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先
隽永有趣的家族小历史 恢宏壮阔的中国大历史 ……………… ※编辑推荐※ ☆ 本书作者秦家骢从他的33 世祖、出生在1049 年的秦观开始,叙述秦家历代祖先的生平,一直写到1959 年他父亲去世。同时,以秦氏先祖的个人命运为线索,串联起这九百多年间家族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 既是一部隽永有 趣的家族小历史,又是一部恢弘壮阔的中国大历史。 ☆ 除了大量历史事件,本书还涉及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习俗的诸多方面,包括官制、兵制、赋税、科考、诗词、戏曲、服饰、建筑、婚丧,乃至扶乩、测字之事。具有极高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历史意义。 ☆ 此次重版的中文简体版不仅核实、补充、修订了相关史料,重新梳理了译文,还提供了32页近60张图片。此外,为了降低读者阅读上的困难,本书对文言文字词、典故和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等做了注释。 ………………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秦氏家族自宋代到现代900多年间,历代知名成员的生平及该族的兴衰往事。书中所载的秦氏先世,既有达官贵人、忠臣孝子,也有学士才子、隐逸名流,如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明朝两京五部尚书秦金。此书既是秦氏若干祖先的简略传记,也是中国近千年变迁与发展的缩影,涉及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知识性、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名人推荐※ 本书不仅巧妙地叙述了一个不寻常的家族……而且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千年的历史。 ——约翰·吉廷斯,《中国的变迁》作者 读完本书,明显感到研究中国历史的出发点不应该是朝代和皇帝,而应该是这个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之中的一个家族。 ——《华盛顿邮报》 令人震惊的工作……秦家骢重现了中国9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在英语世界几乎没有其他人这么做过。 ——奥维尔·谢尔,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一卷。如同古希腊和古罗马之于西方,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本书就这一古典时代的5个主要特征进行深入探讨:1.在帝国秩序之下式微、但并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2.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3.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4.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5.农村地区富裕的豪强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秦汉二朝的整体面貌,不仅覆盖广度令人惊叹,而且笔法精细,极为可读。 -
艽野尘梦
附篇:军人良心论 精神讲话 -
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
《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增订本)》由郑海麟所著,《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增订本)》是关于研究“钓鱼岛列屿历史和法理问题”的专著,全书共分为——从中日史籍看钓鱼岛列屿的主权归属、中日钓鱼岛列屿之争的法理研究、钓鱼岛列屿相关地图考释三篇,主要包括了《顺风相送》所记钓鱼岛列屿史实考释、日本声称拥有钓鱼岛列屿领土权的论据分析、明清时期西洋人所绘钓鱼列屿地图考释的方面的内容。 -
中国史(上下卷)
《中国史(上下卷)》体力独特,史料丰富,语言简炼,分析精辟,为一人之力修通史所罕见,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意义。王桐龄先生巨著《中国史(上下卷)》洋洋一百二十多万字,叙述中国从远古到清末的历史,规模宏大,波澜壮阔,梁启超赞扬该书“成一家之言”,可谓实至名归。《中国史(上下卷)》注重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全书对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和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分析卓越而精辟,绝不是人云亦云。 -
1449大明惊变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在历史上留下的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河北省的怀来县土木堡。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借贡马为由,向明朝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因此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作为惩罚。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一败再败,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英宗本人于土木堡被俘,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事例。 史家通常认为,土木之变是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土木之变后,明朝再也无力对蒙古诸部进行远征。加上政治日趋腐败,此后,将士不敢再战,遭受重创的明军再也没有振作起来。 而土木之变后,瓦剌兵锋极健,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局势十分危急。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而后来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于谦反而被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可悲可叹的历史。在本书中,不是单纯地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在历史中,背景才是主角”。所以,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人物与环境的关联上,如此,也是为了强调综合而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当历史人物处在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中,有太多人在各种位置,为各种利益,发展出错综复杂却稳定的规则。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都是一种自己的追求,都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多少可以责和非议的,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或多或少地改写了历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选择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发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这两次著名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折射出明朝由盛转衰的演变。在时间跨度上,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英宗和景帝两朝,自明朝建国.一直到明朝中期,凡与两次事变相关的边防、军事、政治、人物,均有所涉及。对明朝一些有特点的现象,如宦官、廷杖等,还用了专门的篇幅来讲述,力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再现这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