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象正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易学家,今存相关著作主要有《易本象》、《三易洞玑》和《易象正》三种,其中,《易象正》可以看作是对前两部著作思想内容的综合提升和凝练。《易象正》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结合本卦和变卦的卦辞解爻辞,即变卦解易的思想;二是用六十四卦卦序推步从春秋到元末明初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可称之为推步历史的思想。该书整理者翟奎凤先生在对《易象正》的版本流变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以崇祯十六年刻本为底本,以清郑开极于康熙三十二年所刻《石斋先生经传九种》之《易象正》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断句精准,校勘严谨,很方便研究者使用。 -
周易函书 附卜法详考等四种(全四册)
清代易学极有成就,但对清代易学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胡煦的易学著作及其思想亦长期被忽视,整理出版胡煦《周易函书》,对于加强胡煦易学思想的研究,开拓清代易学研究的视野,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书四册,包括《周易函书》五十二卷,内容分为《约存》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包括《附编》四种,即《卜法详考》四卷、《葆璞堂诗集》四卷、《葆璞堂文集》四卷、《召对录》两篇;包括有关胡煦生平的若干资料。目前所见《周易函书》版本有两种:一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葆璞堂刻本,一为四库全书本,两者有较大区别,且各有错讹,整理者仔细加以对校,并参考历代多种易学著作加以校勘标点,形成了此一较完善的整理本。 -
周易古筮考周易尚氏学
《周易古筮考》十卷与《周易尚氏学》二十卷,分别以黄寿祺先生批校本与中华书局本为底本,参取其它刻本,特别参照张善文先生校进《尚氏易学存稿》互为校勘,务求全面完整。例如,在《周易古筮考》卷七这中,从《徐世芬筮闯不登极》至《孔子筮商瞿五子》凡二十一则,原刊本无,兹依《尚氏易学存稿》补足,使之完整。而将《左传国语易象释》从《周易尚氏学》转入《周易古筮考》中,意使古代筮案,从春秋迄至明清,二千多年一气贯通。而《滋溪老人传》与于省语《尚氏易学存稿·周易尚氏学》体例,改列书后附录中,并附尚骧《与黄之六书》一首以及本末之《附言》,可备读者参考。其它亦择善而从,兹不赘述。原书为繁体字竖排版,此次改为简体字横排版。 原书脱字甚多,此次皆补足。如《左传》年表,原书往往将昭公、襄公、恒公等等,皆略去“公”,此次补正,以便检索。又尚氏将《既济》、《未济》二卦并列时,常省略为“既、未济”,亦皆补齐。其它亦多,兹不赘述。 -
易经大传新解
《易经大传新解》奉献给你的理念是:我们的生活充满未知,有了未知,才能好奇和求溯。作者认为,阅读本书的目的是增加驾驭已知和未知的能力。无此能力,已知也许只能给人增添忧虑或侥幸。有了驾驭的能力,已知和未知都在操控之中。但愿你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里左右逢源,任由驰骋。 -
易学基础教程
《易学基础教程》由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易学泰斗、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崑先生主编,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清晰勾勒了易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脉络,对易学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是一部最具权威性和普及性的周易入门必读著作。 -
邵伟华四柱预测学入门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基本认识 第一节 对命运的认识 第二节 命运为何能预测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五行生克 第二节 五行之性 第三节 干支五行 第四节 五行生旺死绝 第三章 四柱特征 第一节 排年控辨纳音 第二节 排月柱 第三节 排日柱 第四节 排时柱 第五节 排四柱 第四章 四柱三元 第一节 日元与十神 第二节 天元 第三节 地元 第四节 人元 第五节 三元论事 第六节 会局合冲总论要则 第五章 四柱日元 第一节 日干旺衰 第二节 日干五行取用宜忌 第六章 十神之性 第一节 十神生克 第二节 十神旺衰 第三节 十神功能 第四节 十神心性 第五节 十神旺衰主事 第七章 四柱补救 第一节 用神喜忌 第二节 补偏之一——用神生扶 第三节 补偏之二——用神通关 第四节 补偏之三——用神调候 第五节 用神救应之一 第六节 用神救应之二 第八章 四柱岁运 第一节 排大运 第二节 四柱岁运 第三节 四柱大运吉凶总论 第九章 四柱神煞 第十章 四柱六亲 第一节 祖上父母 第二节 兄弟姐妹 第三节 妻财 第四节 子女 第十一章 富贵贫贱 第一节 论贫富 第二节 论贵贱 第三节 论吉凶 第四节 论寿夭 第十二章 男女婚姻 第一节 正确看待婚配 第二节 合理的婚配 第十三章 预测实例 第一节 预测步骤 第二节 邵伟华预测例解 第十四章 预测回答 关于吉凶应期 关于生命之关 关于该不该死 关于贫困与富贵 关于女格之强弱 关于信教 关于贵人取贱号 关于其他预测学问 关于预测者姿态 关于预测者的语言表达 关于收费和替人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