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心亭
《观心亭》试图从日常体验的顿/渐悟中,从"当代中国情境"切入当代艺术,重新给出艺术在今天突围的可能性。和一般意义上的艺术评论不同,这本书里是通过各种"亚文体"(故事,小说,笔记,通信,访谈,对话......)的汇聚而传达出跳动着的话语背后的生命,藉此提供给读者通过文字进入当代艺术的门径。作者将这本书献给那些"马不停蹄而又心如止水的灵魂/献给自我放逐的一代"。 -
新人间词话
胡昉介于虚构和评论之间的文字,将后极权政治、办公室文化、消费经济和身体体验等当代命题,不失机智地混合在一系列中短篇幅的文本之中,而他的野心似乎在于通过不断的写作冒险,将这些颗粒化的文本汇编成一部有关当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他将文学特有的想象空间,以微型暴力的方式植入类型化的建筑场所,并为之带来了效果图上所缺乏的、处于古典与科幻、柔媚与惊骇、狂欢与绝望之间的现实张力。 ——姜珺,《城市中国》主编 -
镜花园
“他和她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求生俱乐部附近的“水晶”甜品店。当时说了些什么,现在谁也记不清了,唯一深深印在他脑海里的是这样一个特写:她的嘴唇在接触到粉红色冰淇淋的刹那突然收缩,又迅即肿胀,变得无比鲜艳,似乎特别有利于物质的融化和分离…… 两个人保持沉默,都明白,仅仅一句话就有可能改变未来,但最简单的,还是像一切没发生过一样,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之中。” 《镜花园》从男女主人公的见面开始,在倒叙的时间中,主人公开始步入一个建造一座名叫“镜花园”的主题公园的旅程,在这其中,一座生活的迷宫渐次展开。 《镜花园》这本书同时包括了对现实的截图,那些现实中的踪迹(广告,公共信息,留言条,价目表……)无时不刻在向我们传情达意:现实正写着自己的小说,现实不仅向我们表述着自己,而且,她生产故事的能力在今天已经远远过剩。 从现实截图所构成的“镜花园”到虚构中的“镜花园”,这本小说成为对可能性空间的探测,也许“客观真实”将浮现在不同空间相遇的那一刻,而我们所处的现实只是人们疯狂大脑的分泌物而已。这个现实正日益“超现实”和“溢(出)现实”,正日益饱和以至价值空虚。 由此,对于本书作者胡昉来说,“我也许不是这本书的作者,只是被世界和世界中的中国裹挟而走的旅人”——是现实在写着自己的小说。 文字:胡昉 2009| 图片:公共来源,2002-2009 | 设计:黄河 | 校读:梁笑媚 |翻译:林美玲 | 开本:21x13cm | 页数:148P | 胡昉,Vitamin Creative Space, 2009 | 书号:ISBN 978-988-17864-7-0 | 定价:32 RMB -
感觉的训练
这本书用来训练你的感觉。应该感谢我的妻子,她自编自演的健美操录像带启发我写了这本书。相信不少读者都曾跟着她的录像带蹦蹦跳跳过: “一、二、三、四、放松精神” “二、二、三、四、精神放松” 这本书也将起到同样积极的作用。我想尽量让你们在不多的时间里加深对自已感觉的认识,从而获得对生活的另一种认识:你注视这些文字,全神贯注自己的意念,最后能获得某种解脱──这不是很美妙的吗?感官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去享受,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去做,我希望本书能提供这方面的正确方法。在不同阶段的练习过程中,我更希望大家不要忽视对支配着感官的心灵的关注,这需要极大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早已被人们日渐淡忘。 对于工件繁忙、献身事业的人士来说,每天抽出10分钟,在临睡前读几页,对自己还是大有好处的。你们不妨跳过那些理论性太强的章节(为了更透彻地说明我的看法,我不可能完全去掉这些章节,我已尽量把它们的篇幅压缩到最小),直接看那些能触动自己的内容,这有助于使你成为一个马克思所说的“全面的人”,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我们更有可能达到一种物质精神两丰收的理想境界。 现在,请你握紧拳头,握得死死的,然后突然松开──你感到轻松一点了吗? 欢迎你参加感觉的训练。 再次感谢我的妻子。感谢现代社会教研室的同事们为我提供了查找资料的方便;感谢陈一伦院长给我长达三个月的假期;感谢凡利物先生在慷慨资助的同时,对本书提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没有这些支持,这本小书是不可能这么快和大家见面的。此外,虽然我对我所引用的资料勤加脚注,但难免还是挂一漏万,在此谨对所有有关人士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
苦恼人的微笑
如果说,小说作为一门“说谎的艺术”,恰恰是通过虚构,让我们逼近“世界的真相”,那么,也许我们在追求“世界真相”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趋近小说这门“说谎的艺术”。《苦恼人的微笑》是一部小说,也是关于影像在今天作用于人心的笔记,是对充斥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像的回溯和快进,是关于影像叙事和文字叙事相互之间丰富关系的一种尝试。它探求某种情感的真挚在当代是如何有可能的,进而,它追忆、索引、改写中国近现代过程中的一些情感历程,从“浮生六记”、王国维、“青春之歌”到“苦恼人的笑”,作者以此探索在人类行为背后的情感动力学,它隐秘地趋动着人类的存在,并突破诸种意识形态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