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品三国
《正品三国》就是以史让百题提醒读者;演义毕竟是演义,历史终归是历史,不可简单混淆。对于历史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演义的水平,而是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三国演义》的倾向是“尊刘抑曹贬孙”,因此影响了作者构架情节的比例。书中大事张扬蜀汉的事迹,拔高蜀汉人物,其虚构不可不谓之精妙,但事实上,在正史《三国志》中,《蜀书》的份量却是最少。 -
周思源品赏三国人物
“周某人怎么研究起三国人物来了?” 这个问题不仅许多人觉得奇怪,连我自己也没想到。 起困非常偶然。2000年夏天某日中午,一个朋友来电话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8)频道有个栏目要点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你能不能给点评两集?后天早晨就要去录制,我说,你怎么不找谁谁谁呢,他是专家。说,他不在北京。我说,那你可以找谁谁谁呀,他也是专家呀。说,找了,他最近特忙,没时间。于是我说,你让编导跟我说吧,看看有什么具体要求。一会儿编导的电话就过来了,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前四十集已经请制片、编剧、导演.主要演员等讲过好多次了,后四十四集打算每四集的第一集开头点评一下,请几位搞文艺评论、戏曲研究和古代小说研究的学者参加,每集两人一起谈,一共分十一集,想请我和另外一位一起点评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和赤壁之战的那两集。每集两个人大约讲三十分钟的样子,剪辑十几分钟播出,希望我能帮忙。我说,我对《三国演义》缺乏研究,得想想,一个小时后我给你答复。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晋代常璩撰。全书共十二卷。《华阳国志》记事范围,从时间上始于远古,终于晋永和三年;地域涵盖西南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州县。无论从时间范畴或空间范畴来看,都极其博大丰富,在我国方志史上实属罕见。 《华阳国志》详细记载了各州的历史,郡县沿革,治城所在,著名山川、物产,各地的风俗,主要民族,各县的大姓等。这为研究我国古代西南边疆地理、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在写法上,《华阳国志》将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者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是方志史写作的一个创举。 -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
研究三国历史的名家众多,不少名家的论断被当作经典一直为大家所接受。比如陈寅恪关于孙吴统治者出身“不以文化见称的次等士族”的说法就长期以来为通行的教科书、断代史著作所沿用。但本书作者并不盲从陈寅恪的观点,他通过考证,认为孙吴统治者出身卑下,并以孤微发迹,因而其为人处政不拘礼法,具有轻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重新审视孙吴的历史,破解了不少谜案,理顺了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写出了一系列文章,汇成了这本成一家之言的论著。全书既有对孙吴政权及其重大事件的综合论述,也有对孙权妻女、宗室和辅政大臣的个案研究;既有孙吴学术文化风尚的考论,也有关于孙吴时侨旧士风差异的探讨,是一部颇有份量的孙吴政治与文化的研究著作。 -
千里走三国
你可能听过三国的故事,但你真正了解三国的历史吗?你可能读过《三国演义》,但你知道刘备、曹操、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吗? 自2008年春踏上千里三国之旅,近一年的时间里,成君忆走遍了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浙江等地的三国遗址,以边走边看、边想边写的形式,完成了《千里走三国》的创作。作品既对当前某些学术超男的历史观点进行了冷静认真的批判,又以超越政治学和军事学的视野,从历史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对三国时期社会局势之所以发生剧烈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回答了曹操为什么受到现代社会的追捧、刘备为什么遭到人们误解、关羽的赤兔马有着怎样的文学含义、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卧龙”、赤壁大战的背后存在哪些令人费解的奥秘等诸多问题。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三国题材作品的大多视角都集中在某个特定而又富有故事性的人物身上,如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对于这些人背后的家族,却付之阙如。但在东汉末三国初世家门阀开始崭露头角,无论是多么牛的人物,他们事业的成功,虽有他们自己出类拔萃的因素,但家族在背后起到的支持和运作作用更不可小觑。本书把每个牛人放在整个家族的背景下加以研究和剖析,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观感。 作者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能力。幽默风趣又略带古韵的白话文十分引人入胜,加上非常恰当地嵌入了流行的网络语言,更是令人手不释卷。在凄风苦雨的三国时代,灾难和持续的战争使得人口一度降到史上最低。然而,善于寻求人性之光的智者,依然可以令人意外的幸福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