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謝堂前的燕子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中國近代短篇小說的經典作品之一。歐陽子以他精細入微的觀察,帶我們進入白先勇的小說世界,使我們對《台北人》所展露和隱藏的意象,都有了新的認識。 来源:http://www.anobii.com/books/%E7%8E%8B%E8%AC%9D%E5%A0%82%E5%89%8D%E7%9A%84%E7%87%95%E5%AD%90/9789576390050/0060de7d9ad1f3511e/ -
寂莫的十七岁
正如同寓言故事中的主角往往代表着某一类型的人,本篇小说中的杨云峰是当今社会中许许多多心理不健全的青少年典型,亦即白先勇所说的「寂寞的十七岁」。什么样的孩子该得到赞美与掌声,又什么样 的孩子似乎就该走在「堕落」中,接收冰冷的目光;这期间不是特权的差异,而是我们该检讨家庭、学校及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并以包容的心重新去认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
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
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引領同志文學進入學術研究的殿堂,而曾秀萍嚴謹的治學態度,並深入體會白先勇內心世界的掙扎、糾葛與纏鬥,成就出這本《孤臣‧孽子 ‧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為那在深夜裡「無所依歸的孩子們」作見證! -
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
16世紀末葉,東西方同時出現兩大劇作家,英國的莎士比亞跟中國的湯顯祖,兩人才情相當,遭遇卻大相逕庭。隨著大不列顛日不沒國的聲威,如今,莎士比亞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湯顯祖卻因中國傳統崑曲的沒落,而逐漸為人所遺忘,其畢生代表作《牡丹亭》的演出,更成了空谷足音,難窺全本真貌了。 2004年海峽兩岸三地關心崑曲未來的文化界人士,在小說家白先勇號召之下,因應時代精神,就湯顯祖原著,重新編排《牡丹亭》一劇,賦予其嶄新生命,是為青春版《牡丹亭》。 本書內容除收錄青春版《牡丹亭》劇本、曲譜與相關演出照片之外,並由兩岸三地知名學者專文撰述湯顯祖事蹟、明清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乃至青春版改編精神及時代意義等,並配以新舊圖片、版刻插畫近百幀,可說是《牡丹亭》一劇前所未見的歷史全記錄,也是被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崑曲生命力的汩汩再現! [目錄] 出版緣起/王榮文 序文 大夢何嘗醒/許倬雲 【美麗的古典】 玉茗堂前朝復暮──湯顯祖與《牡丹亭》/鄭培凱 《牡丹亭》的魅力/朱棟霖 《牡丹亭》與蘇州/周秦 明清《牡丹亭》文獻選錄 一九一一年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吳新雷 圖片選輯 【春春的現代】 牡丹亭上三生路──製作「青春版」的來龍去脈/白先勇 捕捉愛情神話的春影──青春版《牡丹亭》的詮釋與整編/張淑香 圖片選輯 青春版《牡丹亭》劇本(上中下) 《牡丹亭》曲譜選錄 參考文獻 編後感 -
寂寞的十七歲
-
白先勇说昆曲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已民族这种“雅乐” 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 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昆曲。这种曾有四百多年历史、雄霸中国剧坛、经过无数表演艺术家千锤百炼的精致艺术,迄令已濒临绝种之危,如何保存我们唯一现存的“雅乐”,应是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访问中国当今昆曲第一名旦华文漪女士,畅谈她对昆曲的看法及学艺经过,希望能够引起文化界的注意,共同爱护保存昆曲这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