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与海
《我的心灵藏书馆:老人与海(注释版)》内容简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很多教师把它作为英雄主义教育的教材,推荐给广大学生,使之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海报: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高中部分(修订版)》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的改动,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为此,我们于2003年5月编辑出版了一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50种,丛书的书目均为“新课标”所推荐。 -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刻画了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战争创伤的英美青年迷惘的形象。他们浪迹巴黎、西班牙等地,在酒吧、斗牛场等场合寻找刺激及解脱。作者凭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太阳照常升起》讲述美国青年巴恩斯在一战中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阿施利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阿施利夫人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内容简介:愤怒在河水里被冲刷掉了,连同责任义务也一齐冲得干干净净。其实当宪兵伸手抓我衣领的时候,我就不再有任何的义务了。虽然我不拘外表,我还是想把这身军装脱掉。袖管上的星章已经被我割掉了,那是为了方便起见,与荣誉无关。我并不反对他们。我只是洗手不干了。 -
海明威在中国
1990年,作者有幸拜读杨仁敬先生的《海明威在中国》,最吸引作者的是关于海明威的中国之行。作者当时就感觉这本书不是一般的海明威中国行的资料汇编,而是一部学术性著作。当一部资料性质的汇编具有系统研究的内容并能给人以启示的时候,它就够上了学术的档次。 首先,作者收集了国外有关海明威访华的背景资料,拜访撰写海明威传记的权威作家卡洛斯·贝克教授,专访了设在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的“海明威藏书部”,采集到当时尚未见发表的海明威访华的有关资料和照片。 其次,作者搜遍了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国报刊关于海明威访华时的报导和评价,尤其是专访了当时担任海明威翻译的夏晋熊教授。 这些都是第一手资料,或者是可信的第二手资料。作者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描述了海明威夫妇访华的目的、行程及其反应。 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摆出“作者”绝对可靠的权威架势,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海明威在香港见到的是宋庆龄还是宋霭龄,在重庆与周恩来的谈话內容是什么,海明威这次访华有什么意义等等,作者都以商榷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本书除了叙述海明威中国行这个中心问题之外,还评述了当时国外海明威研究的走向,系统介绍了作者国海明威作品翻译和研究的资料,并提供目录索引。 -
海明威画传
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尤以短篇小说响震世界文坛。在他的短篇中,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统一在一个简约的整体结构之中,也就形成了他独特的“冰山风格”,从而奠定他成为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1954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作为“迷惘的一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人物,不管其“硬汉”形象多么炫人眼目,都无法掩盖他心灵深处强烈的焦虑。无论他是怎样优秀的猎人、钓手、拳击家,或怎样去豪饮、追逐女人和爱情,都无法弥合他心灵的千疮百孔,作为感觉敏锐的艺术家,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从容承受生活中的矛盾和压力,他毕生都想维护自己的形象,一生都在极力逃避生活中的各种误解。1961年7月2日,他在绝望中对自己扣动了扳机。 作为国内研究海明威的著名专家,董衡巽教授提供了一个关于海明威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的权威读本。并且书中插有200幅珍藏照片,其中多幅照片为国内首见,这些照片呈现出海明威丰富传奇的一生,让读者亲眼见证一代文学大师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