说的“近几十年来欧洲出现的在精神分析界,诚然也是一般文化理论界的最令人敬畏的杰出倡导者”——的思想的人的必要读物。 -
导读波伏瓦
西蒙娜·德·波伏瓦具有开创性的作品重塑了我们对于性别与身份的看法。如果没有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我们今天所知的性别理论根本无法想象。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波伏瓦所提出的“成为女人”和女性作为绝对的“他者”的概念,是女性主义研究与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本书引导读者了解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思想的主要领域,包括: • 存在主义与伦理学 • 性别与女性主义 • 文学与自传 • 性经验、身体与衰老 本书援引了波伏瓦的文学和理论作品,对于初次接触这位关键性思想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读物。 -
导读萨特
·编辑推荐 作为二十世纪文学和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改变了批判思想的路径,为知识分子定义了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角色。 克里斯汀•达伊格尔还原了萨特思想的语境,并且细致地讨论了一系列萨特的重要观点,梳理了他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等一系列文本中所谈及的关于意识以及存在和自由的理论 •关于本真性以及绝对自由的伦理学 •人与人之间具体的关系、性的关系以及性别差异,特别关注了他者使人异化的注视的重要性 •作家的社会和政治职能 •萨特理论的遗产及其和结构主义还有心灵哲学的关系 本书介绍了萨特的文学和哲学作品,把萨特的思想变得前所未有地平易近人,适合从事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学生以及从事大陆哲学和法语的学生阅读。 ·内容简介 在《导读萨特》中,我会重点讨论我眼中萨特对哲学和文学所作出的最主要贡献:他的存在主义和关于自由的哲学。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萨特解释了存在主义把人的主体性作为其哲学的始发点。因此我们会以审视占据萨特哲学核心地位的关于意识的理论来开始我们对萨特的关键思想的探索。 第1章会解释这一关于意识的理论,并展现出萨特的观点和他之前的哲学家截然不同之处。 第2章会检视萨特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中所勾勒出来的本体论,或者说关于存在的理论。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萨特的无神论以及无神论对他的自由哲学的影响。接着我们会检视萨特在他的哲学作品以及他的小说戏剧中所展现的自由这一概念:存在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之一是自由同时意味着责任,这也是萨特在他的作品中一再论证的。 这将是第3章的主题。 第4章会通过讨论“本真”(authenticity)这一概念及与其相对应的概念“自欺”(bad faith)14来讨论萨特哲学所蕴含的伦理立场。 这一讨论会延伸到第5章关于萨特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分析的探讨,并最终让我们思考是否就像萨特在《禁闭》这部戏剧中所说的那样:“他人即地狱!”。 第6章会总结之前讨论过的概念,并讨论在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的状况(human condition)和自由的伦理观。 在第7章,我们会看到萨特关于自由的观点是怎么发展成文学必须是介入的这一看法,即文学要扮演一个政治的角色。作为一个作家,萨特认为他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和政治责任。我们会看到他是怎么解释这一点的。 第8章会探讨萨特的理论立场是怎么和他具体的政治介入联系起来的。 最后,在终章“萨特之后”我们会检视萨特对他同代人的影响,他的思想对他的追随者的重要性,以及他的思想如何能帮助我们思考当今世界。 -
特权者
2011年菲茨杰拉德大奖赛获奖作品 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决选作品 ★《纽约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两种美国人——华尔街金主,以及其他人。《特权者》是一本由后者写就的、关于前者的书。 ★ 年轻精英发迹大传,富豪家庭奢华生活及富二代生存状态全展示,引人入胜,惹人深思。 ★ 作者在接受兰登书屋采访时透露,书稿完成后,曾请银行业内人士审读关于金融暗箱操作的情节,力求准确且分寸得当。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塑造了两代特权阶层的人物形象。作为创业者的第一代特权者,从野心勃勃的青年,经历惊心动魄的商战磨练,最终成为行业大鳄;而坐享其成的年轻一代,在购物狂、夜店豪客、派对明星这些标签的背后,也有他们不为人知的悲哀的内心世界。 故事从主人公亚当和辛西娅的婚礼开始,这对魅力四射的年轻夫妇结婚后很快生儿育女建立了一个四口之家。夫妇俩鲜明、幽默的个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情爱,构成了这部小说感人至深的基调。亚当作为一名对冲基金的经理通过风险投资发家致富,赢得了特权,又因为从事暗箱操作,将他的特权生活带入险境,作者建构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使读者摒弃聚光灯般的道德评判,对亚当身陷黑色交易的过程感到顺理成章。涉身险境的不仅仅是亚当,也包括了他的子女,作者揭示了财富侵蚀下的麻木不仁所带来的危机:亚当的女儿艾普瑞尔对穷奢极欲的生活感到厌倦而沉溺酒精和夜店。小说在亚当的子女面临死亡威胁时达到了高潮,尽管致命的危险一闪即逝,随后而来的即是清醒,正如艾普瑞尔所言:“我感到我似乎正在丢失我的感受力。 -
影子之歌
★ 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奖词(由唐晓渡先生宣读,星云大师颁奖): 小海的诗,朴素,亲切,温厚,深沉。这位乡下长大的早慧的诗人,他的生命扎根在土地的深处,他的灵魂是怀乡的、泥土质的。正是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他写出了《北凌河》这样辽阔而动人的诗篇。如果说他的早期写作是一种“地问”,即谦卑地叩问土地,从而把“村庄”拓宽成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抒情空间,那么,他近几年吟唱不止的《影子之歌》就是一种“心问”,即沉思地逼问自心,从而把个体生命的种种细节转化为一种活泼、辩证的禅悟之境。小海为人真诚,藏智于朴。对他来说,写诗无疑是一种自我救赎。他以朴素的诗句来“参与这个世界的生死流变”,表达着对人间和万物的悲悯之情。基于“诗如其人,人本决定文本”的理念,谨将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予诗人小海。 ★ 《影子之歌》写的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需要变无形为有形,从无中生有,这样的写作更有挑战性,有助于拓展诗人个人的诗歌疆域和精神版图。在这方面,小海做到了极致,将汉语诗歌写作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 这部长诗,想象奇特,对文化积淀和文化心理,做了一次集中梳理。不仅是诗人自己的,也是我们大家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影子之歌》是小海近年来倾心创作的长诗,先后在《作家》、《诗刊》、《花城》、《钟山》、《读诗》、《诗歌ems》以及一些诗歌选集中都以很大的篇幅陆续推出,引起诗界广泛关注,被视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重要收获。凭借此诗在2013年台湾举办的两岸诗人新年峰会上由星云大师给他颁发了 “天问诗人奖”。该长诗作为有探索意义的新文本,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开放的体验系统,是关联性的关系总和,反映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事物与世界的关系,提示了影子作为我们存在的纯粹形式,可以是超越主体的直观能力和理性意志的,却又是不可能被完全对象化和客体化的。影子并无实存,却又通过当下被关注,被追溯到我们自身——我们存在时它存在,我们不存在时它依然存在。影子不是生命,但貌似生命,是生命的运动和变化的抽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