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的青山
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尔等一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去打猎。回来后,海明威表示要写一部“绝对真实的书”,与“虚构的作品媲美”,于是就成就了这部“狩猎专书”《非洲的青山》。 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也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率性坦诚和真男人的人格魅力。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
短篇小说全集(下册)
海明威文集。 本册收录“首辑四十九篇”后发表的十四个短篇,其中《最后一方清净地》长达五万多字,写尼克·亚当斯年轻时和妹妹共同的生活经历,风格清新可喜。另有七篇早先未发表过的作品,有些是未完成的长篇片断,题材极其广泛,可以从中看出:如果海明威能尽其天年,完全有可能给读者留下更多弥足珍贵的作品。最后有五篇是近年来才发现的,这次作为附录,一并收入,使这两册成为名副其实的《短篇小说全集》。 -
老人与海
《英美文学名著导读详注本之24:老人与海》确是一部杰作。海明威1953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是因为他的这部力作。《老人与海》所反映的人生哲学,与作者先前的哲学思想大不相同:一方面,他继续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提倡为生活斗争到底的思想观念;但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的再次陷入悲观主义的老路,把人生看作一场残酷的搏斗,主宰人生的法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命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富有感情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心理描写,情节与景物之间无与伦比的和谐,叙述的简洁凝炼,以及行文的流畅,这些在艺术上早有定评的杰出成就,正是它成为海明威叙事艺术珍品的原因之一。 -
死在午后
海明威在1930年曾发表过一篇相当长的化西班牙斗牛的文章,以此为基础,两年后他出版了这本《死在午后》。在书中他对斗牛做了极为详尽而有趣的介绍,指出斗牛是一种“绝无仅有的艺术家外于生命危险之中的艺术”。并从斗牛引申开去,论及小说创作的一些理论和具体原则,以及他对死亡的深刻见解。 -
丧钟为谁而鸣
《译文名著精选•丧钟为谁而鸣》主要内容简介: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丧钟为谁而鸣》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堕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丧钟为谁而鸣》以其深沉的人道主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
永别了,武器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永别了,武器》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