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東現場
多年來,堅持追縱新聞真相的張翠容從未停歇過採訪的腳步。 2006年的傾力新作《中東現場》,即是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抽絲剝繭地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一一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彼此糾葛的來龍去脈。 一開始,她在《中東現場》前言,便對「恐怖主義」該如何界定提出質疑,並且呼籲世人能更客觀持平地去省思中東地區的問題,而非跟著西方社會的聲音起舞。 緊接著,她將焦距轉至埃及,從社會、政治生態探討穆斯林兄弟會如何在埃及興起,以及與親西方的世俗民族主義者如何拉扯對峙:一個是世俗民族主義者,主張政教分離,推行現代化政策;另一個是基本教義派,主張伊斯蘭神權政治,堅持一切以伊斯蘭為本的復古政策。兩方各據立場,互不妥協。 豈料,埃及擺脫了殖民,卻在世俗主義與伊斯蘭主義之間展開一場大鬥爭,不知不覺提供了英、美勢力介入的空間。 介乎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黎巴嫩,處境更是尷尬,不論是地理位置或政治氛圍。作者先把鏡頭調至貝魯特:「站在貝魯特市中心,我似乎仍然看到內戰時期那一條『綠線』,這條綠線把貝魯特分成東西兩邊,基督徒聚居的東貝魯特和穆斯林聚居的西貝魯特。兩邊居民實際往來不多,從有形的綠線到無形的綠線,就好像柏林圍牆,倒下了,但心牆卻豎起……」這樣的景象活脫是黎巴嫩政治縮影,其宗教派系複雜,政治體制也形同多派系,大家各懷鬼胎…… 置身紛爭不斷、政治利益糾葛難解的烽火線上,張翠容試圖透過庶民百姓的生活,他們的觀感,忠實地反映出埃及、以色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世界,多少年來恩怨情愁。 -
拉丁美洲真相之路
「只要這個世界還有謊言,我就會繼續跑下去。」 --張翠容 被南方朔稱譽「將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女子傳奇」的張翠容,多年來,仍是堅守報導新聞真相的初衷,繼續行腳於第三世界。這回,她將鏡頭轉向中南美洲,從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一路至巴拿馬、玻利維亞、厄瓜多、古巴等……,試圖勾勒出拉丁美洲各國在面對全球化的情勢下,其政治、文化、社會運動甚至經濟面如何受到衝擊,以及因其所衍生的社會問題的整體面貌。犀利、理性而寬廣的視角,以及具人文深度的文字,讓讀者對拉丁美洲有個全面性的思考和認識。 拉丁美洲,一個傳奇絢麗的舞台,底層一股如騎士般的革命靈魂恆久流淌著…… 墨西哥,是張翠容的首站。一走出機場,踏上墨西哥城市中心,迎接作者的是一派國際都會儼然擠身財經仕林的繁榮熱鬧。的確,近年來,許多的國際性會議,如財經、政治、文化、社會運動等都會在此地舉行。不管是街頭林立的高雅咖啡館、裝潢不俗的餐廳,即便是與作者插身而過、穿著幹練俐落的男男女女,在在讓作者彷如置身美國華爾街。 是啊!這光景不正是源自美國的”翻版”嗎?心裡正詫異者,身旁的記者朋友冷不防地說:「這是墨西哥與老大哥美國合作所創造出的雙贏局面。」當真如此?如果墨西哥的經濟開放政策確實為墨國創造財富,何以墨西哥仍然民運社會革命不斷?又為何會出現馬哥斯之類的現代羅賓漢? 此刻張翠容心裡有太多的“為什麼”。對眼見耳聞的事總是帶著質疑,勇敢尋找真相的張翠容,開始走訪偏遠小鎮,她希望在墨西哥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找到解開心中疑問的答案。她看到工廠裡的工人盡是放下鋤具的農民,因為自由貿易,農業萎縮,農民沒田地可耕種,維生的工具沒了只好到工廠。她在政治小鎮Atenco見到一個小女孩對著她舞弄兩把長刀,作者笑著問她幾歲?她說8歲。才8歲耶,便跟著大人趕著要去遊行!在她小小心靈已經知道:我們不要大選只要革命,我們要拿起長刀保衛尊嚴與土地。