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
收录九种: 《医籍知津》 《群经概要》 《经子解题》 《中国文化史六讲》 《理学纲要》 《先秦学术概论》 《大同释义》 《中国社会变迁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 -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本书所研究的历史时期是西周末期和整个春秋时代,着重研究“前诸子时代”的神话传说、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礼仪文化、社会思想等,以说明这一时代的文化与夏商周文化的精神气质的连续性,并通过对这个时代精神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生动发展的具体研究,确定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呈现出儒家及整个灿烂的先秦思想发生的文化前提与历史环境。 本书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无论在总体线索还是在部分分析上,都提出了新的、具有创见的论点,为春秋思想研究开辟了新的视界。 -
中国思想小史
《中国思想小史》目前中国学界对于思想史的研究,似乎成为一门显学。而有关思想史的写法,也在不断地被争论。本书撰成于1920年代末。是时中国学界对所谓"学术史"与"思想史"的界定还极为模糊,而本书作者却明确地区分二者的异同,以为思想史不应当像学术史或哲学史那样,以个人为中心,而应当关注思潮、历史背景、地域环境。书中以思潮和问题为章节,同时运用西方文化和思想的解释背景,广泛吸收各家之说,不仅有许多别致独到的见解,而且时时贯穿着对当下的思索。作为近代史学史上"社会达尔文史观"的代表人物,常乃悳的这本思想小史。 -
中西文化交流史
本书利用大量的中外考古实物及中外文献资料,辅以从国内外收集的珍贵图片和精心绘制的线路图,自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新石器时代开始,全面地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目前的中西文化由初步接触到互相交融的历史,即可看中国文化的西传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可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渗透和影响。本书资料异常丰富,内容相当全面,已被多所高校列为文化交流史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是曾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最新修订版。书中大量利用了中外考古实物及中外文献资料,辅以从国内外收集的珍贵图片和精心绘制的线路图,自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新石器时代开始,按照时间顺序,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对新石器时代到目前的中西文化由初步接触到互相交融冲撞的历史作了全面而又颇有深度的系统介绍。新版除根据最新考古和研究对初版内容作了更新外,更着力补充了两章十万多字,对初版缺失的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作了介绍和分析。本书适合作作为文化史、中外关系等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
裂变中的传承
清季民初之时,传统的中断与传承并存、断裂与延续交织。这不仅是史家观察到的现象,也反映在士人的愿望和表述之中。注重继往开来的历史眼光并非只存在于不特别激进的士人心中,就是那时被认为非常趋新的知识分子,也分享着类似的观念。当年不少士人的共同期望是让中国像欧洲一样通过复古的手段而“复兴”,同时相当一部分趋新士人又怀有将中国传统送进博物院的持续愿望。这些曲折微妙的现象提示出一个与既存认知不甚相同的早期20世纪中国,且早年的关怀和思考已延续下来,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全程,非常值得进一步反思。 -
制度·言论·心态
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萎、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的基本功用。至于压在纸背的“补偏救弊”、“推陈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强调。因为,当你努力体贴、描述和评判某一学术进程时,已有意无意地凸显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学术追求。 本书是作者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关于“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研究的继续,以明清时期的儒家之徒(以及儒学影响下的士人)的著述作为主要的材料来源,试图尽可能接近当时的士大夫状况。书中分析了明末清初士人的经世取向,以及士人在清初这一敏感时期所遭遇的伦理难题,阐述了士人在当时的常态与非常态的流动。作者所强调的是“明清易代”这一历史情境的特殊性,以及际此世变的人及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