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颜真卿祭姪文稿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生于唐景龙三年(公元七○九年),卒于唐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曾经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赠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世习称“颜平原”或“颜鲁公”。他的书法以沉着健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形成了雄伟沉厚的风格,在书法领域中,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念其侄季明所写的祭文。通篇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 一泻千里,沉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宣和书谱》记载:“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元鲜于枢在卷尾题跋中称赞:“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墨迹在宋元时流传有两本:一为晋笺,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頫所得,定为王献之真迹。一为唐硬黄纸,后有柳公权等人题跋,赵孟頫定为唐人草原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 -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主要内容:塔三藏圣教序记通称雁塔圣教序记,又称恩寺圣教序记。序为唐太宗李世明撰,记为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撰,褚遂良正书,序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记二十行,行四十字。永徽四年(公元六五二年),序记由万文刻于石上。二石分到嵌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故名。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工于隶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府。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据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拓本中两『治』未封口本影印,纸墨醇雅,字口光洁,笔划清朗,宛如墨迹,是一件很好的研习范本,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
碑帖鉴别常识
《碑帖鉴别常识(修订本)》:崇善楼书系。碑帖二字含义极广,本篇所谓的碑帖仅指历代石刻文字,以及专为传学书法而摹刻的法帖。故凡甲骨、金文、砖瓦、玺印上的文字以及简、牍、帛、绢、纸缣上的手迹皆非《碑帖鉴别常识》范围。本篇既名《碑帖鉴别常识》,当以介绍碑帖版本知识为主,文字考释一概从略。本篇为一知识性的书籍,读者欲广泛深究,拙著另有《增补校碑随笔》、《六朝墓志检要》、《崇善楼笔记》、《帖学举要》等可供参考,本篇因篇幅所限未能列入。 -
中国碑拓鉴别图典
《中国碑拓鉴别图典》主要内容简介:中国碑拓始于南朝,惜无实物流传。传世最早拓片出于唐初,唯见敦煌藏经洞敷件而已。宋代金石学昌明,然传世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所谓宋拓多为南宋拓本,元代拓本数量更为稀少,故善本碑拓必称“宋元”。明拓最下,拓工多劣,唯恃五六百年之历史沧桑,傲立不倒。 -
永字八法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答问》,以通俗而简要的问答形式讲解了中国书法的最基本的内涵、学识、意义,也涉及了学书的范本与笔法的各种问题。读者对象是青年书法爱好学习者。中编《分论》是中国书法著作方面的某些错误观念。下编《综论》是单篇论文,然亦相互联系,多有创见,精言要义,可为书学较高深者提供研究的新课题与新领悟。本书图文并茂,虽是谨严的书法探求,但亦不失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