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究
姓氏制度是属于文化史的范畴,姓氏制度如何往往牵涉或影-向到当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面貌或形态。诸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血缘组织等方面的因革、变化,以及民族融合、婚姻习俗、社会思想等,无不与之有密切联系。因之,历代学者很早就对姓氏制度给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他们的著作,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莫如成书于战国晚期的《世本》之《氏姓篇》,继之则有东汉时期班固所撰《白虎通·姓名篇》,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也有专论。 -
先秦七子思想研究
作者以史学家特有的视角,对先秦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七位思想家分别作专题探讨,揭示各自的宇宙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儒家、墨家、到家、法家的主要特征。 -
黄土与青铜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介绍了从远古至秦统一的中国物质文明发展史,在梳理数十年来考古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定居与青铜工艺这两项具有标志性的文明特征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描绘,对冶铁、铸币、建筑、漆器、丝织等方面的发展演进也有涉及。不仅能帮助一般读者了解先秦时期物质文明发展的概况,也能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参考。 -
鲁国史
本书论述了鲁国的成立及其政治、外交、经济、赋税制度的变革和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文化、教育等。 -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之外,兼及纵横家、兵家、农家、数术、方技、小说家、杂家。第二,着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关系。第三,不仅分析各学派重要著作的内容,并论辨其真伪。本书在评论各个学派的著作中,颇多独到的见解。例如作者反对胡适的《诸子不出王官论》。又如近人都认为现在的《尉缭子》和《六韬》是伪书,作者却认为“此书义精文古,决非后人所能伪为”。现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士了两书的残简,足证作者论断的准确。 -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
罗振玉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是与王国维并提的重要学者。他对殷墟甲骨文字的整理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是甲骨学的奠基者。对《熹平石经》的整理,为考订甲部提供了重要资料。对金石刻辞倾意搜求,广为传布,以及对敦煌石室佚书和西陲石刻的搜集整理,对内阁大库档案之保存和整理,均为考史增添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正如郭沫若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说:“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实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文化史上所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件。”又称许罗氏搜集金石器物、整理古籍佚书的“内容之丰富、甄别之谨严、成绩之浩瀚、方法之崭新”,并总结说:“大抵在目前欲论中国古学,欲清算中国的古代社会,我们是不能不以罗、王(国维)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了。”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为罗著首次结集标点出版,系由其嫡孙罗继祖教授从其著述中选编而成,内容包括甲骨、金石、汉简、石经、字书、校勘、辑佚、目录、补史等诸多方面,另附传记、行述等数种,可谓其“一生论学之语,考证之文,多在其中”。全书分十二集,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诸专家承担整理标点工作,从开始整理至出版,前后历时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