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耻
从来没有哪个作者两度获得布克小说奖,直到这本书出现。
------------------------------------------------------------------------------
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教授离了婚;他充满欲望,却缺乏激情。一段和学生之间的情事使他失业后,他遭到朋友的回避,遭到前妻的嘲笑,只好退居于女儿露西的小庄园。卢里教授的短暂拜访演变成一次长期的逗留——他试图在这一仅存的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然而,一场难以想象的暴力事件迫使父女俩不得不面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新南非社会中复杂的种族状况。
-
耶稣之死
本书是库切的最新小说,也是“耶稣三部曲”的完结篇。《耶稣之死》的主角仍是少年大卫。
大卫已经十岁,每周和他的朋友一起踢足球,他们没有设备或者规则。邻近孤儿院的院长邀请他们组成正式球队,和寄宿学校的球队比赛。为了在能够获胜的队伍踢球,大卫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去孤儿院生活。
然而很快,他成为一种神秘疾病的牺牲品。关于大卫的病,他身边的人们众说纷纭:医生、教师、朋友、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对待、阐述着大卫的情况。大卫死后,人人都开始了各自不同的纪念方式,甚至有人说,大卫给自己留下了关于世界的秘密信息……
----------------------------------------------------------------------------------------------------------------
“一部思想丰富、洞察敏锐的完结篇……与前两部作品一样,库切用简洁的行文表达哲思。故事中,与西蒙的人文思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卫坎坷地确立信仰并发现自己将有一死的旅程。这是一部充满作家雄心并且令读者满意的终章。”
——《出版人周刊》
-
非洲通史(第四版)
非洲史巨匠凯文•希林顿半生心血
国内外各大院校经典非洲历史教材
从史前时代直至当下时代
非洲大陆悠久历史被作者用心凝聚在单卷本中
200余幅地图与插图
让读者直面历史上的非洲
◎编辑推荐
☆清晰的风格,平白的语言,以及易于理解的时间顺序与区域性叙述结合的结构,使《非洲通史》成为本学科的理想导论。
☆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内容,囊括了最近发生的事件、最新的学界研究成果和读者的反馈,增添一个关于废除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新章节。
☆第四版《非洲通史》对丰富的 插图与地图进一步增添与改善,总数近乎300张的图片首次以彩色的形式呈现。
☆全书章节结构优化调整,相关主题词使读者更容易阅读本书。
☆作者立场中立,平衡各方观点,坚持非洲本位立场,避免了常见的西方偏见与立论。
☆译者十年磨一剑,反复推敲、搜集、商定书中相关译名,以求为相关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的起源地,非洲大陆历史悠久。《非洲通史》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从石器时代至后殖民地时代非洲社会的兴衰沉浮,审视了非洲各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非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作者凯文 •希林顿坚守非洲本位立场,将非洲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置于非洲本身的历史场景中,强调非洲人本身的能动性,驳斥“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避免了很多论述当代非洲大陆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严重负面论调。凯文• 希林顿为当代非洲史研究大家,这部《非洲通史》是其耗费半生心血的研究力作,历经四版修订,堪称经典的非洲历史教科书。
◎名人推荐
希林顿撰写的《非洲通史》,是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佳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此书,给越来越多希望了解非洲前世今生的读者,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中国前驻南非、津巴布韦大使,中国政府首任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
《非洲通史》,行文生动,大可一读。作者不仅探寻了整个非洲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轨迹,而且还揭露了欧美人对非洲历史认识上的一些偏见,重现了非洲人克服逆境而取得的成就。我相信,《非洲通史》也有助于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非洲、理解非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舒展
作者凯文•希林顿用生动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为我们带来了观察非洲历史的不同视角。“非洲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但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确实,内部与外部因素的良性互动对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李安山
在浩繁的非洲史学著述中,凯文•希林顿编纂的《非洲通史》可以用基础性、通俗性、学术性、专业性加以概述。这部以编年体形式著就的史学著作,从纵、横两个维度向世人展示了非洲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脉络,内容涵盖非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凸显了凯文•希林顿非洲本位的治学理念,既是一部通俗易懂的院校教材,也是一部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术著作。
——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宏明
-
南非野生生活
《南非野生生活》中所写到的一切,也许也会给人“惊险刺激”或者“有趣”的感觉,但这只是我们在南非三年的时间里印象深刻的精华,而并非生活的全部。自然界中的生活并非总能博人一笑,只是比城市生活多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可能罢了。 -
幽暗之地
《幽暗之地》初次展露了库切善于穆情的艺术才能,这种才能使他一再深入到异质文化中间再进入那些令人憎恶的人物的内心深处。小说描写越南战争期间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人物,挖空心思要发明一套攻无不克的心理战系统,与此同时他的个人生活却糟糕透顶。此人的奇思异旭与一份十八世纪布尔人在非洲腹地的探险报告并列而述,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遁世方式。 -
在一个陌生的房间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三次徒步,在无尽的渴望与受挫中不断追寻爱,和那个称之为家的地方; ◆一部不容错过的伟大小说,风格独特大胆,结构新奇,充满张力,直抵人心 ; ◆入围2010年曼布克奖作品,简·莫里斯盛赞“一部无可挑剔的佳作”; ◆被誉为戈迪默、库切接班人的达蒙·加尔 格特,代表文学未来的方向和希望,作品多次入围曼布克奖、联邦作家奖、都柏林奖; ◆“回忆即虚构”的独特手法,孤独、流浪、追寻……三个似断不断的故事,叩问人情人性,深刻洞悉人与人之间最难以言状的关系。 内容简介: 这一个由充满忧愁哀伤的三部曲拼凑起来的故事,分述主人公达蒙在希腊、南非、印度和非洲的旅行经历,这其中他遇见俊朗迷人的德国人莱纳,并与之结伴徒步至位于南非腹地莱索托的小镇;随后在非洲又邂逅一群随性的背包客,和来自瑞士的美少年杰罗姆陷入一段微妙朦胧的同性恋情,甚至后来追随他 们去欧洲;最后他陪伴一位有自杀倾向的女精神病人来到印度,却历经一场以悲情收尾的闹剧。 在这三段围绕孤独行旅而娓娓道来的故事里,达蒙分别扮演着追随者、爱恋者与保护者的角色,在他“回忆即虚构”的文字下,从被嘲笑转为被爱恋和被依赖,看似意味着他在与人相处中的影响力逐步上升,但最终迎来的无不是更大的灾难性结局:断然决裂、意外死亡和蓄意自杀。虽然三段旅行都以失败告终,但每一次都使他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和自身,每一位旅伴都成为他借以认清自我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