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价论
《代价论》从社会学角度立论,通过大量日常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社会行动后果评估中的代价问题。立意新颖,主题鲜明,问题意识明确。书中理论铨释和经验分析结合得紧密,许多见解发人深省,一反时下社会学著述中只有现象描述不见观点的流弊。评估社会行动的代价,这是一个需要结合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价值进行综合思考,权衡得失利弊,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 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代价伦》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把“代价”或“成本”这一常常被认为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重新纳入社会学的视野,充分显示以社会学的眼光把握和权衡各种制度与行为的代价,是大有裨益的;第二,写作深入浅出,将高深的学理娓娓道来,丝毫不带有当今学术论文的八股气息。一是深刻,二是好读。单凭这两点,就颇值得一阅。 王小波:本书作了比较充分的文献准备,文本亦好。更重要的是所论的问题都经过了一番思考,这在现今的学界颇为难得,所以应该算本好书。好书需要批评,这才算正常的学术生活,坏书需要炒作,这才能骗到老百姓的钱。……(本书)中,最让我不满意的是论及乌托邦的一章。……乌托邦的弊端在于它是种极端的管束主义,这种管束常常要了人的命。(摘自其1997年书评) 陈心想(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资深研究员):这书一读就永远难忘。本书当年在大学生中很火,我本科就读的一所地方师范院校一个师弟,把这本书认真读了很多遍,感想和心得写得密密麻麻。那是几年后我见到的,也第一次领教一本书能读“破”到这个程度。我读时已经是1998年,没想到和那位师弟一样,阅读心得也密密麻麻写满全书。 田方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代价论》是我在学生时代读过的最有启发性的社会学著作之一。从宏大的制度设计到微观的个体决策,作者深入剖析了众多案例中的得失与取舍,为我们理解社会的常态与变迁提供了一种可贵的理论视角。在社会研究日趋实证化的今天,《代价论》却饱含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趣味。它提醒读者社会科学不仅属于科学家族,也是哲学和艺术的产儿。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郑也夫代表作,提高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获奖书籍。 ★独具见识,富于想象且细致的考辩和大胆的推论,对人类文明的再思考。 ★文化评论家朱正琳、 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学勤、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丁学良、《文汇报》书评撰稿人周毅、北师大经济学教授贺力平敬重推荐! ★罗辑思维十月全线热推,各大媒体全国知名学者专家全面力荐 -
科场现形记
※罗辑思维罗振宇力荐《吾国教育病理》的姊妹篇,呈现中国教育的种种怪象 ※北京大学教授、知名社会学者郑也夫愤懑之作,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为中国教育敲一记警钟! ※陈丹青 李公明 刘苏里 雷 颐 熊丙奇 杨东平 易中天 联合推荐! 郑也夫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指导选修该课的学生撰写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科场现形记》正是选其中优秀者编辑而成。学生们以自己敏感的触角伸向教育领域中我们能想到的所有方面,呈现出我们想象不到的事实——奥林匹克竞赛班的记忆、高考加分门、高考移民自述、北京示范高中的借读生、复读班、高中招生大战、逃离重点班、一所中学教改中的导师制、寄宿教师家庭、乡村学校迎检过程、北大自主招生、高中生早恋、为奥数殉葬的北大人、台湾高校与北京大学对比、留学中介机构等等,林林总总,呈现出当前中国教育的种种怪相。 -
知识分子研究
《知识分子研究》在写作上编时是按照一部独立的专著体例进行的,固仍保留其完整性,不掺杂其他文章。下编则不同,多数是在无整体计划下陆续写出的。写完上编后,我曾拟写作一本《书与知识分子》。在完成了其中三章“符号、书与知识分子”、“书籍出版的历史与现状”、“图书馆的社会学研究”后,资料难寻且兴趣衰减,原拟写作的“图书审查制度的社会学思考”、“图书销售与传播”等均未完成。这三篇论文与其他零散写出的围绕知识分子问题的四篇文章一同放入下编中。下编与上编享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聊以自慰的是下编以其散漫为略嫌拘谨的上编拓宽了一点视野。故编在一本书中,名曰《知识分子研究》。 知识分子问题在中国读书界一向颇受瞩目。《知识分子研究》作者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涉足这项研究的学者之一。在那个题目和那批学者中,这部作品其实是第一茬早熟的葡萄。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它几乎成了上个夏天里的最后一朵玫瑰。它留下的是对那个热情如火的年代的一份记忆。 -
中国社会中的信任
-
代价论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立论,通过大量日常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社会行动后果评估中的代价问题。立意新颖,主题鲜明,问题意识明确。书中理论铨释和经验分析结合得紧密,许多见解发人深省,一反时下社会学著述中只有现象描述不见观点的流弊。评估社会行动的代价,这是一个需要结合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价值进行综合思考,权衡得失利弊,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其中客观因素可谓纷繁复杂,主观因素也是千差万别变动不居的,因而对某些方案的看法也会见仁见智。作者敢于面对现实生活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从社会多维视角直抒胸臆,这种学风值得提倡。 -
抵抗通吃
也夫是梦者,尽管关心未必都有结果,思索未必都具英明。也夫是行者,尽管实行经常碰壁,奔走时告无功。也夫是勇者,尽管思想的迷宫重重,现实的围壁坚固,他且思且行,坦言直说,不虑近利,但图未来,此行大梦者之大勇也。——史铁生 本书文字写于甲申猴年和乙酉鸡年。还记得那两个春节,媒体时代的节日,吉利话铺天盖地,重复万遍。从猴身上本来是难找吉利话的,但中国人何等智慧。说的稀松平淡的是:金猴献瑞。说得富丽堂皇的是:马上封侯。说得凶神恶煞的当数:杀鸡敬猴——且不说偷换了该成语中的“儆”字,讨猴高兴,就该杀鸡?真乃“当惊世界殊”——又用到领袖的诗句了。 本文集中,这些吵架味道的时评文章分类编排,譬如交通,公园游泳,体育,等等。除此,本文集中还有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关于读书,我写的书,我编的书,其他人的书,或为前言,或为补记,或为书评。其二是演讲,收录了我在申酉两年中的六场演讲;说话毕竟比撰文少些八股,更为松弛,更少忌惮,更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