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
【内容简介】 麦基的《故事》是一本被影视圈奉为圣经的编剧书,讲述故事创作核心原理。越来越多小说作家、文案策划和商务人士也开始研习其中的讲故事技巧。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高级电影鉴赏入门指南,也可以将它视为文学写作、艺术修为内功进阶,还有人从中领悟了人生哲学和生活道理。被英国卫报称为“亚里士多德后最有影响力的讲故事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将他30年间行走全世界,向10万名学员开班授课的精华写在了这本《故事》里。 【编辑推荐】 精装版《故事》2014年9月29日上市,3天后开始加印,3个月后成为“当当网2014年艺术榜榜首”、“亚马逊编辑2014年度收官之荐”,9.5分领衔电影类书籍进入豆瓣年度盘点,并成为《北京青年报》阅读“2014最美的十本书”之一,获得人民日报微博推荐。2016年,我们将这本书里深邃的思想以更为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并同时推出16开、轻型纸、宽页边距、采用新排版设计的平装《故事》,希望它能到达更多人的手中。就像封面设计一样,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活,电影,不只是黑暗中的银幕故事,更是生活里闪耀的人性故事。 【名人推荐】 罗伯特・麦基是编剧大师中的大师。——《霍比特人》《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兼编剧彼得・杰克逊 关于故事结构,我所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伯特・麦基。就是这样。——《撞车》导演兼编剧保罗・哈吉斯 麦基说,高潮是你讲述这个故事的意义的饱和点。——《画皮》《寻龙诀》导演乌尔善 他是罗伯特・麦基,真正懂得电影全部奥秘的大师。但是他又能不让任何的条规边框拘束自己,让灵魂自由触摸电影。——《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导演陆川 我的笔记有87000字,几乎记下了麦基先生说的每一句话。在记录的时候,经常有许多言论与我创作的经验不谋而合,这种巧合让我非常兴奋。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女人,能享受到多次高潮。——《重案六组》《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余飞 一句实话:我电影剧本写到第30稿的时候,才完全看懂《故事》这本书,然后写到第50稿的时候,我发现我其实也没怎么看懂。现在电影拍完了剪完了,我打算再看一遍《故事》。——《万万没想到》导演叫兽易小星 想要学编剧,这书是必读的。——影评人周黎明 虽然……但还是越来越觉得那本书对于类型片制造来说就是编剧圣经。——影评人亵渎电影 感谢麦基先生教会我们很多技巧,也教会我们,最好的永远不是技巧。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剧作法其实就是价值观,写你所相信的,相信你所写的。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电影不是一种智识,电影是一种情感。——编剧、作家咆哮女郎柏邦妮 我迄今读过的最伟大的三本书之一。——《后会无期》《万物生长》出品人路金波 【媒体推荐】 鼎鼎大名。——《华盛顿邮报》 享誉全球。——《纽约时报》 终极大师。—— BBC 麦基写作哲学的中心是人性。他的理论融汇了戏剧手法、哲学,强调了写作的古典根基、轴心及安全阀……而使之永葆新鲜活力和激动人心的,是它交织阐述的方式——麦基的故事理论。——CNN 麦基是世界上最有名和最受尊崇的讲故事艺术讲师。——《华尔街日报》 他对故事讲述的深邃洞察和广博知识无人能比。——《洛杉矶时报》 电影行业的公开秘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编剧教练。——《名利场》 融合了电影的摩登艺术和讲故事的古老手艺。——《每日新闻》 罗伯特・麦基强有力地教会我们什么是生命、死亡和人类的心灵。——《独立报》 -
小說的五十堂課
◎作者曾獲之文學與影視獎項:英國豪森登獎、約克夏郵報書獎、惠布瑞特年度最佳好書獎、兩度布克獎入圍決選、週日快報年度好書獎、作家協會獎、大英國協作家獎、影視獎項:皇家電視協會最佳戲劇類獎、蒙地卡羅國際電視影展銀翼獎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王德威、台大外文系教授李欣穎、中山外文系教授林玉珍、政大台文所長陳芳明、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台大外文系教授曾麗玲、台大外文系主任劉亮雅、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專文推薦 《小說的五十堂課》是當代文學評論大家,英國首席現代文學作家大衛‧洛奇為讀者量身開設的小說解析課程。他用淺顯的言詞做深入的分析,以經典作品進行最完整的舉例,在嚴謹的學術邏輯下娓娓道來,把文學史上最常出現在小說創作裡的文學技法逐一拆解。讀者閱畢後,不但會看小說,會評小說,還有可能會寫小說。 《小說的五十堂課》內有五十個簡短篇章,編排輕鬆又容易吸收。每個篇章介紹一個小說技巧,包含「開頭」、「觀點」、「神秘」、「意識流」、「陌生化」、「驚奇」、「角色介紹」、「寓言」、「異國風」、「諷刺」等等,完整涵蓋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小說創作者常用的寫作手法與技巧。每個篇章的一開始,作者擷取一部或者多部經典小說的片段,包含《此情可問天》、《尤里西斯》、《麥田捕手》、《蒼蠅王》等作品,作為該篇章之例示。然後再用該篇章的主題(也就是招式)來分析小說,告訴讀者這個技巧是如何出現在小說裡,作者的手法如何,顯示的效果如何。除了開頭經典小說的例示,每個篇章裡面還提到其他很多作品,環繞著該篇章的主題招式,全面而徹底拆解小說內容,讓小說的創作、內容及意義,變得清晰透明。 本書原本是為英國《獨立報》撰寫的每週專欄,目標就是一般讀者,目的就是讓讀者瞭解小說是什麼東西,把小說加以解密,把小說還給讀者。作者後來將專欄內容全部整理更新,添加更精闢的素材,更貼近讀者的需求。 