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yle
This acclaimed book is a master teacher's tested program for turning clumsy prose into clear, powerful, and effective writing. A logical, expert, easy-to-use plan for achieving excellence in expression, "Style" offers neither simplistic rules nor endless lists of dos and don'ts. Rather, Joseph Williams explains how to be concise, how to be focused, how to be organized. Filled with realistic examples of good, bad, and better writing, and step-by-step strategies for crafting a sentence or organizing a paragraph, "Style" does much more than teach mechanics: it helps anyone who must write clearly and persuasively transform even the roughest of drafts into a polished work of clarity, coherence, impact, and personality. A textbook edition with exercises, "Style" is available from Longman. -
写小说的艺术
《写小说的艺术》是小说家、东英吉利大学艺术硕士创意写作方向主任安德鲁•考恩撰写的写作指南。这本书以细腻、亲切的视角,提供了极富实用性的创作技巧指导——从记日记到编辑修改,从创意的激发到语言的精妙使用,以及对于掌握小说写作关键要素(结构、人物、声音、场景)的建议。书中还包含70个精心设计并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写作练习。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了解: •诸多作家的写作习惯 •如何跨越写作障碍 •创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和令人难忘的场景 •写出可信的对话 •故事和小说的结构安排 •为了风格和原创性做编辑修改 •创意写作工作室 -
文章自在
本來文章有法,可是真正讓文章有妙趣、有神采、有特色、有風格的法,非但不能經由考試鑒別;也不能經由應付考試的練習而培養。要以寫文章的抱負和期許來鍛鍊作文── 要寫文章,不要搞作文! 張大春以79篇散文演繹文章之道,既談他對寫文章的看法,也示範各種寫作技巧。 同時收錄蘇洵、魯迅、胡適、梁實秋、林今開、毛尖等古今諸家文章各一篇, 或博大或巧妙,各擅勝場。 文章是自主思想的訓練,若不是與一個人表達自我的熱情相終始,那麼,它在本質上是造作虛假的。 練習寫文章,是要培養一種隨身攜帶的能力,而非用後即丟的資格。 寫文章,好難── 好文章是從對於天地人事的體會中來;而體會,恰像是一個逛市集的人從自己口袋裏掏出來買東西的錢。累積好逛市集的資本,寫文章就不難。 我對文學沒興趣,何必學作文、寫文章── 作文當然不是文學,也不以訓練文學家為目的,但是作文並不排除文學。不僅如此,還與萬事萬物、各行各業、諸學諸術都有關。如果有一個又一個的題目,能夠勾動你去反芻你那不得已而然的生命,你會覺得那是中文系、作家、或者是作文專業老師才看得到、聽得到的事嗎? 作文都是八股文,很無聊── 今天自以為身處新時代進步社會的我們每每取喻「八股」二字以諷作文考試。殊不知眼前的考作文還遠不如舊日的考八股──因為八股講究的義法,還能引發、誘導並鍛鍊作文章的人操縱文氣,離合章句;條陳縷析,辨事知理。 考作文,唉── 面對惶惶不可終日的考生及家長,我總想說: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兩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取高分呢?以考試取人才是中國人沿襲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以考試拚機會更是這老制度轉植增生的餘毒,既然不能迴避,只能戮力向前,而且非另闢蹊徑不可。 怎麼「另闢蹊徑」── 一般說來,真正的好文章不會是他人命題、你寫作而成就的。但凡是他人命題,就只好換一副思維,把自己的文章當作謎面,把他人的題目當作謎底。你周折兜轉,就是不說破那題目的字面,可是文章寫完,人們就猜得出、也明白了題目。 如何加強寫文章的能力── 戒掉廢話,乾淨俐落地說話。 打消我們日常口語中毫無意義的口頭禪,有如清理思考的蕪蔓,掌握感受的本質,這種工作不需要花錢補習、買講義、背誦範文和修辭條例,它原本就是我們自有自成的能力。 作文不只是制式的說明文、抒情文、敘事文、議論文等寥寥數端,而是更廣泛的語言活動。 寫文章怎麼可以套公式── 如果不只是調度有限的嘉言名語,投機討巧,而是將這公式移作思考遊戲,鍛鍊出一種不斷聯想、記憶、對照、質疑、求解的思考習慣,何嘗不能在更廣泛的生活場域上打造出行文的能力呢? 用字斤斤計較,有必要嗎── 像是患了強迫症一般講究文字形、音、義之正確與否的人不無道理——沒有這樣的人,就不容易傳遞基於文字而產生或召喚的信念。 孩子為什麼討厭寫作文── 因為我們從小教孩子作文,多半只教他們應和題目。若培養孩子對許多不見得有用的事物產生好奇、並加意探索,便能引導出樂趣。 文言文是古人的語言,都什麼時代了還學它幹嘛── 國語文本來就是文白夾雜,使用者隨時都在更動、修補、扭曲、變造我們長遠的交流和溝通工具——包括把「女朋友」說成「女票」、把「甚麼時候」說成「神 獸」、把「鼓起勇氣」說成「古瓊氣」、把「中央氣象局」說成「裝嗆局」的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也隨時在增補修繕破壞重組這一個語言體系。我儘管未必習 慣或喜歡,但是從來不會去譴責教授先生們一向嗤之以鼻的「火星文」。同樣的道理,對於流傳了千百年而仍舊為人所使用的語言,我也不覺得一定只該被現代人鄙 夷、拋棄或遺忘……國語文教育真正的問題不在兩種語(文)體之對立互斥,而在教學實務欠缺融通變化;還不僅是獨立一個科目的教學實務,更牽繫著各科知識能 夠被學生理解的根本。 好的國文課本應該是── 我只能這樣想像著:有朝一日,國文課本的每一課都是一道人生的謎題,從一句俗語、一篇故事、一首詩、一首流行歌曲、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齣戲劇、一棟建築、一套時裝、一宗古董……一幕又一幕的人生風景,提供學生從其中認識、描述並解釋自己的處境。 從概念到方法,從說明到例文,從白話到文言,從形到神。 好文章從天地人事的體會中來,寫文章是自由、能真實表達自己、技法多變的樂趣。 「作文」原是「練習寫文章」的意思,但隨著教育模式已變成「被動地寫命題式文章,且作為考核之用」,學子沒有熱情,師長也苦惱,但求早早脫離考試制度。 但寫文章不應以考試為目的,也不以成為文學家為目的。文章是表達自己的方式,是國語文修養,是一種溝通管道,好文章能讓我們對人世的理解超越時間。 張大春以其多年與文字為伍的經驗、對現前作文教學環境的觀察,提出見解,也引導讀者體驗寫文章的自由樂趣。 -
大小說家如何唬了你?
