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包括: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哲学创作,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一种哲学性思考,什么是思想史事件,君子与政治,解惑,明耻,忍与不忍,说器,通往想象的世界,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章的解读等文章。 -
启示与理性.从苏格拉底、尼采到施特劳斯
我们宁愿将“启示与理性”当成是超验与人类的整体相关,其中自然既不缺管道也不取代东方的“天道”启示与“圣人”理性,自然更不能拒绝或放弃历史与现实的灾难。危机中所“给予的”现代“启示与理性”——它们不是可以丢掉的“盲肠”。 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是来自“神圣”还是来自“自然”,“启示”所开启的超验之维,对我们终究是不能缺少的,只是我们要忍耐、要在“诸神不和”之后聆听中和之神的“启示”。 “理性”,的确有一个救治“技术理性”的僭越而回复“理性”自身的难题。其难在于,何谓“理性”自身,如何“回复”?是否“古典理性”才是“理性”自身,向“古典理性”回复才是“回复”?古典理性的张力与现代理性的悖论难道没有一点家族相似?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答案。施特劳斯不过“特例”而已。谁说路已走完? -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
中国在八十年代展开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空前活跃,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敏锐深思的青年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以探求西方实证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目标的思潮,曾一度引起海内外的关注。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出现了以甘阳为首的一群青年学者,他们代表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开启了中国思想界与西方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本书选编的是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它们从多个侧面折射出八十年代文化反思的各种风貌。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中,我们仍然依稀可以看到那场热情而不失理性的文化热潮;我们也或将通过它们唤醒我们正在失去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意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反叛”主要是通过美术、电影、小说、诗歌、建筑这些最能见出文化情绪和前卫意识的感性文化领域来反映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状况;下编“彷徨”则力图着重反映出当时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思考。 -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
这是有关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作者哈列维是法国著名的功利主义思想史研究专家,《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其作为著名历史学家的地位。 作为一本经典著作,《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一书探讨并梳理了功利主义起源、发展和流变整个思想历程。该书沿着功利主义发展的历史线索,系统地讲解了自苏格兰启蒙运动以来以功利主义为道德基础的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家约翰·格雷将该书同拉吉罗的《欧洲自由主义史》并称为自由主义思想史研究上的双璧。任何研究早期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发展历史的人都应该对该书仔细阅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仍然是目前为止关于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史研究的首选著作和必备参考书。 -
犹太哲学史(上、下卷)
《犹太哲学史(套装上下卷)》作为国内第一部犹太哲学通史,涵盖了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中的哲学思想和各个时代的众多犹太哲学体系。作者探讨了犹太哲学的定义、特征及其根源,阐述了各个哲学家的上帝观,神与世界、人的关系,灵魂观,神的预知与决定,神命论,神义论,神性律法与伦理,以及其他一般哲学与宗教学的问题和理论。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斐洛、萨阿底、哈列维、迈蒙尼德、本格森、克莱斯卡、科恩、罗森茨维格、布伯、海舍尔、莱维纳斯等众多犹太哲学家的风格各异的精神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
共和与经纶
“新儒家开宗大师”熊十力于1951年间写下七万字长函《论六经》,致林伯渠、董必武、郭沫若、“并恳代陈毛公赐览”。《论六经》集中呈现了熊十力对儒家经典的革命性阐释,也体现了熊十力一生对共和主义始终不渝的关切。通过释读这篇长函,结合熊十力在1949至1951年间刊印的其他文集《韩非子评论》(原题“正韩”),本稿尝试探究熊十力经学思想与革命精神的关联,以及儒家心学与西方启蒙哲学的内在亲缘,进而理解共和精神给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文化的品质打下的深刻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