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
二战期间,土耳其政府为了拯救其居住在法国的本国侨民和其他犹太裔受难者,为他们派出了一列穿越德国开往伊斯坦布尔的秘密列车。因为与犹太青年相爱结婚而在几年前与家庭决裂并远走巴黎的席娃和丈夫以及其他犹太人在惶恐中焦急地期待着,他们知道,只有搭上这班列车,才有可能挣脱命运的无情安排……被称为“帕慕克终结者”的土耳其国民作家艾雪•库林根据二战时期土耳其外交官的回忆录所写成的《开往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列车》为您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犹太人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 本书为您揭秘二战时期身处英德俄三方夹击下的中立国土耳其不为人知的外交斡旋内幕;土外交部为何安排这列载满犹太人的列车横穿德国,这些犹太人如何在纳粹的魔掌下一路惊魂逃亡;.不被祝福的恋情、不伦的婚外情、暗流涌动的姐妹情、夹杂种族宗教冲突的父女情,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否从中脱身,实现自我的救赎与提升? 本书以一段罕为人知的真实历史为本,将历史事件与人们在追求自由与爱的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浓烈情感成功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令人惊喘的爱怨情仇。故事流畅、易读,且不落入犹太人大屠杀之历史俗套。书中对希望、勇气以及人性光辉的最深刻展示和对亲情、爱情、友情等人情的最完美诠释使得它成为一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同类题材文学作品的小说力作。 -
我的名字叫紅
伊斯坦堡,1590年代末期,蘇丹祕密委製一本偉大的書簎:頌揚他的生活與帝國。他找來當時最優秀的畫家,以歐洲的風格為此書作畫。然而,在激進宗教基本教義運動盛行的當時,這是一項危險的計劃。任何具像藝術的作品皆被視為對伊斯蘭教的砥觸。為了自身的安危,參與繪畫的藝術家們必需暗中進行計畫。然而,一位纖細畫家失蹤了,唯恐已遭殺害,這時他們的大師不得不尋求外援。遇害的畫家究竟是死於畫師間的夙仇、愛情的糾葛、還是宗教的暴力?蘇丹要求在三天內查出結果,而線索,很可能就藏在書中未完成的圖畫某處...... -
杰夫代特先生
一个骨子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商人,他结交商人朋友、买大房子、娶帕夏的女儿,却不敢有一丝偏离现状的想法。 一个在富裕家庭中成长的青年,他不愿庸庸碌碌、渴望梦想,却找不到方向、脱离实际,最终淹没在现实主义的洪流中。 一个用理想谋生的画家,他在艺术的道路上遂愿而行,却还要面对冗杂生活的纷扰,在现实中迷惘、犹疑。 -
别样的色彩
一些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断,成就这部《别样的色彩》,他的第一部“碎片式组合集”。一部通过记忆、遐想、素描、访谈与旅行,展现作者多个自我的优美篇章,向我们透露出更多你不了解的帕慕克。帕慕克回忆了他拥有的第一本护照、他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女儿如梦的小时候,还讲到自己父亲的过世,谈及他不久前的官司,以及他所亲历的1999年伊斯坦布尔大地震。还写到了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如劳伦斯·斯特恩、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以及略萨…… 当然,少不了伊斯坦布尔和纽约,那是他所有作品成形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是他的起点与归宿,而他在纽约生活过两年。一部帕慕克三十年创作生涯的个人精选集,展现出独特视角下,作者倾其一生对孤独、满足、书籍与城市的执迷。 -
禁卫军之树
《禁卫军之树》是一部精妙的作品,在古德温笔下,整部书被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行文堪称美奂,刻画更兼精巧,诙谐异常而又抓人魂魄!——《每日电报》 恐怖之作,犹如古德温带着读者走进了十九世纪的伊斯坦布尔,更将人们带入了一场悬念迭起的谋杀当中,对上世纪土耳其宫廷生活的繁复奢华与淫逸骄纵的描写,古德温无疑独占熬头,而他笔下奥斯曼帝国的这个阉人侦探更深入人心!—— 《星期日泰晤士报》 节奏明快,情节曲折,更有灿烂辉煌的土耳其异域文化。——《独立报》 机智,成功,堪称完美之作!——《纽约时报》 在1836年的一个血腥之夜,一名被选中的美艳侍女在宫闱中惨遭勒杀,而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一名军官在一口硕大的锅中被活活煮死。 政局摇摇欲坠,阉人侦探雅西姆只有十天时间来阻止那些即将令整个奥斯曼王朝灭绝的谋杀案。