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书话
《微书话》是胡洪侠的“微博体”书话短章。作者东采西撷,忽中忽外,有人有己,书人书话,书情书事,亦正亦邪,试图营造出一点小趣味,温暖那些或痴或狂的读书爱书藏书之人。笔调轻松诙谐,国内书人雅事,相映成趣。本书插图采自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法国插图文学报《JOURNOL POUR TOUS》。这是一份活页小报,期期都有不少铜板画,其中竟然还有插图大师多雷的几幅。此报1855年在巴黎创办,发表过歌德和拉伯雷等名家作品。书中选了二十几幅,不求与文字息息相关,只想演绎出一点新旧图文隔代对照的趣味。 -
我书
《我书》是一部散文集子,共收22篇短文,其内容涉及回忆青春时光;谈论一些作家如安妮宝贝、毕飞宇、刘震云亦舒等;也有追忆与唐德刚的交往,当然还有书与书店的故事。总而言之是关于“书人书事”的一部集子。 -
书林三话
曹聚仁的书话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缘于他的国学修养以及对文史哲的广泛涉猎。他读书主张杂览,行笔自然洒脱,不尚空论,因此时见新意,不失学人品位。 本书收入了曹先生20世纪50年代至辞世前的专栏文章,或论史谈文,或话版本源流,或道书业沧桑、文坛掌故,莫不娓娓动听,率真直言。作者曾说,他做学问和写作,“一部分只是为我自己;我也明白,为‘己’部分弄清楚了,倒真的为‘人’,这是我经过了一番经历以后的觉悟”。这种诚恳的自白,说明他对撰写随笔与书话的卓识和严肃精神,也正是我们不能小视这些貌似不经意为之的小品的原因。 -
搜书后记
《搜书后记》主要内容简介:元旦三天病里过;我写黄萍荪该负什么责任;父亲想见谷林;送范用《漫画漫话》;只想见王朔一个;只有上海拿得出;星星星星我是大地;海内孤本《宇宙风》;《国宝赴美展览日记》有意思;邵洵美之女;插友吴去世;雨中拾桔;《白用,门也没用,别拿世界吓唬我》;张次溪旧藏《世界画报·三一八惨案特刊》;王朔说话这个味;庞中华《钢笔书影》;《与崔永元面对面》;最后一次在家采访;《近思鲁迅》出版;孔网惊现《域外小说集》;护封也有假;《吹吧,北京》;我没能帮成96岁老人。 -
藏書之愛
A.愛德華.紐頓(Alfred Edward Newton) 一八六四年∼一九四○年。美利堅合眾國費城商界人士,卡特電器設備製造公司持有人暨經營者。愉暇以閱讀、藏書自娛。屢次造訪倫敦,多為購置心儀古籍、手稿。 與芭貝特.艾德罕結縭多年,膝下育有子女各一:長女卡洛琳與次男E.史威夫特。一家人適居費城市郊戴爾斯福郡橡樹丘、紐頓本人設計興建之宅舍。 一九一八年,散文集《藏書之樂及其相關逸趣》問世,不但立即暢銷,並成為同類著作之經典。此後他繼續發表許多與藏書、旅遊相關的文章且一一集結出版,皆廣受讀者歡迎。 紐頓生前為葛羅里亞俱樂部的忠實會員,並曾自組「安東尼.特洛羅普學會」。 譯按:以上為某名人錄中所登載的紐頓正式簡介,雖然可大致可從中得知此君中、晚年生平梗概,但我個人覺得這種陳述方式實在太不「紐頓」(newtonian)了,況且全文對於他最精采的早年事蹟未置一詞。我將手邊各種資料重組一次,以更接近紐頓氣質的文句另擬一則: 阿弗烈.愛德華.紐頓,土生土長費城人,幼時一度短居紐澤西。此君雖僅接受過區區數年正規教育,反而提供他自學契機;少年紐頓於中輟學業後自商販學徒起家,酷愛文學之餘困知勉行,亦頗成一番氣象。平生最愛蘭姆、狄更斯、布雷克、特洛羅普、哈代等英國大家,亦心儀約翰生博士、鮑斯威爾當代英倫文藝氣氛,倫敦成為其最鍾愛城市自不迨言,自一八八四年首度造訪,此後頻頻出入,專程前往、隨念轉赴,公幹、私遊兼有之。 紐頓聚書多年頗得成績,偶然為文論述藏書點滴,不意大受歡迎,此後集稿陸續成書,除其中一、二種刁鑽版本論著外,各書皆長年暢銷不輟(直至二十世紀中葉始退熱潮)。