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政府与政治
本书简明扼要地慨述了美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方面,包括美国宪法结构、政府组织、政治过程、社会经济结构与过程等等,持论公允,深入浅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是,本书有助于读者进行参与式的学习和讨论,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图表和照片,并且在每一章都专门列出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提供了相关的网络链接,为读者通过网络分析美国政治问题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本书是美国大学里应用较广的教材,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相信它对于我国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也是一本极有价值的教学参考书,很多内容甚至可以直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拿来运用。 -
理解中国
《理解中国》内容简介:1975年,施密特结识了毛泽东。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第一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多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没有第二个德国人像施密特那样兴致勃勃、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 施密特在同另一位德国顶尖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交谈中,讲述了他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神往,以及他在多次访问中国时有过怎样的经历。 施密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他的分析以清晰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令人信服。 -
哈姆雷特或赫库芭
尽管施米特以他的法律和政治理论闻名,他却于1956年《哈姆雷特或赫库芭》中对莎士比亚悲剧提出了一种创新和深入的分析。施米特认为,莎士比亚作品的意义取决于,它以女王的禁忌和报仇的人物变形的形式融入历史的能力。施米特利用这种解释发展出一种关于神话和政治的理论,并把它作为其政治代表制概念的文化基础。不仅仅是文学批评或历史分析,卡尔·施米特的《哈姆雷特或赫库芭:时代侵入戏剧》这本书勾画出了一种全面的、由本雅明和阿多诺所阐发的美学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 -
现代与柏拉图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学界突然对古今之争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据说,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中西之争,而是古今之争。《现代性与柏拉图》这本书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加入了这场大辩论之中。本书作者自觉地站在了柏拉图的立场上,将古今之争看成了柏拉图主义和反柏拉图主义之争。力图接续柏拉图的思考,在当代人中复活这位典型的古代的的生合,从而重新挑起哲学领域的古今之争。或许我们能够通过这本书,重新恢复对那些已经被认为不值一提的问题的兴趣。 目录 中文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序言 导论 第一部分 “抽象的思想——具体的感性”:现代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对立 第一章 自由与无规定性使得人成为文化的存在者吗?或者:古代为什么看起来陈旧了 第二章 “健全的理智”与自然-文化的对立 第二部分 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言,“具体的思想”作为一种伦理、政治和经济文化的前提 第一章 从近代理性的视角来解释“古代” 第二章 一种区分哲学的认识论原理 第三章 抽象的意识-具体的思想:在一种区分哲学中超越情感与知性的对立 第四章 意识哲学的和区分哲学的分析中的心灵 第五章 意志的不同形式与它们对认识的依赖 第六章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情感教化的审美、伦理和政治意义 第七章 理论与实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国家和社会理论奠基于人的理论 第八章 人的自我保存的进化生物学条件与自我实现的理性条件--为重估理性而辩护 结语 欧洲合理性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比较的尝试 第一章 “古今”之争 第二章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和希腊化时期的合理性理解之间的典型区分 文献索引 内容索引和人名索引 -
伟人与大国
《伟人与大国》内容简介:我并不奢求提供一种亲自经历过的我们时代的世界史。我所希望的,主要是把我自认为我从外国会谈伙伴那儿学到的或理解到的东西,多少留传给别人一点。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不是依据官方的文件或者在此期间已经开放的档案,也不借助我的会谈伙伴已经发表的东西。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在这融描述的对话和分析,完全是以保存下来的自己的笔记为依据的。这些笔记不是要传播一个客观的历史画面,而是主要想传播我曾以此为出发点或我曾认为以此为出发点的那些印象,以及我所获得的那些印象和结论。 -
百年世事
《百年世事》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对话录,凭借赫尔穆特•施密特的丰富政治阅历和弗里茨•斯特恩的深厚历史素养,为回顾世界史提供了一种独具洞察力的眼光。两人相交已久,三天时间内促膝而谈,谈的都是上心话题:从历史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百年之末如何总结共同经历的20世纪?遇到的人里,谁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席谈同样成就了一本激动人心且风声水起、坦诚相见又不失幽默的书。书中政治家与史学家传球,讨论中求同存异,各自立场都经过深思熟虑,解释则入木三分,其间不乏名人轶事。两位耄耋智者谈天说地,跨越世纪,驰骋当今世界,成就了这部空前的史普著作,读者从中当能获取点滴智慧。 --------------------------------------------------------------------------------------------------------------------------------- 我们也清楚,高寿未必睿智。不过我们希望,题目的多姿多彩和双方的唇枪舌战能弥补读者可能感到的不足之处。一个根在德国的美国史学家和一个不在职的德国政治家围绕他们经历的世纪和世界的重大问题交流记忆、经验和观点。交谈伊始,我们就明白,不可能找到完满答案,但可能在探讨这个或那个问题时前进一步。到最后,我们感到彼此都受益匪浅。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 ﹝美﹞弗里茨•斯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