她也眼見一個貧困社區,延著棄置的火車軌道建起了房字,這些房子都是密不透風的擁擠貨櫃車……這些親身經歷的一幕一景,讓張翠容心下清明,原來,「墨西哥,最接近經濟老大美國,卻是離天堂最遠的國家。」 瓜地馬拉,位於古代最輝煌馬雅文明的中心位置,豐富的文化遺蹟讓瓜國蘊育出一股沉靜的時間氛圍,讓作者驚嘆的是,連這裡的人都彷彿是踩著時光軌道而來,處處感受到歷史的重量……然而,如此的文明古國卻背負著一段「大屠殺」的黑暗歷史,馬雅民族遭受殘酷的迫害與殘殺。時間走到今日,馬雅人年年悼念,卻只能偷偷地為這段歷史哭泣。置身於瓜地馬拉境內,張翠容體悟到瓜國的歷史是沉重的,而今日的瓜國人民並沒有擺脫壓力與恐懼,長達三十六年的內戰,徹底將瓜地馬拉變成了一個充滿暴力、神經兮兮的國家。…… 閱讀拉丁美洲的歷史,如同閱讀一頁重要的全球化歷史;而閱讀拉丁美洲的歷史,也就像閱讀一頁核心與邊陲之境角力的歷史。張翠容一路行來,仍然一本新聞記者的熱情與正義感的初衷,透過理性的觀察和犀利文字,真真實實地呈現了中南美洲在面臨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洪流衝擊下,其政治、文化、社會運動等整體面貌。 -
行過烽火大地
有朋友說,新聞記者寫書一定要夠快,把握讀者的即時興趣,把握市場;他們擔心我這本書已給時間拋離。不過,對我而言,寫書的意義多於製造一種商品,記者的前線採訪,以及一宗新聞事件的出現,當然都有其時效性,但同時亦有一定的歷史涵義。 與其不停去追趕,不如稍作停頓,翻一翻舊賬,說不出會有新的發現。這本書讓我翻出不少舊賬,翻得熱淚盈眶。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手上的一枝筆就把我所經歷的那一刻凝聚,與讀者一同哀嘆、憤怒、喜悅、沉默,然後回顧、反省,並喚起一些重要的記憶,好讓我們好好看清這一個世界。 海明威說,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我們必須為她奮鬥! 在我寫完這本書後,我卻感到這並不是個怎麼美麗的世界,但我們仍必須為她奮鬥!有朋友問:妳要跑到哪時候才停下來,我回答:只要世界有謊言,我還是繼續跑。 「她要和古代旅行家一樣,永遠到陌生地方去觀察、凝望、記錄和暸解。她相信安哲羅普洛斯所說的:『旅程都應該將我們引領到從未到過的地方,也去面對從未沉思的難題。』 於是,她選擇了『背囊記者』這個難度最高的工作。在過去十五年裡,她陸續替英國的BBC World以及義大利的IPS做採訪報導,她去過阿富汗、東帝汶、巴爾幹半島、柬埔寨、印尼、越南;她重走了一次西藏小活佛十七世葛瑪巴逃亡的危險路徑,她跨越過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並在東歐漫遊半年之久。……」 ——南方朔 -
大地旅人
2002年,在南方朔眼裡具有古代旅行家特質的「背囊記者」張翠容,將她長達十五年深入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印尼、東地汶、越南等亂世國度,透過記者的鏡頭與文字,全部在《行過烽火大地》裡做了一次最真實的披露,有批判有省思。三年多來,張翠容的腳步從沒停歇過,仍然不時單槍匹馬,遊走在這些紛亂不斷、戰火頻傳的第三世界國家之間。對她而言,別人旅行是度假,然而,她的旅行,卻是為了見證歷史!她的新作《大地旅人》,即是這三年來,再次觀照、凝視行腳過的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事件,以及在每趟旅程所遇見過的每個人、所聽聞的每個故事,在經過沈澱、分析、思維下,所抒發的定見及對"記者"角色所應承載的責任與專業的檢視。......在《大地旅人》中,她不僅往外看世界的紛紛擾擾,也向內觀望自身所處的香港現況;一手執握追求真相的判官筆,一手則寫盡在世上每個角落大無畏地貢獻一己心力的無名氏的感人故事。每則簡短的篇章道盡了邊緣國度的慘烈、無奈,可也告訴我們無許許多多令人可敬可愛的人間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