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大風
傅月庵
2002年,《生涯一蠹魚》出版,由於其多樣充實的內容,為台灣掀起一股「書話」熱潮,馴至「書籍與閱讀」(books about books)這一類型閱讀的確立,同時創造了「書人」這一名詞。而其別出心裁的圖文搭配,素潔雅淨的裝幀形式,更為讀者所珍愛,且獲得第一屆金蝶獎書籍美術設計組榮譽獎。
經過三年的積累,傅月庵於2006年推出《天上大風──生涯餓蠹魚筆記》,此書仍以「書籍與閱讀」為主題,談書、談人、談閱讀、談作家、談編輯出版、談買書經驗……。涉獵古今中外,履及海峽兩岸,在他筆下,一本舊書、一個故人、一名老去的作家,彷彿被重新注入生命力,悠然返轉,回到了滄桑人間。圖像部分,除相關書影,還搭配由楊雅棠所拍攝,世界各地愛書人之閱讀身影,用以詮釋「天上大風‧人間讀書」之意境。此書美術設計也繼續由金鼎獎、金蝶獎得主楊雅棠擔綱,其最近作品,無論《天地有大美》、《巴黎的憂鬱》、《我自己的世界:夢之日記》均深獲讀者好評。此書如何與文字搭配編輯,而能超越《生涯一蠹魚》,蓋已成為台北文化圈內人士所拭目以待者也。
《大風吹,吹所有愛書的人》
果子離 (2006-03-31 )
傅月庵出版的3本書,主題集中,訴求清楚,定位明確,就是愛書人寫給愛書人。依網路產業術語,這叫B2B:booker to booker。
傅月庵是書蟲,不是書呆子,但始終收起浪漫多情的一面,以書人面目示眾。或許因為傅月庵所稱,寫作非其本業,編書、買書、看書之餘,才來寫書,寫書成為副產品。依食品製造產業術語,編書買書看書像豆漿豆腐,是結構主體;寫書像豆皮豆包,是附加程式。
傅月庵以書結緣。人緣書緣,往來多書人、讀者和作家,不惟物以類聚,書氣相投,更為傅月庵愛書愛到不寡占、不獨吞,為人所樂道。
依對書本的占有慾,愛書人有兩種,一種是守書奴,一種是散書童子。前者標榜錢可借也可不還,老婆老公典當也不妨,但書不可借,借了會還也不借;後者愛書及書,有成人之美,總會把書送給最需要、最適合的人。
善送者,或許個性阿莎力,說送就送,毫不猶豫;或許送書前歷經痛苦掙扎,對著愛書喃喃自語:我很愛你,很想跟你共度一生,但我想你和他在一起會比跟我幸福。於是牙一咬,送了。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高的情操。
不知道傅月庵是哪一型。在一些人心目中,像傅月庵這種勤於跑舊書攤的愛書人,尋書一技在身,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書兒送了明天還是一樣的買回來,沒有「書到用時方知被借走」恐懼症,反正千書散盡還復來;即使書一去不回,也看得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我眼。殊不知這樣想大概小看了愛書人眾裡尋書千百度的辛苦汗水,忽略了找到寶書的感動淚水。傅月庵筆下有與書相逢的快意,也有對某些好書絕跡的憂心。傅氏三(不是富士山)書常披露他個人或其他藏書家尋書的過程。透過不同管道搶救孤本,救不回來有「孤臣無力可回天」的錐心之痛,救回來後,午夜夢迴,回首這段因緣,感觸特多,時有「二十年成一夢,此書雖在堪驚」之慨吧!
熟稔於書籍版本、掌故、源流,逛起舊書店,就和凡夫俗子不太一樣。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外行頂多喟嘆:「哇,書好多喲!」「書架好大!」嘻嘻嘩嘩就過去了,不太識貨。傅月庵新書《天上大風》有文<十年之後當思我>,用「一步一驚呼」形容逛戴國煇的書房的感受,他看到「許多傳說之書,一一出現在眼前。」哪些書?《媽祖》、《台灣風土記》、《台灣繪本》、《華麗島民話集》、《皕歲前的台灣》……。這些書,一般人不曾聞問,遑論驚呼。
這些卻是傅月庵的強項:識得很少人知道的書,識得很少人知道的人。
但看《天上大風》介紹的讀書人、寫作者,(是的,本書以書人為主,書講什麼,不是重心。)多的是傅月庵如數家珍,我輩全然陌生,甚且大都為上一個時代的遺老,且不說往者已矣,在世的平均年齡沒有九十也有七八十。他們那分屬於舊時代才有的風範、風采和風度,一去不返,傅月庵在字裡行間,撫今追昔,不時流露出今昔對比的喟嘆,這些牢騷也為他在網路社群招來不少麻煩。
歲月無聲流逝,對傅月庵來說,哀樂中年,如何抵抗滄海桑田?無非閱讀、閱讀、再閱讀。不做閱讀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閱讀這件事,一如品玉、賞花、觀畫,整天把玩,不知老之將至。每一本有趣的書,就像佛典聖經,有鎮痛、解熱、排憂、解悶之功,這是愛書人的特異功能,傅月庵偶或寫到自己的心情,也以這類閱讀排憂為多。
閱讀力量大,這本《天上大風》,比起《生涯一蠹魚》,更見明朗大器。固然美編楊雅棠功不可沒,傅月庵出書,成家,主持網路社群,生涯走到這個階段,突然一大步就跨了出去,走路有風,使本書予人大開大闔之感。──連簽名題贈也變得落落大方,不知道是練字有成還是反映生命情境,傅月庵字體渾圓娟秀,落落大方,不信,請參加4月17日下午3點簽書會,比對生涯一二蠹魚不同之處,當知字如其書,書如其人,人如其字,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