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公益也能賺錢
做好事只能是人生下一階段的事嗎? 有沒有一種事業是既做好事又賺錢的? 人在中年如何轉化「危機」,開創另一個事業的春天? 兩個作者,背景迥異。一個30出頭,一個年逾60;一個身在大陸;一個身居香港;一個事業剛開始,一個退休多年;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社會創業的熱忱! 於是,一個創立「多背一公斤」,一個創立「社會創業論壇」,踏上他們新的人生征途…… 30歲可以有既做好事又賺錢的事業? 真正的創業者,無論是商業創業或是社會創業,從來都不是等到萬事具備才去做的。 創業者依賴的是自己的激情和理想,而不是所謂的「安全感」。 真正改變世界的,往往是一些沒有錢、沒有資源、也沒有多少經驗的「毛頭小子」。 所以,有志參與社會創業的朋友: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現在就去做。 50歲後可以有事業的另一個春天?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有一句名言: 「人到50是最燦爛的一刻,因為未來的30年才是最有意義的日子」。 「人到半場」(halftime),就像一場比賽踏進下半場, 仍是海闊天空、變幻莫測,可以有無盡的驚喜,難以預料的收穫! -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逆转人生,重新上路! 停止比较,学习放弃;做对的事,发现一个对生命有热情的自己。 “我终于像学会后空翻那样,做了一个人生很棒的逆转! ”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是哈佛硕士褚士莹放弃跨国大企业专业经理人的高薪 ,投身缅甸做有机农场的unlearning的故事。 10年前,他30岁,已是美国高科技企业高管,台湾知名的畅销旅行作家,因为童年做农夫的梦想,他选择了“归零”,辞职一脚踏进国际NGO组织,到缅甸北部山区,筹设、管理一座1000多亩的有机农场。在接触土地、投身农事与公益之后,才终于成为自己所喜欢、对生命有热情的那个人。 台湾畅销旅行作家褚士莹最真诚的作品,2013年4月首度感动上市! 评论推荐 辞掉在美国科技业薪资优渥的高级管理职位,投入一直向往的国际NGO领域,虽然十年以来,我看到自己的收入,只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觉得现在的自己,能够跟品格、世界观、道德观都属一流的人共事、学习,拥有比别人多三倍的幸福,也学会如何看待这缩水三分之二的收入——这就是用来购买快乐的代价。——褚士莹 归零,这是对生命本质既诗意又直白的用语;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在走向天涯的尽头,厉害的是,作者一边行走一边体验生命的深度,并拿来与大家分享,鼓励你我一起去公益旅游,一起去发现重新发现自我,挖掘生命深度。——全国返乡大学生论坛发起人 陈统奎 羡慕士莹可以真正回应与实现童年的梦想,也想起这些年正在兴起的“半农半X”的新生活观,也就是一个人花一半的时间做农夫,种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时间找到自己的生命职志,贡献社会。褚士莹的生命之旅也让我们相信,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也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贡献社会。——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 李伟文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在浮躁而喧嚣的社会里宛如一股清泉,洗刷人心,清凉而振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的定义,世界其实是一体而有机的。——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副主任 丁立 褚士莹,一个对我来说听闻已久的名字。他以一种可循环的公益实践,把我们带去一个并不遥远的天涯,让更多人认识一个在The Lady之外,没有政治概念分别的淳朴缅甸。那里不仅有一片可以“回归”的田园农场,还有一段唤醒人们沉睡善念的自性之旅。——杂志编辑 顾俪颖 中学的时候不小心混进图书馆整天泡在里头读完了三毛的所有,人生也踏上了旅行的道路;工作中邂逅了这本《在天涯的尽头,归零》,很有冲动地想要再次转折自己的人生! ——豆瓣读者 农舍•涓涓 -
付出
《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亲笔力作,美国首印75万册,刚刚上市即荣膺亚马逊、《纽约时报》等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克林顿于1992年当选总统,在其八年总统任期内,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推广和发展,并成立了克林顿慈善基金会,为全球人民的健康、贫穷、环境和经济问题付出努力。《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正是他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慈善活动中的亲身经历,以及他所遇到的从资本大亨、技术天才、娱乐名人,到最普通的人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的令人震撼的故事。 无论是比尔·盖茨夫妇、沃伦·巴菲特、奥普拉·温弗瑞、鲁珀特·默多克,还是那位患了骨骼发育不全后遗症、动陬全身性骨折的布里安娜,或者年仅6岁便开始组织清洁海滩运动的麦肯齐·斯坦纳,都在尽己所能,为世界更美好的明天付出他们的金钱、时间、精力和技能。在他们心中,他们都坚持着一个共同的信仰:每个生命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付出比索取更令人感到满足。 -
离开微软 改变世界
约翰·伍德发现自己最大的热情、成功以及值得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既不在于就读商学院之时,也不在于他20世纪90年代领导微软亚洲区事务时,而是在于他对灵魂进行探求的一次喜玛拉雅之旅中。一边是让自己忙忙碌碌的事业,一边是对做些具有永恒而重大意义的事情的渴望,这其中的取舍让伍德深感流困顿。在感到工作压力之余,他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的旅程。因为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等你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不会再听到史蒂夫·鲍尔默向你大呼小叫了。” 这次旅程尽管没有成为伍德脱离高节奏商业竞争的良方,但却唤醒了他内心那股想改变世界的冲动——让世界上的每个儿童都有书读,并最终促使他将贡献于微软的无尽能量转移到另一项极其有必要去完成的事业上。在造访尼泊尔一所偏远的学校时,伍德发现当地图书馆藏书寥寥无几。而当他提议要为那所学校捐赠书籍时,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礼貌的质疑。毕竟,不论他的初衷有多么美好,但作为一名成功的微软高管,怎么可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一所贫困不堪的学校募集图书呢? 但是,约翰·伍德真的又回到了那所学校,还将数千册书捆在牦牛背上送了过来。正是在那时,伍德决意离开微软,创办“阅读空间”以造福全世界的儿童。 本书记录了伍德如何努力为自己的管理天分和商业才情开辟出一条意义非凡的新路。对于每一位取得过卓越成就却不知该如何回馈社会的人而言,伍德的经历无疑是一个生动感人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告诉了人们怎样将从微软这样知名的企业中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基础教育的缺失。本着这样的理念,作者最终放弃在微软的大好前程,成为全心投入为亚洲第三世界国家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慈善基金会创办人。 -
丙中洛的眼泪
生于云南傈僳族村寨的阳光女孩儿褚遥,只身在丙中洛支教多年,亲身见证了这一地区基础教育的艰辛与变迁。生活优越的型男韩逍与白富美女友因性格等问题闹矛盾,一人赌气到云南旅行散心,在途中他救下出了事故的货车司机,并结识了同来援手的褚遥。 这次相遇让韩逍对褚遥由敬佩而生爱慕,也开 始了不辞劳苦的支教生涯,还帮雾里村筹建了一所简陋的小学。谁料奉献之路远非想象中那般顺利,两人的感情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几经辗转,就在他们为了公益的理想重新团聚时,褚遥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