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能停止不爱:杜拉斯传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与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为小资读者必读作家。 她引导了世界文学的时尚,文字风格隐秘、沉郁,又幻美如荼毒,令国内读者乃至许多当代作家为之深深着迷,更是对安妮宝贝的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 她的人生经历则惊世骇俗,放荡不羁,随着由她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上映,杜拉斯的艺术魅力,已经风靡世界。 写作与爱情,是杜拉斯生命的全部。七十多部作品、近二十部电影、诸多的情人,成就了她独特的美丽与孤独。 本书将以杜拉斯作品为主线,通过她的作品,进入她神秘的情爱世界,探讨孤独、情爱、写作的意义,从而抒写杜拉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2014年4月4日,杜拉斯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喜爱杜拉斯的读者,同时,也献给我们心底最深的孤独。 -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一位越南出生、家境贫寒的法国女孩遇见了一位华侨巨贾之子,双双堕入爱河,演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极端爱情。然而这爱情却遭到各方面的阻挠。女孩所在的中学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把她从学校赶出去。女孩的寡母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因对方是中国人而心存芥蒂,而中国情人的父亲更因对方是洋人,门不当户不对,不予应允,甚至以死相逼…… -
印度之歌
◎本書獲法國在台協會《胡品清出版補助計畫》支持出版 Cet ouvrage, publié dans le cadre du Programme d’Aide á la Publication 《Hu Pinching》, bénéficie du soutien de l’Institut Français de Taipei 莒哈絲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越南)。這段童年經驗是她生命最底層的記憶,不斷在作品中湧現,成就了著名的「印度系列」:《勞兒之劫》(1964)、《副領事》(1965),《愛》(1973)和《恆河女子》(1973)……,《印度之歌》是其中唯一的劇本。 這一系列講的是圍繞在勞兒、麥克‧理查遜、安娜-瑪麗和副領事之間的愛情故事,但每本的重點放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印度之歌的焦點是安娜-瑪麗。她是所有人物(包括敘述的聲音)迷戀的對象。 這個劇本篇幅不長,野心卻極大:她企圖以文字構築一個綿密細緻的多部混聲交響詩。這首樂曲又得充滿氣味(莒哈絲要求氣味必須擴散至觀眾席):鮮花、熏香,混著火光閃爍的焚屍焦味…織就一首頹廢迷人、充滿感官氣息的「印度之歌」。作品中四個不現身的聲音交相敘述……敘述有時殘缺,有時重複;有時如夢囈,有時嘶喊,有時又如吟頌。通過這四個不同聲部,真實在不斷的敘述中重組、過濾、修正…… 《勞兒之劫》之中的勞兒(此劇中稱「沙塔拉的少女」)眼睜睜看著她的未婚夫麥克‧理查遜在舞會上被一名黑衣女子攝去了魂魄。他拋下一切,再不回頭。這位神秘女子就是安娜-瑪麗,法國駐印度大使夫人。麥克在般加拉開了一家海事保險公司,為了留在印度,為了留在她身邊。 而在《印度之歌》中,這一段轟轟烈烈已化為背景,麥克只是隨在安身側的影子。最鮮明的人物卻是著墨不多、甚至不知其名的的法國駐拉合爾副領事。他在拉合爾對著痲瘋病患開槍,被認為是瘋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他絕望地愛著安娜-瑪麗,卻只能以一陣陣撕裂肺腑的喊叫,吼出他一生的愛與痛。掩卷之餘,仍能聽到他淒厲的嘶吼,劃破暗夜的長空。驚心動魄。 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最富魅力與個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享譽國際且廣受歡迎。 瑪格麗特‧莒哈絲(1914-1996),無疑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最具個性、最富魅力的一位女作家。她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擁有廣泛的讀者。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她四歲喪父,童年的苦難和母親的悲慘命運影響了她的一生。她的作品包攬小說、劇本和電影三種敘事方式,雅俗共賞,在法國乃至全世界都擁有廣泛的讀者。 《印度之歌》 1972年改編為電影伽利瑪*《印度之歌》; 1975年,在坎城影展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
劳儿之劫
《劳儿之劫》内容简介:劳儿看着。在她身后我试图将我的目光紧紧跟随她的目光,这使我开始回忆,每一秒钟都更多地回忆起她的回忆。我回忆起与见过她的那些人相毗连的事件,我回忆起黑暗的舞厅之夜中模糊瞥见旋即消逝的近似轮廓。我听到了一段没有历史的青春的狐步舞曲。一个金发女子在放声大笑。一对情侣向她走来,缓慢的火流星,爱的初生的下颌,她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次要事件的劈啪作响,母亲的叫喊,出现了。宽广且阴沉的黎明草地到来了。一阵壮观的沉静掩盖了一切,吞噬了一切。一点痕迹留存下来,一点。惟一的,不可磨灭的,还不知道在哪儿。什么?不知道?一点痕迹都没有,一点都没有,一切都被掩埋了,劳儿与一切。 -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主要内容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琴声如诉》,《洛尔•V.斯坦的迷醉》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长别离》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本小说写于1950年。中心人物是母亲,母亲为在印度支那购买的耕地免受潮水之害修筑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而一切辛苦全部枉费,堤坝被冲毁,殖民地并不是家园。 -
情人
作为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情人》是杜拉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曾荣获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同名电影的拍摄也加深了中国读者对它的了解。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