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書人:閱讀與評論合集
序--從讀書人到說書人 / 董啓章 9 遊戲閱讀(自序) 15 蘇菲的哲學世界 17 美味有益的"心靈鷄湯" 22 在島與島之間漫步--"台灣紀行" 27 小說,人生--"我的姊姊張愛玲" 33 漂過歲月--從杜杜的"住家風景"到"瓶子集" 38 文本專家--西西肩上的蜥蝪 42 大江健三郎本土印象記 46 寫小說與讀小說(自序) 53 "美麗大廈"(第一章)的時空處理 54 "美麗大廈"的語言文字 63 讀"石磬"札記--詩與小說之間的感想 69 我看日本文學(自序) 81 從日本的村上到我們的春樹 83 "舞,舞,舞"的自我嘲諷 87 關於限界及其以外的可能及不可能性--關於"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91 告別村上春樹 96 昔日遊園與終極現實--村上作品對社會回應的全面解讀 102 發條鳥的易容術 110 虛假的藍--村上龍的"近乎透明的藍" 114 作家之死--悼念龍膽寺雄 118 從大江健三郎的論述到大田洋子的"屍之街" 122 政治和文學的糾纏--佐多稻子 128 從女性主義談到津島佑子 134 尋找不熟悉的作家--津島佑子的"透明犬" 140 新日本女性的掙扎與求存--山本道子 146 讀者的時代(自序) 153 "對照記"--(誰/如何)看老照相簿? 156 差別與界定--"香港情與愛"的架空語言系統 164 怎樣的'香港'產生出怎樣的'情與愛'? 172 是不是要有這樣的聖戰你才會這樣的遊戲 176 世俗自爲的空間還存在嗎?--"閑話閑說"外的另一'可能' 184 怎樣的文章講怎樣的話--重讀夏丏尊和葉紹鈞的"文章講話" 190 筆記黃碧雲 196 城市的現實經驗與文本經驗--閱讀"酒徒","我城"和"剪紙" 202 做一個對書陌生的讀書人(自序) 223 書也得用紙造成--"書的秩序" 236 把世界拓印在書本上--由"發現之旅"引起的聯想 241 舌頭是人發明的器官--"又係未能食素" 246 地理的想像與翻譯--旅次筆記 251 如何述說作者的一生--"傅柯的生死愛慾" 254 超時空啓蒙讀物--"新三字經" 265 研究大衆'文化'的當然還是文化人--看洛楓"世紀末城市" 270 自爲的世俗只是一個烏托邦--與阿城及董啓章商榷 276 附錄:回應梁文道關於閱讀'場域'的問題 / 董啓章 283 -
书虫日记/开卷文丛
共推出子聪《开卷闲话三编》、戈革《渣轩小辑 》、叶至善《为了纪念》、刘二刚《午梦斋随笔》、吕剑《燕石集》、许觉民《雨天的谈话》、陈子善《探幽途中》、范泉《斯缘难忘》、施康强《牛首鸡尾集》、彭国梁《书虫日记》等10本。这是继凤凰出版社、岳麓书社推出第一、二辑《开卷文丛》二十本之后的第三辑,属严肃的原创随笔,颇有品位,“对于建造中国的书香社会和养育中国的读书人口,其贡献无法估量”。 -
走马观花
本书是作者在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记,正如作者所述“我之游历山川名胜,有兴致,但无计划——可古今,可中外,可雅俗。如此‘观花’,希企的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偶尔舞文弄墨,说实话,已属第二义。” -
旧书随笔集
《旧书随笔集》中具体收录了:《晚清女诗人的诗集》、《一本胡适的书》、《艾略特的演讲集》、《书市上的"白眉"》、《良友版的签名本》等文章。《旧书随笔集》是写给热爱藏书的朋友们看的。只是把作者自己喜欢的,或是流传不多的书,东鳞西爪地罗列出来,没有什么体例,也不成系统。唯一的特点,是所有展示在这里的旧书都来自作者自己的收藏。 -
蠹鱼集
将这些体式上不很一致的东西,集合了做成一本书样子的缘由,还是要提起四五前的一件旧事。那年的秋末,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他组稿一套谈书的丛书,邀我加入,并要我再介绍一位能写旧书的朋友入伙。事情很快定了,四个人四本书,没多久,我们四个作者与出版商见了面,谈得很融洽,而且越谈越有信一,五个人吃了一顿“定稿饭”,就各忙各的去了。没多久,五个人再聚,书稿按时交到了出版商手里,我交的稿跟现在的这本出入不大,当天,我在日记里写下“这是春天播下的种子,希望秋天能收获”。春去夏来,不断有书稿进展到哪个阶段的消息——都是好消息。没多久,校样竟然寄来了——并催促尽快寄回。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书马上就要出来的方向迅跑。这以后,传过来的消息,却一次比一次差了,间隔的越久,差的程度越严重,最终泥牛八海,连书稿也一再推搪竞要不回来了,我一直是手写稿,又多不留底稿,不退还对我的伤害自是比行算机写作的朋友来的大。 -
作家的隐私
本书收录了作者三十余篇散文,内容广泛而生动,从西洋歌剧到京剧,从《同学少年都不贱》到《庄子》《文选》之争,从《红楼梦》研究到《柳如是别传》的出版纪实,从E.M.福斯特到劳伦斯,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文人丰富有味的精神世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书评极富个人特色,他不同于国内外一般的职业评书家,他写的书评时时与散文合流,脱离了书评常有的框架,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个人内心的冲动,而他深厚的学养又使得他评析指陈得当,因此他的书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