看完本書,等於看完五十餘部經典作品。不管是亨利‧詹姆士、EM佛斯特還是費茲傑羅,不管是《黑暗之心》、《蒼蠅王》還是《尤里西斯》,在本書的解析下這些作家及作品才能真正讓普通讀者領略。看完本書,從此小說變簡單了,讓你輕鬆走進文學世界,從此變成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水準,令人愛慕的「文藝復興人」。從此,無論在課堂,在社交圈,在兩人約會的甜蜜世界,在辦公室,在會議呈報等各種場合,你都能針對小說侃侃而談,提出精闢而正確的觀點,讓其他人目瞪口呆,佩服不已。 ◎為何世界上有人要寫《紅衣彼得潘》?為何江澤民在演講中多次提及中國經典詩文?參見本書「文本互換」一章。 ◎狄更斯為自己的哪一本書取了十四個名字,最後才選定其中一個?參見本書「書名」一章。 ◎網路流行把陸遊的〈臥春〉改為〈我蠢〉:參見本書 ◎你認為九把刀的文字特殊?參見本書「少年史卡茲」一章 ◎勞勃‧瑞福的電影〈叛將風雲〉裡面,為何男主角名叫爾文?為何反派男主角名叫溫特?參見本書「名字」一章。 ◎馬施熱線,決定驅離紅衫軍?參見本書「電話」一章;施明德先死,還是陳水扁先死,參見本書「懸疑」一章。 ◎為何懸掛國旗國父遺像總統玉照?參見本書「象徵主義」一章 讀完這本書,看透人生! 「(洛吉的這本書)內容實用又平實,容易閱讀,《小說的五十堂課》會使人沈浸著迷,展開一連串的思考與討論。」 ——著名作家拜雅特(A. S. Byatt)在週日泰晤士報上撰文表示 「容易親近又高度知性,最佳的讀物。」 ——週日電訊報 「學術內涵,人性呈現!本書是自(作家)E. M. 佛斯特完成《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Novel)》以來,最適合大眾讀者的小說研究作品。」 ——英國金融時報 -
文话七十二讲
本书源自于夏丐尊、叶圣陶先生编的《国文百八课》。上世纪三十年代,两位先生因不满当时的语文教学和使用的课本“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着手编撰了一套供初中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因初中共六个学期,每学期上课十八周,一共一百零八周,所以这套按照一百零八周来顺序设计教学内容的课本,就定名为“国文百八课”。每一课包括“文话’,(阅读写作指导)、“选文”、“文法修辞常识”和“习问”(练习和问题)四部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本书就是从《国文百八课》中抽出的单行本。用七十二个主题,分别结合阅读,主讲文章的写作方法。 -
修辞学发凡
全书共分十二篇,第一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和修辞所须适合的题旨和情境。第二篇述说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第三篇述说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第五篇到第九篇都是述说积极修辞,其中第五到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第十一篇述说语文的种种体式,特别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第十二篇结语,述说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 初版是1932年,分上下两册,由大江书铺在上海先后印行。以后再版重印过多次,作者也不断地有所修改。这次重印,由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根据作者生前修订的一九六二年本和一九七五年本参照校订,并作了个别文字上的修正。 -
狂野寫作
『娜妲莉說你一旦嚐過寫作的真滋味,就很難無憾地放棄。到底什麼是寫作的真滋味?除非親自動筆寫寫看,很難具體形容。好在娜妲莉的書寫方法適用所有人,你未必想成為作家,但一定可以在自由書寫裡找到專屬於你自己的剎那的狂喜。』 -------詹美涓 生命是無秩序可言的。在生命旅途中,意外隨時會出現。我們努力耕耘出一畦井然有序的花園,之後卻開始嚮往森林,那裡的一切如此雜然無序,卻生氣勃勃、充滿能量。 我們藉著書寫來了解自己。寫作練習如同禪修般,可以帶你回到心靈的荒野,讓你看見廣闊的蒼穹。我們的心宛若一個迷失的、害怕的士兵,在猛然撞見荒野心靈時,會感到驚訝不已,但它終於與自己相遇了。我們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模樣,意識心與荒野心靈不再各行其是,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繼全美風行的經典作品《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之後,娜妲莉.高柏再推出《狂野寫作》,以豐富的故事和各種練習技巧,鼓舞你走進寫作的迷人世界。 -
诗性的寻找
本书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了二十余部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名著,点评了十几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深度挖掘他们的创作秘密,建立起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了文学理解的视角与空间。 作者分别从情节、人物、主题、视角、风格、象征、背景、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文学的期待和理解等论题,梳理了我们与文学的缘分。书中深入《白鲸》、《红字》、《简•爱》、《呼啸山庄》、《一位女士的画像》、《儿子与情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了不起的盖茨比》、《纪念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等文学经典的创作与欣赏,既有创作上的指导,又有助于培养读者以作家和批评家的角度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