生前雖不見遠大抱負(除藏書一事),然興趣、工作皆屢獲貴人襄助,一路步步高昇,直至坐擁藏書萬卷、位居職場龍頭;乃因此自況曰:「鴻福齊天。」藏書、著書之餘,紐頓亦喜好出版,頻頻以自藏珍本印行小冊、複製畫葉分贈親朋好友。所結交者俱為俊彥鴻儒,屢屢不吝出示珍藏,供各界治學研究。於文化之功甚偉。 紐頓乃性情中人,生性風趣健談,為文妙語如珠;以赤誠厚待諸友眾人,其間亦不乏戲謔親暱,友人稱他作「今之匹克威克」。雖履履於文中自曝「敬內」(「懼內」)德性,實則紐頓伉儷感情甚篤,歷次出遊皆出雙入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之一九四○年深秋,經過長達一年的癌症摧折,紐頓終不治故去(享年七十有六),引起(大西洋)兩岸書友、讀者不勝唏噓;翌年大戰勃發,藏書之黃金年代就此暫告終結,紐頓生前深愛之老倫敦亦歷盡劫數不復往昔矣。 -
书痴闲话
台湾作家吴兴文兄又来上海了。此行短短几天,他要参加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人文艺术风采———西方文化名人藏书票特展”的开幕式,展出的所有藏书票原作都是他的珍藏;他要为新著《我的藏书票之旅》(2001年8月北京三联书店初版)在上海的首发式签名售书;他还要为海峡两岸作家捐助台湾地震灾民义卖募集签名本,真够他忙的。 说兴文兄是作家,其实还不够全面确切。他当然写得一手淡雅清通、富于书卷气的好散文(可惜我为他编选的《书痴闲话》散文集至今还“待字闺中”,未能与大陆读者见面),同时对中国现代文学及台湾地区当代文学也造诣颇深,在史料的考证整理方面尤见功力,多年的台湾文学年鉴和每月一次的“台湾文学新书”均出自他的编纂。他又是台湾富有成就的编辑出版家,顾颉刚的读书笔记、台静农的晚年论著、黄仁宇的一些史学名著,以及近年轰动学界的《胡适与韦莲司》等书,都是他编辑的。他还是台湾屈指可数的藏书家,有在北京琉璃厂“海王村”一次“抢购”数十种名家签名本的纪录,至今还是北京“潘家园”和上海文庙古旧书集市的常客。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兴文兄自九十年代初起醉心于收藏藏书票。他从搜集当代中国版画家的作品入手,逐渐扩大到日本和欧美,追溯到十八、十九世纪。他不但发现了国人最早使用的“关祖章藏书票”,与李桦、杨可扬、范用等文化界前辈结成“忘年交”,而且经过十多年的不懈搜求,终于成为继叶灵凤、黄俊东、董桥之后又一位中国藏书票收藏大家,同时还出版了《票趣:藏书票闲话》、《图说藏书票:从杜勒到马蒂斯》和《藏书票世界》等著作。就收藏欧美藏书票名家精品之多,研究藏书票历史和文化蕴含之深,兴文兄足以称作海峡两岸第一人。 这次在上海图书馆展出的百多款欧美文化名人藏书票原作,票主从艾略特到厄普代克、从卡莱尔到霭理斯、从毕加索到康定斯基、从华盛顿到爱德华八世,都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就是在西方,也已难得一见了。它们是兴文兄藏书票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历年苦心搜求的丰硕成果。几乎每枚精美的藏书票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对这些故事的追索,形成了兴文兄这部最新的从文字到配画到装帧设计都令人爱不释手的《我的藏书票之旅》。跟随兴文兄用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文字写成的这部新著在迷人的藏书票世界中旅行,我们读到的是一位爱书人对浓缩西方人文艺术精华的藏书票风景的精心发掘和阐释。兴文兄的《我的藏书票之旅》给我们读者的启示将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