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猪渡河
★一个由瑰丽、绚烂、血腥的文字所编织的历史寓言
★红楼梦奖首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多项华文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马华文学重量级作家张贵兴 十七年酝酿长篇史诗巨作
▼编辑推荐
◎张贵兴是当代华语文学重要作家,《野猪渡河》为他停笔十七年后重出文坛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获得多位重量级作家:甘耀明、李锐、哈金、言叔夏、吴晓乐、董启章、连明伟、黄锦树、骆以军好评推荐,并以横扫之势囊括几乎所有华语文学大奖。
◎《野猪渡河》的文字风格强烈,以浓密诡谲的修辞营造热带雨林中溽热腥臊的氛围,并且运用南洋丛林原始苍莽的异域元素:野猪、鳄鱼、猴子、夜枭、苍鹰、犀鸟、蜥蜴、蟒蛇、箭毒树、棕榈树、椰子树,糅合油鬼子(裸身色鬼)、庞蒂雅娜(飞天人头)、泥怪、帕朗刀、日本妖刀、土著猎头等各类民俗鬼怪传说,将魔幻现实、雨林书写发挥得淋漓尽致。
◎《野猪渡河》讲述南洋华人在二战期间遭受日军侵略凌辱虐杀的一段痛史,带领读者进入那个地狱一般的血腥暴烈时空。在热带莽丛中的人兽群象中,我们寻迹祖辈所曾经历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内容简介
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殖民地砂拉越的华人聚落猪芭村建立了“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全村老少热闹为中国抗日举办募款活动,村民男女之间情愫互生,对于即将到来的灾祸隐有预感。1941 年 12 月,日军全面入侵,与“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相关的所有人等,包括妇女、孩童,全部遭到惨无人道地清算。在被占据的三年八个月中,人与动物的分别模糊,生命以各种恐怖酷烈的方式轻易地消逝,情欲与兽性在南洋雨林里赤裸裸地展演开来。
▼媒体推荐
◎张贵兴的文字冷静、瑰丽,寓繁复于精练,不动声色地描绘血腥的杀戮场面,以暴易暴,极度挑战读者的阅读底线,建构了他在生与死、人与兽、善与恶之间,曲折迂回的历史哲学和暴力美学。——笔力雄劲,构思恢宏,《野猪渡河》成就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又一经典巨著。
——红楼梦奖首奖评介
◎《野猪渡河》则近乎火力全开,不只是野猪群,猴子、鳄鱼、豪猪甚至萤火虫。而那荒莽大地上与人做生存竞争的庞大野猪群,那人猪大战,即便不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观的,也是中文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作家 黄锦树
◎如果说张贵兴借猪喻人,那也只是叙述的表象。他其实无意经营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猪狗”。《野猪渡河》读来恐怖,因为张贵兴写出了一种流窜你我之间的动物性,一种蛮荒的、众牲平等的虚无感。蠢蠢欲动,死而不后已。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王德威
◎在《野猪渡河》中,侵略者和反抗者都彻底地化为野兽,互相残杀。野猪人化,人也完全地野猪化。到了最后没有英雄,只有死者和幸存者的分别,而幸存者生不如死。杀人不但并不光荣,更加是毫无意义的。从这一点看,《野猪渡河》是反史诗的,也即是现代的,以及虚无的。我说它虚无并不是批评,而是想指出它的时代意义。
——作家 董启章
◎在张贵兴的笔下,你不仅可以看到热带雨林的荒莽、瑰丽,更可以见证所谓人类文明史的残酷与血腥。滔滔不息的猪芭河上,永远翻滚着此岸的天堂和炼狱。
——作家 李锐
◎《野猪渡河》是雄劲奇异的小说,将历史、神话和传说融为一体,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真实又魔幻的世界。
——作家 哈金
◎《野猪渡河》,近年来华文创作的顶尖拔秀之作,如一帖双倍浓缩的咖啡胶囊,读者受此一注,在短时间的心悸反应中,品尝了作家沉潜十多年谱写出的人性挽歌。
——作家 吴晓乐
▼获奖记录
☆ 第八届红楼梦奖首奖
☆ 第七届联合报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湾文学金典奖年度大奖