头绪纷繁,谋杀迭起,在权色与谋变中,雅西姆面对的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攸关时刻,雅西姆做出了惊人的判断,一切皆起因于十年前被灭绝的禁卫军…… ①宫廷——每天,有多少人在这个迷宫里走动,在这些高墙之内打发时间,在一条条早已磨损的小路上从一个目的走向另一个目的:睡觉、进餐、洗澡、服务?显然足足有上百人;或许能有上千人,外加数千个这里的昔日居民的魂灵:撒谎、死去的女人,围着她们打转的阉人们,还有像女浴室的蒸汽一样袅袅升腾的闲言碎语,还有他亲眼见过的那些妒忌、爱欲和绝望的眼神。 ②禁卫军——几个世纪以来,禁卫军们敲击他们的大铁锅所发出的这种可怕、邪恶的声音,始终是街头的杀戮、撕裂的人体和君王的惨死的序曲。这种做法是否由来已久?雅西姆非常清楚禁卫军们的成就。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帝国从最强壮、最有希望、最机警的基督徒男孩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他们被带到伊斯坦布尔,与养育了他们的巴尔干农夫的信仰断绝关系,转而效忠统领他们的苏丹,成为一个特殊军团。他们充任着奥斯曼苏丹用来对付欧洲对手的战争机器,所向披靡。 禁卫军军团究竟有多少人? 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被歼灭? 十年以来,有多少禁卫军幸存下来? ③太后——苏丹的母亲。这是后宫所有女人的奋斗目标:和苏丹睡觉,怀上儿子,然后,一步步把他送上奥斯曼帝国的宝座。每个步骤都需要奇迹帮忙,一步比一步更难以完成。 ④阉人侦探雅西姆——雅西姆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卷入了一个奇特的帮会、守卫者们的影子世界:它由一些不知何时起就离群索居的人组成,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服务。这个帮会包括古代世界的阉人,北京的中国皇帝的太监,还有欧洲的整个天主教体系,它为教会辖下的国王们提供禁欲的神父。 ⑤阉人——在沙漠中,由一个奴隶贩子挥舞弯刀,猛地一下削去要害之处。他们每个人都得在头巾里藏一根精细的小银管,用来帮助完成身体最基本的功能。他们被加以阉割;男孩们将被扔进热沙地,在那儿躺三天,以防感染,而且整整三天都不能喝水。如果他们活过这三天,没有发疯,尚能小解,那么他们的前途十有八九将一片大好。他们将成为幸运者。 ⑥国王苏丹——他想要摆脱那些可以说是碰巧把他送上王位的人:既是为了死亡复仇,也是为了抹去一笔债务。 ⑦肚皮舞舞者——他们被从不到青春期便遭阉割的男孩中挑选出来,让他们接受肚皮舞舞蹈这种独特而神秘的艺术的训练。这些舞蹈原本既跳给男人看,也跳给女人看;在奥斯曼帝国,它的主要观众却是男人。 ⑧禁卫军之树——那棵树始终伫立在那里。有无数人吊死在枝头,像水果一样挂在上面。还有堆放在树下的禁卫军尸体。那里想必积蓄了不少鲜血。树根肯定吸饱了血。 这是一本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背景的历史推理小说,亘古辉煌的异域宫廷,蹊跷悚人的连环谋杀,鲜为人知的阉人生活,美艳与智勇的双重交易,以及神秘而又显赫的禁卫军传奇。 本书版权行销全球逾30个国家。 2007年4月,本书力挫群雄,荣膺美国2007年度“爱伦•坡奖之最佳小说奖”。 -
寂静的房子
这是帕慕克的第二本小说作品,作者自己称之为“永远也写不完的政治小说”。 20世纪初,祖父塞拉哈亭•达尔文奥鲁被政敌赶出伊斯坦布尔,携妻子法蒂玛定居于天堂堡垒。塞拉哈亭一生都在创作一部“可以唤醒东方”的百科全书,可到死也没能完成。多年后,只有他的私生子,侏儒雷吉普作为仆人与法蒂玛一起生活在古旧而寂静的老宅。和以往每个夏天一样,孙子法鲁克、麦廷和孙女倪尔君从伊斯坦布尔来看望法蒂玛,他们谈论同样陈旧而空洞的话题,而后就各回各屋,各干其事。可是,短短几天里,这寂静的房子内外,充满了喧嚣与骚动:每一个人都要适应变化巨大的环境,面对自己摆脱不掉的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迷惘,爱情和仇恨;他们有的失落了信仰,有的找到了不同的信仰,有的为自己所谓的信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混乱的社会背景下,一座老宅无法保持它的安详。 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作者也借他们描述了伊斯坦布尔历史进程中的新旧冲突,以及社会历史变化给人们带来的震荡。 “这本好看又忧伤的书讲述着三个不幸的兄妹在伊斯坦布尔附近的一个小城镇,在他们九十岁的奶奶的家里度过的一周……其成功令人惊讶……”——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伦敦 “奥尔罕•帕慕克运用长篇小说的真正标识——值得称道的多视角和准确的眼力搭建起了一连串的事件链:色彩、地志学、象征、详尽的细节……”——Abidin Dino,Le Monde Diplomatique,巴黎 “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的别样的一本书——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令我想起了契诃夫的《樱桃园》。”——Nicol Zand,Le Monde,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