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分子到网络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石,对神经元各个方面的深入、彻底的理解对于我们从各个层次对神经系统进行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本书论述神经细胞的形态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正迎合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的需要。 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Eric R.Kandel盛赞此书:“凭着对神经生理学的独到的、富有创见的阐述,这本书填补了一个亟需填补的空白。 行文清晰,尤其是插图经过了精心设计,图示精美。 每一章的编写才均为该令域的权威和学科带头人。 被专家誉为“神经科学家书架上的必备书”。 -
复杂性中的思维
-
人工科学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的代表作之一,是1996年修订出版的第三版的中译本。第三版增加了全新的一章“复杂性面面观”,修改了文字内容并更新了部分数据。 作者率先构造出“人工科学”的概念,据以将经济学、思维心理学、学习科学、设计科学、管理学、复杂性研究等领域贯穿联系起来,使人获得很多启迪。本书对传统思维提出挑战,指出人工智能所期望达到的领域,揭示了人工性和层级对于复杂性的意义,从多个领域说明人工科学何以是可能的,并试图说明它的性质。本书的基本主题是:物质符号系统具备必要和充分的手段来采取智能行动。 -
语言涌现
在整個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它我們得以逐漸脫離對體能的仰賴,以飛快眩人的步伐發展文明。那就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心智工具──語言。 但語言是什麼呢? 有道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人身處在山裡,很難知道山究竟是什麼樣子。爬個坡、轉個彎,角度更新,山也變了模樣。同樣的,理解語言也是如此。我們身處於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世界,想的、說的都少不了它們。所以,在研究語言時,我們面對最大的挑戰是:探討語言時,唯一能用的工具只有語言。 《語言湧現》將帶大家走出語言這座大山,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語言更多的「真面目」。在這本論文選集裡,作者分別來自考古學、語言學、音樂、心理學及動物學各種不同的專業領域,卻殊途同歸以語言為研究主題,並各自帶來不同角度視野的啟發。不但從生物學的觀點研究語言的種系關係,也從語言習得的角度探討語言本身的性質。 當我們探索語言這座大山時,每個專業領域都提供了新的視野、新的認知。我們開始了解語言是由這些以及更多片片段段組成的。所以想窮究「語言到底為何?」、「在幾千年前如何來到世上?」、「以及每個孩子學說話時如何重新造出語言?」等等問題,跨學科合作實為不二法門。這些探討語言本質的問題若獲得解答,將啟發我們對人類的本質有進一步的了解──畢竟,在我們因為需求而塑造語言的同時,語言也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
探索复杂性
《探索复杂性》内容简介:耗散结构理论由于在社会经济等大范围领域中展现的广阔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与协同论、突变论并称为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新三论。美国著名作家托夫勒认为,这一理论“可能代表了下一次科学革命”。《探索复杂性》作者之一普利高津因提出这一理论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奖,《探索复杂性》的另一作者布鲁塞尔学派主要成员尼科里斯教授,是欧洲著名的物理学家,对发展耗散结构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书中全面地介绍了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代表的进化论物理学的最新成就,着力于打破自然科学各门类之间乃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壁垒,再次点燃科学革命之火。 《探索复杂性》内容新颖、文笔优美、深入浅出,适宜于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等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适宜于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
复杂系统理论基础
本书的相当大部分致力于对科学理论和模型的表述,从而为进行哲学分析提供素材。由于多体系统的复杂性,诸学科基本上依赖于理想化和近似,各学科部分成了许多强调系统不同假面的模型。我将尽力展开模型。背扣的假设和预设,便于读者评价它们那些通常是有文化影响的声称。除了对一般概念进行澄清,我希望本书可以激起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对话,不仅关于他们正在研究什么,还关于他们正在如何进行。因此,我努力使本书的内容易于一般读者理解,把诸学科的概念结构(conceptual struc-tures)尽可能解释清楚,尽量少引用行话,并在每一专业术语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解释。由于本书的覆盖面很广,我将力求简明,使主要思想凸现出来,而不拘泥于细节。 科学主义过分炫耀科学且背离科学精神,这激起了让许多科学家吃惊的对科学的敌意。祸起萧墙。我们不要仅仅抱怨公众不愿意支持科学研究,或许我们应当检查自己,看看是不是我们做得太过分了,而成了科学主义。 ——欧阳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