☆ 第15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
☆ 2019 年台北书展大奖小说奖
☆ 2018 年 OPENBOOK 中文创作年度好书
☆ 2018 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
☆ 2018 年博客来年度选书(华文创作)
☆ 第43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
-
群象
市面上絕跡已久的《群象》即將重返文壇,重新歸隊,收入張貴興的個人作品集裡,這本標誌著張貴興寫作生涯的一大重要著作,與讀者重新結緣。 此書以馬來西亞的婆羅洲島熱帶雨林為背景,敘述了砂勞越州內施與余的家族興亡史,以及砂勞越共產黨的興衰,結合真實與虛構的描寫方式,讓讀者一窺廣袤雨林內,縱橫交錯的河流、戰爭、殖民者、被殖民者、禽獸的大量印象寓意,在華人世界中,留下深刻的雨林傳奇故事。此書上市後,深獲讀者好評與青睞,除了入圍第二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選作品,也同時獲得第二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讀者票選獎第一名,以及當年度(1998)的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最佳中文創作。 李昂:「《群象》具如此豔媚、神奇、迷幻、幽深的撼人力量,為近年來小說之少見。這個在熱帶雨林綜合家族史、馬共興衰、群象傳說、少數民族與華人族史的故事,涵蓋面從神話至歷史、過去至現在;橫切面從家族情感、雨林生態,綜合交錯,懸疑曲折,步步扣人心弦。」 蘇偉貞:「當我們回憶生命,有時候「我」是一主體,有時候生命的背景為一龐大的記憶主體。《群象》便是以個人與龐大東馬雨林中旋、余家史與華人族史進入記憶體的書寫。施家么子仕才與舅舅余家同則在此一體系中扮演靈媒的角色,遊走於命運及現實兩端。掙扎也就在這裡爆發。」 -
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
馬華作家似乎總有一種寫史的企圖心,詩人陳大為念茲在茲的是那「盡是魅影的城國」,小說家張貴興在臺灣生活二十年之後,著意雕鏤刻畫的也是魅影幢幢的南洋雨林。在這個南洋雨林裡曾有傳說,部落中的公主與移民到此的異族青年相戀出奔,卻在雨林中不慎飲下致睡之水,因而長眠不醒,青年於是終生守候,以至於老。「守候」也許成了馬華作家的人生課題:他們守在故鄉的外緣,守著故鄉傳來的獨特氣味,守著文字裡可以反覆搬演、重述的歷史。然而他們要守候多久呢?守候的終點又是什麼? 這本小說可以分為兩條線,一條在南洋,一條在台北。在南洋的是小說主角蘇其的童年與家族:父親留臺返馬,慾望和跋扈比他的天才更加恣肆,以金錢敲打出淫靡的肉體樂園;由臺灣嫁入南洋的母親終日孜孜矻矻地修整花園,燒了又種、種了又燒,讓花園成為一個比雨林還惑人的迷宮;來自臺灣、曾在美國生活的春喜與春天姊妹,又成了蘇其無法忘懷的少年愛戀,那是荒忽樂園中的美麗記憶。父親與母親的對立、仇恨,以及愛情與慾望對象的出身,都暗喻了殖民地扭結錯雜的歷史。等到蘇其赴台讀書,台北的大學宿舍、民歌西餐廳、夜市、K書中心,就成了敘述的重心,發展出台北一線。有趣的是,南洋的故事與敘述語調都帶有強烈的魔幻色彩,台北的故事卻像是一則通俗愛情劇。蘇其和春喜、春天的愛情若有似無、恍恍惚惚,然而到故事終了,蘇其的母親不斷看到舊情人的幻影,蘇其自己也看到了門外的春天。相比之下,蘇其和台北的民歌手可怡之間的戀情,無論相遇、相戀,看起來都很明朗清楚,文字敘述也不那麼繁複,可是這段愛情反而是虛幻的,在一開始時就知道會結束。 這兩條線索不但有著南轅北轍的內容與情調,連小說的敘述語言也刻意區分。姑且不論這樣的安排是否成功,作者的意圖卻很明顯了:擺盪在南洋與台北兩地之間,南洋有他深恨且深懼的歷史記憶,同時也有他無法忘卻的純真之愛,正是這樣的純愛拉扯著他,不斷地回頭瞭望早就想拋棄的歷史記憶。相對於南洋,台北的生活是比較沒有負擔的,蘇其不用躲躲藏藏,可以自在自得的融入城市的角落,傾聽並參與別人的故事。可是,台北沒有那些令人莫名其妙執著的東西,在台北不會痛苦、不會迷醉,可以很清醒地談談戀愛,或者很清醒地不談戀愛。南洋與台北兩地,是狂亂與冷靜、迷惑與清醒的不同,分別是作者所關注的與所居住的地方,或許也可以分別視為作者的認同與選擇。 於是我們回到「守候」的人生課題與創作主題,蘇其在台北遙遙守候長眠的南國公主,這樣的守候,是否真能解決作者自己的猶疑?蘇其回到南洋繼續他的守候,認同和選擇終於何而為一了,而作者呢?作者徬徨兩地,是不是已經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