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新编诸子集成》是建国后对诸子著作的系统清理,相对于民国时期出版的《诸子集成》来说,后出转精,是目前最好的古代哲学资料。 《庄子集解》广收前人注释,且简炼明捷,是研究《庄子》较好的参考书。近人刘武的《内篇补正》,在广泛引证为基础上,对许多传统注释做了补正,颇有见地,可资研究者参考。 -
庄子补正
《庄子补正》作者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及云南大学任教。胜利后,西南联大三校即北大、清华、南开各迁回北平、天津旧址。刘先生留在云大,1958年在昆明病逝,计在滇20年之久。 -
经子解题
-
新语校注
《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凡两引谷梁传,至德篇末“故春秋谷”,似引传说鲁庄公事而缺其文。考汉书儒林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邱伯,受诗。”又一云:“申公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又一云:“瑕邱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楚元王交传:“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同受诗于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夫谷梁家始自江公,而江公受之申公,申公受之浮邱伯,浮邱伯为孙卿门人,今荀子礼论、大略二篇具谷梁义,则荀卿谷梁之初祖也。荀卿晚废居楚,陆生楚人,故闻谷梁义欤?盐铁论:“包邱子与李斯俱事荀卿。”《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资贤篇:“鲍邱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鲍邱即包邱子,即浮邱伯也。楚元王传注:“服虔曰:“浮邱伯,秦时儒生。”陆生盖尝与浮邱伯游,故称其德行,或即受其谷梁学欤?辨惑篇说夹谷之会事,与谷梁定十年传大同。至德篇说齐桓公遗高子立僖公事,本谷梁闵二年传。怀虑篇言鲁庄公不能存立子纠,亦本谷梁庄九年传。可征陆生乃谷梁家矣。故所述楚汉春秋,向、歆入之春秋家。但辅政篇说郑儋归鲁,至德篇说臧孙辰请籴,明诫篇说卫侯之弟鲓出奔晋,今谷梁传无此义。道基篇所引传曰:“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今谷梁传亦无此二语。彦升案:谷梁之着竹帛,虽不知何时,而出自后师。陆生乃亲受之浮邱伯者,实谷梁先师。古经师率皆口学,容有不同,如刘子政说谷梁义,亦有今传所无者,可证也。或乃以谷梁传为贾所不及见,既昧乎授受之原,且亦不检今传文矣。本传言“时时前说称诗、书”,而《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多说春秋,谷梁微学,籍以存焉。论语、孝经亦颇见引,盖所谓“游文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者,生书有以当之。 -
太玄集注
《新编诸子集成:太玄集注(繁体竖排版)》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人(用清陈立疏证》。全书将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所收子书与旧本储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各书正文、注文一律加以新式标点,校正版刻或排印错误。 第二辑收集第一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这一辑中有不少是残阙或散佚的书,整理时区别不同情况,有的选取较好的现成辑本,有的要进行补辑或重辑。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手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
荀子校注
《荀子校注》讲述荀子倡性恶论,故特别强调后天之学,所谓“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待砻厉然后利”,故其论学甚详,《劝学》、《修身》、《不苟》等篇,每多修身进学之警策。要而言之,荀子之学,出于孔子氏而深广于孔,其中心虽以礼义为治,然其思想之博大,乃集各家思想之大成,决非“儒家”所可包容。其足以取资者,亦非上述所可详尽,读者读之,自可得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