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娜·阿伦特
阿伦特和克里斯蒂瓦加到一块,是两名女思想家,而且是两名顶尖的女思想家,虽然她们活跃的时期分别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汉娜·阿伦特是美国现代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她的许多作品都译成了中文, 也有好几本关于她的传记及评传出版了,但恐怕以前出版的那些都比不上克里斯蒂瓦的这一本。毕竟除了同样作为女性之外,克里斯蒂瓦的优势在于她对阿伦特的思想能产生共鸣,她本人的哲学修养也不在话下。 -
思考之危境
本書為法國當代著名文論家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iva, 1941- )最新及最權威之學術自傳。透過與娜瓦羅(M. –C. Navarro,記者兼巴黎美國大學教授)的對談,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克氏的學術生涯及某些重要關鍵議題,如:俄國形式主義的引進及其對羅蘭‧巴特、拉岡等人的影響,還有關於佛洛伊德學說的探討,「主我」與「自我」的關係,女性主義的觀點,以及她最新關懷領域、心理分析和小說創作等等。 克氏以其博士論文《作為文本的小說》提出著名的「互文性」(l’intertexualite)觀點,並以其國家博士論文《詩歌語言的革命》闡述了語言的能動性與前符號狀態的關鍵作用。本書新穎之處在於強調了克氏九○年代以來的新探索領域,特別是小說創作,並透過藝術創作呈現「異者」(l’etranger)與「我」(moi)的關係,亦即克氏闡述其如何將心理分析與語義學相結合,並將之應用在文學創作的構思及其心得。本書亦透過克氏的對談,交代了六○年代她與法國思想界(如Tel Quel╱原樣派)重要的交遊關係,以及學術的師承、影響脈絡。 《思考之危境》可說提綱契領地自我剖析了其「入門」過程,其學術交遊,以及其學術生涯研究旨趣之重要轉變;尤其解釋了許多有關外界對她的論述之「誤解」。譬如:她的女性主義觀點以及關注重心、對於佛洛依德學說的詮釋,俄國形式主義的引進,以及最新有關「他者」與「異者」之間的種種思考。本書以「入門書」的方式,讓讀者循序漸進並客觀深入探討「克莉斯蒂娃的現象」,及當代法國思想活動。 克莉斯蒂娃做為當代社會一位專注的見證者,她以一種既銳利又快活,且終究是樂觀的目光,不斷探問「外邦人」及「他者」的形象;但絕非那種懷想宗教論述的厚古視角。她提議的是一種愉悅的,不帶幻想的倫理道德,邀請每個人去規劃自我的人生歷程,去發掘自身的獨特性。而做為讀者,我們不也隱然是一個「外邦人」及「他者」的身分?在閱讀本書訪談文字之際,無不一一參與在克氏所提出的「對話性」及「互文性」的理論裡,體驗到思路抽象的繁複/休止/拆解/可變與不穩定性,以及關於思考,這個多元交織、角力拉扯的運作活動裡所惘惘隱含的迷魅危境。 -
阅读理论
精神分析、解構主義與符號學早已變成當代西方文化語言的一部分,拉康、德希達和克麗絲蒂娃正是這些語言的推動者。本書細味他們理論的主要文本,希望大眾藉此對當代理論文化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本書又以細針密縷的方式從事「批評式的閱讀」,觸角由文字文本延伸到繪畫文本,期能在閱讀上述三大思想家的同時,另行提出或示範某種「理論的閱讀理論」。 -
克里斯托娃:多元逻辑
本书追述了法国精神分析家克里斯托娃的生平履历及思想。 克里斯托娃(1941-)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巴黎第七大学教授。二十五岁时保加利亚来到法国,参加了巴特的讲座,不久便崭露头角。从着眼于意义生成活动的发展过程来批判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开辟了文本论、符号论新的研究领域,进而将精神分析、女性论也纳入了研究领域,并尝试着对现代社会的僵便化进行解剖。主要著作有《符号论》、《诗歌语言的革命》、《多元逻辑》、《恐怖的权力》、《爱的历史=故事》等。 -
克里斯蒂娃学术精粹选译
《克里斯蒂娃自选集》收录了法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文学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女士从《恨与谅》(La Haine et le Pardon,2005)和《时间的冲动》(Pulsions du temps,2013)两部文集中挑选出的九篇文章,文章问世于在1999年至2012年间,且大部分集中在2005年以后。所选文章内容涉及精神分析、心理学、美学、符号学、宗教、艺术史等诸多方面,对于我们了解克里斯蒂娃女士近年来主要关注的问题、研究她近年来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恐怖的权力
何为卑贱?它存于主体还是客体?人的卑同感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来自社会,或是来自历史?它为何像幽灵一样纠缠不休?对诸如此类问题,作者朱莉娅·克里斯蒂瓦试图运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其奥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当然又有别于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