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M
內容簡介 隨著我們即將進入新的千禧年,女性的角色仍然受到質疑。後女性主義挑戰制度性的權威,並且賦予邊緣團體更多力量,但是女性主義如何在挑戰父權制度時調整自己的立場? 從女性主義轉折到後女性主義,女性開始重視差異而非平等。1990年代的後現代文化已經浮現一種新的女性圖像。強硬、性感、不敬的、她並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她要權力。但是,解構女性的壓迫、歡慶女性文化之餘,後女性主義將會有怎樣的遠景? 介紹後女性主義,尋索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對當代性別政治與文化的影響,描述後女性主義理論家如何從各種當代論述中汲取養份,包括精神分析、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發展出我們自己對於女(陰)性特質的認識。 作者簡介 蘇菲亞•玻卡(Sophia Phoca) 是一名講師與評論家,英國肯特藝術與設計研究院、視覺溝通學院,時間基礎媒體的科目導師。 -
陰性終止
《陰性終止──音樂學的女性主義批評》(Feminine Endings: Music, Gender and Sexuality)自1991年出版以來,被譽為是古典音樂界的一顆炸彈,作者麥克拉蕊(Susan McClary)以前無古人之姿,用女性主義與文化研究的立場研究音樂中的性(sex)、性別(gender)與性慾特質(sexuality),被譽為一手催生了「新音樂學」(new musicology)的誕生。麥克拉蕊以音樂符號學、終止式、調性、音樂主題、循環式架構等五個論點為分析工具,針對古典音樂學做批評,認為古典音樂頌揚「男性陽剛化」的表現,貶抑「女性陰柔化」表現,因而強化了社會性別的建構,進而影響了整個西方音樂史的建構。 《陰性終止》也是古典音樂學界第一本女性主義批評的書,出版以來,引起極端對立的討論。《紐約時報書評》讚譽它為「對音樂與文本的討論,極端精確與富含深意」。《村聲雜誌》讚美它為「近乎奇蹟的成就」。美國重量級樂評人Jeff Schwartz則讚美此書是古典音樂學界的驚世之作,其成就堪與米列特(Kate Millet)的《性政治》(Sexual Politics)、莫薇(Laura Mulvey)的《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蕭華特(Elaine Showalter)的《女性評論》相提並論,並列性別政治、文學批評、視覺藝術批評、音樂批評的劃時代作品。 《陰性終止》出版至今,一直是歐美各大學音樂系學生的必修讀物(見《表演藝術雜誌》2000年10號,〈女性化的結束〉,耶魯大學音樂碩士李維真著),已成當代經典。並於2002年出版增訂版。商周出版經過兩年的規劃、翻譯與審閱,即將於今年八月出版這本重要經典,敬請支持,並一起為古典音樂學評論投下這顆遲來的炸彈。 作者簡介 蘇珊•麥克拉蕊(Susan McClary) 從小就接受鋼琴教育,哈佛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明尼蘇達(Minnesota)大學任教長達14年之久(1977-1991),後來轉往加拿大的麥基爾(McGill)大學任教三年(1991-94)。從1994年以後一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她的教學成績優異,在明尼蘇達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其間,都曾分別獲得優良教師的殊榮。1995年因學術表現優異而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的獎助。 -
被建构的女性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问题 第一部分 社会性别综述 第一章 社会性别概述 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性别角色塑造 第三节 社会性别制度 第二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第一节 性别歧视的存在 第二节 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 第三节 性别平等理论 第四节 中国的性别平等历程 第三章 理论之源:女性主义 第一节 女性主义实践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 第四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性别:研究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认识论 第三节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图景 第五章 阅读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女性气质的再现 第二节 规训身体的力量 第三节 健康中的性别问题 第六章 性政治 第一节 性的建构 第二节 性的等级和性解放 第三节 女性情欲 第七章 家庭中的社会性别制度 第一节 公与私的划分与性别分工 第二节 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 第三节 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 第八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 第一节 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第二节 两性在就业中的不平等 第三节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歧视 第三部分 社会性别的社会文化建构 第九章 知识、语言和空间 第一节 纯真知识的终结 第二节 语言与主体建构 第三节 性别化的空间 第十章 社会理念和社会价值 第一节 惯习和风俗 第二节 宗教与性别系统 第三节 教育中的性别问题 第四节 媒体与再现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和公共政策 第一节 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社会制度 第二节 以性别分类公共政策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主流化 第四部分 理想中的社会性别 第十二章 社会性别与发展 第一节 妇女议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 妇女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社会性别意识培训 参考书目 有关女性和社会性别研究的部分网站 后记 -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
本书以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新视野,全面评估了围绕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争论,表明女性主义已融入于国际关系的争论之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理论如何影响我们对国际关系理解的奥秘。她详尽阐述了挑战国际关系认同政治学且体现移情作用的女性主义的“商谈”方法,重点例证了英国格林康蒙妇女和平营的价值方式和津巴布韦妇女为本地生产合作社的发展与国际基金会谈判所作出的努力。 -
女权主义文论
女权主义文论是一种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而发展起来的文学理论,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论。本书对女权主义文论在西方的发生发展情况,英美、法两大学派理论中有关性政治、女性文学传统、女性写作、女性文学语言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梳理,探讨了女权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等文论的关系。在评述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并指出女权主义文论面临的问题。 目录 导盲:对女权主义文论的“描述” 一、政治原则:社会历史与文学批评 二、分类原则:妇女写和写妇女 三、主体与对象:妇女为中心的文论 第一章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及其先驱 第一节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 第二节弗吉尼亚·伍尔夫 第三节西蒙·波娃 第二章主题研究 第一节女权批评:性政治的清算 一、抗拒的阅读与性政治 二妇女形象批评 三、对批评的批评 第二节女性传统: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 一、女性文学的“发现” 二、寻找女性“传统”的初期尝试 三、肖瓦尔特和女性“亚文化”论 四、吉尔伯特和格巴与“疯女人” 五普拉特与妇女小说“原型” 六对女性传统本身的质疑 第三节女性写作:妇女的创造力及双性同体 一、妇女写作的困境 二、妇女的创造力与“空白之页’ 三、妇女的创造力与各种文体 四、女权主义写作的界定 五、关于双性同体 第四节女性语言:法国人的探索 一、德里达和拉康的相关理论 二、埃莱娜·西苏与“女性写作 三、露丝伊瑞格瑞和“女人腔’ 四、朱莉亚·克莉丝蒂娃与“符号学’ 五、政治实践性的缺失 第三章方法论研究 第一节理论的反思 第二节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与精神分析 第四节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与解构主义 第四章他者妇女:黑人和女同性恋女权主义文学 批评 第一节黑人女权主义批评 一、对象与目的的确定 二、批评方法问题 三、审视“黑人妇女’ 第二节女同性恋女权主义批评 一女同性恋文学与女同性恋 二对异性恋的批判 三、传统的寻找与批评原则的确立 四、开放的态度与三重的压迫 第三节《紫色》:一个黑人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的 文本 一、双重的压迫使黑人妇女变成奴隶的奴隶 二、黑人文化与女性传统的寻找 三、娜拉的出走 第五章影响研究:女权主义文论在中国 第一节女权运动背景的缺失 第二节概述:新奇的发现 一、译介概况 二、女权主义批评的展开 第三节“浮出历史地表” 一“历史的盲点”与“悠远美丽的传说’ 二、“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三、“言说”与“拯救” 四、当代的“书写” 五、性别与“叙事’ 六、我们自己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结语:困惑与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社会性别研究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