-
《玩具屋》九讲
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中英对照经典《玩具屋》,主要写一群学生的交往,读者能从中窥到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寂寞氛围。 而本书——《<玩具屋>的九堂课--与台大教授一起品读经典》根据王文兴教授在台大上课的课堂记录整理而成,每一讲都由原文、译文和讲解三部分组成,讲解细致,将作品完全讲透,且提问具有引导性,有利于读者培养慢读习惯,也在无形中教会读者该如何慢读。 -
寫作風格的意識
紐時暢銷作家、《語言本能》作者 享譽國際的認知科學 ╳ 心理語言學家 結合科學家的洞見及語法的最新發展 傳授你寫好文章的藝術 為什麼那麼多文章如此糟糕,該怎樣改善? 英語正因為短訊和社交媒體而變壞嗎? 今天的孩子還會注重良好的寫作嗎? 那我們任何人為什麼還要注重它? 在這本有趣而富啟迪意義的書裡,認知科學家、語言學家暨暢銷書作者史迪芬、平克重新構思了一部二十一世紀的語文用法指南。他沒有慨歎語言的墮落,沒有在一些惱人的語言問題上吹毛求疵,也沒有把一個世紀前語文指南中的可疑規則照錄如儀,取而代之,他把語言和心智科學的洞見應用到富挑戰性的任務上:如何打造清晰、具一致性而別具風格的文章。 他說,不要把問題歸咎於網路或今天的小孩;良好寫作從來是艱難的任務。他從品味別人的好文章起步。他要讓想像力發揮作用:營造一種幻覺,彷彿把讀者的目光引導到世間的事物。作者必須克服知識的詛咒——這種障礙令我們難以想像別人對我們所認知的如何毫無概念。熟練的作者必須能敏銳覺察句法如何把糾結不清的意念轉化為直線式句子。他們還必須把文章編織成具一致性的整體,流暢地一句一句接續下去。還有,他們要懂得拿捏正確的語文用法,把有助文章變得清晰和優雅的規則跟迷思和迷信區別開來)。 書中從現代文章中擷取了大量正面和反面例子,避免了古典風格手冊的責備語氣和武斷口吻,揭示寫作藝術是掌握一種本領的愉悅經驗,也是令人著迷的智性活動。《寫作風格的意識》適合各種各樣的作者,它的讀者對象,則包括對文藝或文學有興趣,而希望了解心智科學如何能發揮妙用讓我們瞥見語言怎樣運作。 【本書特色】 .語言本能作者最新著作 .引用大量優美的文章,說明如何能使文章好看且易於閱讀;筆法及引用的例子特殊,市場相對少見。 .旁徵博引,豐富的語言學、科學與心智科學知識,提供讀者豐富多元的閱讀厚度 【名家推薦】 「本書優雅而清晰地一擊即中,推翻了所謂英語快爛得要丟去餵狗了的說法。平克為新世紀寫了像史壯克和懷特(Strunk and White)那樣的經典之作,同時勸導人們拋棄沒有根據的無稽之談,譬如指稱那個廣告老口號該說成:“Winston tastes good as a cigarette should.”(雲絲頓好味道,香菸就該這麼好。)」 ——約翰.麥克霍特(John McWhorter)(《偉哉!我們的雜種語言》(Our Magnificent Bastard Tongue)和《巴別塔的力量》(The Power of Babel)的作者) 「幹得好!只有平克才能寫出這本了不起的好書,也謝天謝地他真把它寫了出來。他寫道:『好文章能把我們對世界的觀感翻轉過來。』《寫作風格的意識》一書也能把你對好文章的想法翻轉過來。書中每一頁都散發著平克的好奇之心和欣喜之情;而當他說,風格可以令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都信以為真。」 ——派翠克.歐康納(Patricia T. O'Conner)(《我何其不幸》(Woe Is I)的作者,並與史都華.凱勒曼(Stewart Kellerman)合著《似是而非的起源》(Origins of the Specious)) 「能有像他那樣活潑而澄明的心智,把認知科學的意念帶給普羅大眾,真是一樁好事。」 ——德格拉斯.霍夫斯達德(Douglas Hofstadter)(《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對史迪芬.平克的讚譽】 「他下筆有如天使。」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他是多麼不同凡響的思想家和作家。……平克是一顆明星,科學界慶幸有他這樣的人。」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能有像他那樣活潑而澄明的心智,把認知科學的意念帶給普羅大眾,真是一樁好事。」 ——德格拉斯.霍夫斯達德(Douglas Hofstadter)(《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