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毛人
1919年9月,二十一岁的崔斯坦•萨德勒从伦敦搭乘火车,将一包信件送给诺维奇的玛丽安•班克罗夫特。玛丽安的弟弟威尔是崔斯坦的战友,他们一起受训,一起踏上战场。战场上,威尔放下枪,宣布自己拒绝参战,这一行为让整个班克罗夫特家蒙羞。 然而,那些信并非崔斯坦此行的真正目的。他的心里深埋着一个秘密,让他不堪折磨。他想将这个秘密告诉玛丽安,却始终找不到勇气。然而,不管他说与不说,这次会面都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置景于二十世纪初期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真实全面地展示了都柏林中下层市民肉体、精神“瘫痪”的社会现实。15个短篇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浮现出麻木、苦闷、沦落、苍凉的世态。《都柏林人:乔伊斯短篇小说集》是乔伊斯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它不着眼于曲折的情节和飞扬的文采,而潜心于全新的语言实验和手法探索。 -
牛虻
意大利青年亚瑟,出身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在忏悔中泄漏了机密,导致战友被捕,令青梅竹马的女友婕玛误会,并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内利神父的私生子。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他一锤打碎了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决裂,然后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在度过了地狱般的十三年漂泊生活后,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发生了惊人变化的亚瑟化名“牛虻”,回到了意大利,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和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塔内利的突然出现而不幸被捕。面对前来探望的蒙塔内利,牛虻动情地诉说了他的悲惨经历,企图打动蒙塔内利,要他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做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最终,蒙塔内利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心痛而死。就义前,牛虻给婕玛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自己是亚瑟。 -
电灯光
《电灯光》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第11部诗集,2001年出版,主要收集的是他1995年获诺贝尔奖之后几年的作品。薄薄一本诗集几乎包括了所有诗歌体裁:抒情诗、哀歌、十四行、歌谣、史诗、翻译、沉思性的组诗等,贯穿始终的主题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在或明或暗的光照下,显现奇迹和质感。希尼用他一贯的个人视角,咀嚼生活中喜悦或哀痛的片段,点点滴滴,亲切感人,毫无姿态。在个人生活的坚实基础上,更把视野拓宽到爱尔兰的泥沼、政治现实和文学传统的广阔天地之间,在诗艺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开启了他晚期诗歌的新气象。 -
林奇的欢愉
《林奇的欢愉》主人公她,是最美丽、最尊贵的情妇。巴拉圭国王洛佩兹数十年如一日拜伏在她的石榴裙下,法国公使见到她不由鞠躬致敬,最粗鲁的士兵见到她不由敛声屏气,就连苛刻自制的斯图尔特医生也对她赞叹不已,她无与伦比的美丽甚至给她的爱子以莫名的压力。她,是女人的公敌。不论她怎样温和可亲、通情达理,不论她怎样慷慨大方、表现善意,都一再遭到周边女人的蔑视、敌视与孤立。她,是生命力旺盛的慈母。大笑着诞下一个又一个未来的巴拉圭王位继承人。 她,是技艺精湛的演奏家。是冷酷拜金的妓女。是品味卓绝的服饰鉴赏家。是引领风尚的服装模特。是玩弄男人于股掌的阴谋家…… 她,是一条难以名状的河流,流经哪里,哪里就绽放五彩斑斓的花朵,释放出极致的 气味——生命、死亡、性、愉悦、仇恨、诡计、欲望、战争…… 她——伊莱莎·林奇,十九世纪神秘莫测的爱尔兰女人,如何逢凶化吉,尽享欢愉? 布克奖得主安·恩莱特,带您走近林奇,感受“林奇的欢愉”。 专业书评 从《林奇的欢愉》第一章开始,你就会意识到自己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了故事中去。情节发展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恩莱特自己仿佛也成了变色龙,浮出水面,欲和林奇展开一番角逐。 ——凯特•凯拉威《观察家报》 恩莱特发掘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女主角,她就像拿破仑的爱人约瑟芬:既是纵情声色的享乐之徒又是凶残恶毒的野蛮人,既是被占领国家的难民,举起的手却又象征着他人的死刑执行令。这一切怎么能不令人着迷呢! ——贾斯丁•麦卡锡 《爱尔兰独立报》 恩莱特这部小说非同寻常,就像流水,泛着银色光泽,却又无法预测,流水载着林奇从爱尔兰到欧洲,从欧洲到巴拉圭,又从巴拉圭回到了英国。 ——《纽约时报书评》 -
山区光棍
《山区光棍》是威廉·特雷弗2000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特雷弗用十二个故事聚焦男女关系和错失的情缘,令人感慨。三个人在沉默中密谋阻止一场爱恋;九岁的女孩梦想参演一部电影能够弥补她破碎的家庭生活;一个山区的青年光棍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娶妻生子,要么只能在家族农庄中孤独地度过余生。 《山区光棍》中的故事再次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处于巅峰状态的短篇小说大师的功力。通常,情感的冰山在特雷弗的文字海洋中只露出一点,他把读者引向水面下的记忆、创伤、欲望,用一种悲剧性的庄严表现出普通人的高贵。 如同他的榜样契诃夫,威廉·特雷弗简洁、耐心而真诚地展现生活真相,不加任何道德说教;他是高妙的大师,将困扰人心的想象力、我们的激情和人潜意识中的微妙波动展露无遗。 ——V.S.普利切特 他这些紧凑、完美的短篇小说,借助敏锐的心理洞察力,每一篇都能把人的境况转变成经典戏剧的悲喜剧,使得他成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 ——《旗帜周刊》 特雷弗的故事永远那么带有绘画般的晕染,有层次,有远近,他在这里苦心经营小说的氛围,让人读来身临其境。他隐瞒一些东西,像他的那些伟大的同行一样,同时也及时准确地给出答案。 ——戴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