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者与死者
《生者与死者》是他的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作战的场景。被誉为“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奠基者康·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擅长表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 小说的主人公谢尔皮林、辛佐夫等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受镇压的一批人的命运。尽管他们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爱国之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人的良心从来没有泯灭过。在祖国遭受德国法西斯分子入侵之际,他们毫无畏惧地战斗在最前线。小说充分展现了苏联军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叙述了战争中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其中多是作者在战场上亲身的经历,所以小说具有真实生动、细腻感人的特点。更为可贵的是三部曲不仅表现了战争时期人的命运,而且在整个苏联文学史中第一次触及到了一系列尖锐的现实问题。三部典因此曾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
《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
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
苏维埃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源于十月革命的炮声,延伸于内战的硝烟,迸发于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高潮,高昂于决战法西斯的号角,终结于“解冻”和“改革”的进程。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极端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着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第一”,再更大规模地、更强力地宣扬爱国主义,于是高潮又再次出现。正像苏联在这个怪圈中迂回前进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怪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求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本书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以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扫描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信仰、礼仪、操守,引导人们去追思探寻尘封的历史和复杂的现实。 -
赤都心史
上个世纪2O年代初至3O年代中,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在这样的忧患年月里,东西方各国的正直的知识分于都不约而同地把日光投向“社会主义实验场”--苏联。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又是多么的不同啊!五四青年翟秋白希望用“俄式革命”救治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同是东方作家,泰戈尔却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法国的两位大作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者纪德与罗曼・罗兰几乎在同一时期访问了苏联。结果,前者是痛苦的失望,后者... -
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
本书内容记录有:苏联作家巴别尔最的日子;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之死;小说《月亮》和《红木》引起的风波;访法捷耶夫故居;马雅可夫斯基是如何被偶像化的?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的沉浮;高尔基出国及回国等等。 -
从苏联到俄罗斯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此后,东欧剧变。苏联社会历史到底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变化?从苏联到俄罗斯,是全世界的热点和难点。苏中与俄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本书将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及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告诉你个中变化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