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同之外
雙性戀研究經典! 雙性戀並不是掩飾自己身份的同性戀,也不是掩飾自己身份的異性戀。雙性戀是另外一種性表達(sexual expression)方式。雖然雙性戀同時包含了異性戀行為和同性戀行為的元素,但它本身是一種獨立的存在方式。這種存在方式並沒有比異性戀或同性戀來得更好,但也沒有更壞。 雙性戀不僅僅是性偏好,雙性戀也是社交偏好、情感偏好、行為偏好以及理想偏好。 作者克萊恩醫師是雙性戀研究領域的權威,他提出的「克萊恩性傾向量表」以及對健全雙性戀生活的清楚描繪,不僅幫助我們釐清自己,更鼓舞我們追求多元、自在的生活。 【推薦導讀】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王蘋 導讀 -
越界
“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女性味”、“男人气”,这些词语在今日中国社会意味着什么?什么是“社会性别”?它同中国“现代性”和“全球化”有什么关系?它对理解当代社会中的男男女女有何意义?旅美学者王政以跨文化女权主义视野和后结构主义方法,剖析这类常见词语所蕴含的复杂社会文化意义,揭示社会性别话语的变迁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密切关系。本文集以对文化两栖者个人经历的回顾、评点社会文化景观的散文、学术论文、讲座报告等多样体裁,深入浅出地介绍女权主义核心概念,展示女权主义学术在国际学界的发展概貌,也记录了作者推动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些实践与思考。“文化,包括社会性别文化是人的建构,这同时又塑造了文化中的人。多一种分析文化建构的工具,将有助于我们的增强抵抗强势文化控制的能力。”文集的女权主义分析框架为读者提供了解构男性中心文化密码的棱镜。 -
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
《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在对“什么是社会性别”、“怎样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媒介”等问题给予回答的同时,阐述了社会性别与媒介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美国女性电视频道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态进行了个案剖析,探讨涉及性别研究与媒介研究两大领域。 -
The Feminine Mystique
When Betty Friedan produced "The Feminine Mystique" in 1963, she could not have realized how the discovery and debate of her contemporaries' general malaise would shake up society. Victims of a false belief system, these women were following strict social convention by loyally conforming to the pretty image of the magazines, and found themselves forced to seek meaning in their lives only through a family and a home. Friedan's controversial book about these women - and every woman - would ultimately set Second Wave feminism in motion and begin the battle for equality. This groundbreaking and life-changing work remains just as powerful, important and true as it was forty-five years ago, and is essential reading both as a historical document and as a study of women living in a man's world. -
男性要解放
-
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
《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作者在1986-1990年对山东省三个村落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个社区对改革作出的迥然不同反应,并详尽地剖析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对北方农村妇女地位、生产活动及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这一研究表明,尽管在家族领域甚至在家庭企业中妇女的境遇已大为改观,但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尤其是在村政府和村级集体企业中男性仍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职位,从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社会。性别与权力关系在婚姻家庭、就业、参政、社会组织与网络等诸多私人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运作与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