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缩城市
《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提供了有关高密度的城市生活的益处和害处的最新思考。它提供了来自广阔的学科范围内的各种观点和研究,并对理论性的辩论和对紧缩城市周边的环境进行挑战的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出版正赶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经转入在各种尺度的城市环境中进行实践的一个时期,因此《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将成为每一位对可持续发展中的城市发展有兴趣的规划人员、建筑师、城市设计师、政策方针制定者、开发商和城市居民很好的参考阅读资料。 -
城墙内外
本书全面考述汉魏六朝、唐宋以及元明清时期汉水流域治所城市(及部分非治所聚落)的建城过程、城郭规模与形态、城郭内外之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划,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汉魏六朝时期从散居向聚居的演变以及城居与村居的对立、唐宋时期特别是唐代地方城市中里坊制之实施情形及其实质、明清时期治所城市城墙内外街区的功能分划及其原因等问题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之认识的观点。 -
城市形态史(上下)
本书是一部有关城市规划和发展史的单卷本通论性著作。作者在熟练运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及其他学者的专业研究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研究和观察,对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城市及其形态演变进行了专业而详细的研究阐述,同时精心选择其他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补充或对比说明;且图文并茂 条理分明,对试图了解城市规划发展和物质形态演变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理想的作品。 -
城市的组合
《城市的组合》是一部阐述历史上的城市形态元素的著作:涉及了街道、公共广场、城市分区(宗教信仰、政治和社会)和城乡边界等形态元素。作为声誉卓著的建筑历史学家的斯皮罗·科斯托夫,他的这部著作既是一部独立的研究专著,同时也是他的另一部阐述城市作为完整实体的著作——《城市的形成》的姐妹篇。 科斯托夫追寻着从古至今的城市形态元素的演进变化的踪迹,探讨了”城市的演变”:涉及战争、城市再开发和自然灾害等现象对城市的作用影响,诸如伦敦的大火灾和里斯本的地震等,并将其与传统的城市肌理的生长和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当今,当城市从现代主义的极端行为中逐渐恢复过来的时候,他使我们重新回首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即什么是我们最应珍视的传统城市的生活?我们又怎样才能将古老的城市形态与当代人们的共同感受相互融合?在书中,他以超过300幅的素描图、印刷品、油画和照片帮助我们了解了这一历史故事,并以示例插图的形式解释了城市的形式与用途,内容涵盖从远古的巴尔米拉(Palmyra,叙利亚中部的所罗门古城)的柱廊式街道一直到“城市贵族化”改造的伦敦广场。 也正是因为科斯托夫教授这种渊博和睿智的恰当描述与实证研究,使《城市的组合》一书立即成为人们研究建筑学和社会学历史的一部必备的书籍,同时也是人们通过案例的研究揭示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变化规律的一部指导性著作。 -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希望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述。这个叙述将只限于表达人的价值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在此更受重视。因此这将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实体空间方面,而是因为一个综合的城市理论不仅应用阐述一个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同量也应用阐述这个城市“好”在哪里。标准理论了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只对后者做了描述,而对前者只做了假设。而流行的功能理论虽有自己的方式,但却也不自觉地像标准理论一样地片面。第二章将讨论标准理论和功能理论的不同,以及在两种理论之间建立联系的必要性。 城市形态的标准理论并不是新理论。在第四章将讨论三种不同的领先理论。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这些理论做准备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这是做第一个飞跃的跳板。第四章的三种标准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理论,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因为它们长久以来影响着实际的城市决策。作者提出了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另一个更普通的理论则被安排在书的第二部分,这个理论基于“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虽然这个理论本身也存有问题,然而它仍然还是一个好的开端。第三部分则是把理论应用于城市的现状问题以及模式,并以此勾画出理想的城市模式草图。 -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
本书以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建设的这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并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在都市形态演进中所起的基础性支持作用进行了探讨。以试图在近代上海都市空间演进的市政控制过程和市政设施影响诸方面进行论证,并为 今日上海都市空间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