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形态史(上下)
本书是一部有关城市规划和发展史的单卷本通论性著作。作者在熟练运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及其他学者的专业研究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研究和观察,对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城市及其形态演变进行了专业而详细的研究阐述,同时精心选择其他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补充或对比说明;且图文并茂 条理分明,对试图了解城市规划发展和物质形态演变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理想的作品。 -
中国都市消费革命
1997年,耶鲁大学“当代中国城市的消费者与消费革命”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正受到消费主义的深刻影响:商业化的童年、市场转型之舞、保龄球的友谊之道、生意场上的香烟支配、豪华公寓、麦当劳、咨询热线、婚纱、贺卡……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蓝图中,私营企业和消费需求被赋予了中心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消费革命是中国社会的“第二次解放”。 -
肉体与石头
《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是一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是作者桑内特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结晶。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桨构。在作者筑立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第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另类视角阐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涵盖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
真正的穷人
这是一本克林顿推荐美国经济学家阅读的书。富裕如美国,在城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贫民窟,存在着内城区“底层阶级”之类真正的弱势群体。本书旨在探讨产生这类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方面的复杂动因,积极倡导一种社会民主的公共决策议程,以改善这类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聚居区底层阶级、贫困与社会断裂 第一章 剥夺的循环与有关聚居区底层阶级的争论 第二章 内城区的社会变迁与社会断裂 第三章 贫困和家庭结构--证据与公共政策议题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 第四章 失业与福利效应:重新考察 第二部分 聚居区底层阶级与公共政策 第五章 针对种族的政策和真正的弱势群体 第六章 种族关系与消灭贫困之战计划的狭隘视野 附录:城市贫困:最新文献综述 参考书目 英中人名和术语对照表 -
非正当性的支配
现代的社会是个“公民社会”,而“公民的概念,就西方史学而言,实与“市民”密不可分。在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共同体的出现,在韦伯看来,无疑是其中最具关键性的转捩点。然而,此一共同体得以形成,却又是奠基在与传统束缚——包括氏族的羁绊、外来政治支配等——的决裂上。韦伯用“非正当性的支配”来形容西方的城市,正是为了凸现出这些城市共同体支配权力的自主性,以及其权力来源之挣脱传统的“篡夺性”。这样一个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有意了解现代公民社会的读者不得不掌握的背景知识。 本书原为韦伯《经济与社会》一书第2卷第9章“支配社会学”的第7节。原标题为:“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以与前六节所讨论的“正当性的支配”作一对比。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将前六节列入《支配社会学》一书,此节则单独成为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