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是这些年知识界讨论的热点。许纪霖教授说,在学院化时代之前,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本来不言而喻,然而,当学院体制将所有知识精英一网打尽之后,这便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本书是“知识分子论丛”第一辑,收入陈来、许纪霖、陆建德、冯克利等学者去年在华东师大举办的“公共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 -
回归公共空间
本书是作者在学院研究之余,介入日常生活、思考当下世界所形成的思想产品。涉及当代思想(新启蒙问题)观察、大学体制改革反思、对“九一一”、“非典”等国内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深层透视,以及对日常文化生活的批判性分析。作者学术功底深厚,历史与现实资料占有丰富,笔触冷静、沉淀,这一切都使得本书在中国当代学人的学术札记中独树一帜。 -
储安平和他的时代
2009年是中国著名知识分子储安平诞辰一百周年。储安平一生对中国民主化进程作过重要贡献。他青年时代的文学活动,曾对「新月」后期的散文写作发生重要影响;二十世纪四○年代中期前后,他曾创办《客观》周刊,汇聚当时重庆的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战后中国的民主重建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成为当时最具社会影响的杂志之一。1949年后,储安平曾在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高层工作,1957年曾短暂出长《光明日报》,个人经历独特丰富,人生命运奇特曲折。 二十世纪四○年代,储安平留下了著名的「国共民主多少有无」论,成为至今判断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主要尺度;1957年夏天,储安平对中国当代现实发出「党天下」的感慨,成为概括一个时代基本制度和社会现实最具表述力的专有名词。为纪念这位著名的中国知识分子,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于2009年7月在厦门大学召开了「纪念储安平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将发表之论文集结出版,以兹纪念。 -
美国危机
潘恩1776年以一本广受欢迎的小册子《常识》而成名,《美国危机》是他的另一代表作。本书以战报形式写成,曾大大激励过独立战争中美利坚战士的士气,堪称经典。同时,本书译者柯岚女士的细腻、严谨而深隽厚重的“翻译语言”也使本书的可读性得到了保障。 目录 这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刻(代译序) 第一篇 第二篇 致豪勋爵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致威廉·豪将军阁下 致美国人民 第六篇 致克林顿将军和威廉·艾登先生 第七篇 致英格兰人民 第八篇 致英格兰人民 第九篇 关于税收问题的特别危机 第十篇 论英格兰国王的演讲 致美国人民 论为了进行战争和光荣有效地 结束战争所必需的费用、部署和支出 第十一篇 论目前的新闻状况 外一篇 致盖伊·克勒顿爵士 第十二篇 致谢尔本伯爵 第十三篇 关于和平和可能带来的利益的思考 外一篇 致美国人民 附录 潘恩的政治理论C.E.小莫拉姆(张书友译) 潘恩、美国与政治意识的现代化杰克·格林(高杨译) 汤姆·潘恩的宪法 罗宾·韦斯特(高杨译) 汤姆·潘恩的哀荣 肖恩·威伦茨(柯岚译) 塑造美国公众:潘恩、宾夕法尼亚杂志与美国革命的政治话语 爱德华·拉金(张书友译) 译后记 -
大梦谁先觉
1898年~1929年,人类历史长河中短促的瞬间,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30年。在这30年间,当大群知识分子在风暴中如衰草一样东倒西歪的时候,新文化的阵地上毕竟还有高高挺立的树。 本丛书将以“整合西方思想,梳理本土传统,熔铸现代精神,建构中国学术”为宗旨,注重学术积累,磨炼往昔的知识与经验,开辟未来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主张学术规范、科学精神、价值优先。有学术积累价值,是进入“学术中国”的前提条件。 我们主张研究细化,即使是宏大叙事,也应在问题意识主导下,回应一个具体的学术课题。问题意识是“学术中国”的选题原则。 我们主张人文关怀,视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学术著作应能在学科演绎过程中推进人文启蒙或人文建设。人文关怀是“学术中国”的为学方向。 此四个尺度具有梯级性质,具有前两项的学术专著就可以进入“学术中国”视野,我们将在同等条件下,对富有“人文关怀”和“原创精神”的学术专著更愿优先处理。我们希望进入“学术中国”的专著能在公共话语中有所建树。 -
悠悠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