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一卷)
本书作者普列汉诺夫是俄国著名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卓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本书三卷本是他晚年所写的专著,他在书中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俄国的社会思想是如何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如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三卷)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三卷),ISBN:9787100022194,作者:(俄)戈·瓦·普列汉诺夫(Г.В.Плеханов)著;孙静工译 -
中國政治思想史
這本書在大陸有翻印版本,繁體竪排,內部髮行,我曾經在大學的圖書館里看到過。這本書与目前大陸學者的政治思想史相比,我覺得態度上比較中肯,不是上來就是懷著批評的態度,讀起來也舒服一點。而且,由于作者的國學功底,對各傢的思想非常熟悉,在叙述時,不似當今大陸學者把每人思想硬切開幾塊而沒有連貫性,讀起來一氣呵成,每人的思想脈絡十分清晰。 現摘錄作者在叙述王船山的民族思想時的一段話于下,本人覺得十分貼近本書的態度,也可令今人以自省:“船山的民族思想雖近于偏激,吾所以述之不厭其詳者,概有感于今人唯洋是視,數典忘祖,竟謂中華文化無一可取,沐猴而冠,洋未學成,華已消滅,可嘆亦可憐矣。” -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
本书系“三联评论”丛书之一。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全书理论丰富、观点新颖、语言通俗、分析精辟、材料翔实。本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主流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相信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禅让、世袭及革命
本书稿尝试以诸子百家的视域作切入点,结合政局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变迁及学术传播等不同方面来分析春秋战国至西汉中期的君权传承思想之形成、发展及实践过程,并展现有关思想在社会与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复杂性,从而探讨汉代以后的君权传承模式是怎样被塑造定型的。 -
重思胡适
胡适是启动中国现代转轨的一代思想重镇。他的思想贡献是多方面的。以其社会影响而言,他对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新文学运动的影响,既广泛深刻、又持续久远;以其对政治转型的作用而言,胡适是以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载入史册的。前者,似乎可以说是完全竟功,今天中国的文化形态已经转进到现代的结构;后者,就其所期待的政制建构来讲,言之成功,则远未可期。但胡适所指示的方向,绝对是正确无误的。在古今中西的强烈碰撞中,胡适为转型中国刻画的蓝图,究竟是不是可以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变成现实,自然是一个历史过程才能显示答案的问题。 1962年,胡适去世。本书是在胡适去世那年出生的几位学人茶聚的基础上形成的论文。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胡适思想的再认知”,包括高全喜、许章润、单世联、陈明和任剑涛5篇论文,下编“胡适话题的再探究”,包括欧阳哲生、燕继荣、陈志武和胡传胜4篇论文。正文后附录“胡适思想的当代考察——纪念胡适逝世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