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因组织心理学
《沙因组织心理学》为埃德加·沙因的组织心理学第三版,分为五个部分,从组织中的个体、人性和动机、领导、组织中的群体及组织结构和动力学这五个角度来探讨组织心理学。 书中,作者引用大量的材料,展示了近年来组织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新概念和新的研究成果;从作为组织的个体层面到整体层面,从组织中的员工到领导,从人的普遍动机、复杂的人性到难以分析的“领导”,再到组织中的群体,从各个不同角度剖析作为企业的组织。 在各理论的探讨中,作者保持一条“故事主线”,对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构建围绕一些关键主题或概念来进行,包括:(1)人性的管理学假设;(2)心理契约;(3)组织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应对性的和发展的系统。 在最后,作者还探讨了更复杂怎样提高组织的效能和保持组织的健康、组织变革以及组织应对各种变化。 -
曾仕强说三国领导力
《曾仕强说三国领导力》内容简介:三国时期,战乱频发,那是最坏的年代;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又是最好的年代。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形成几个各自独立又彼此竞争的割据势力。有组织的地方就会有领导,有领导的地方就得讲究领导力。三国之争归根结底是各方领导力的比拼。《曾仕强说三国领导力》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解读,透彻分析三国时期的领导智慧,总结出符合人性因而至今有效的领导方式,为今天的组织领导提供借鉴和帮助,从而领悟提高组织领导力的最优方式。 -
必要的革命
当今世界的组织机构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正如这本《第五项修炼》的接力之作所揭示的,世界各地的许多公司都正在引领大胆的变革。为创建一个繁荣和可持续的世界,它们正在从维持“一如往常”发展路径的手段和伎俩的死胡同里跳出来,转向根本变革的战略和策略。它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回避和否认现实的阶段已经结束。今天,最具创新精神的领导者已认识到,为了企业的未来,也为了世界的未来,必须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行革命性的而不仅仅是渐进式的变革。 《必要的革命》这本书收集了大量富有启迪的真实故事,描述了世界各地积极应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个人和组织的经历。这包括社会各层面的普通人如何转变了自己的企业和社区,他们如何通过跨界合作,探索史无前例的解决方案,并把它落实到实际当中,因而超越了处于“不像以前那么坏”的应付状态,进入了创新的轨道,并在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加的世界里,增长生机活力。故事包括瑞典“绿区”的演变发展过程,美国铝业公司节水目标的建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绿色畅想计划,以及第七代公司把广告工作转变为青年领导的社会变革项目的经历。 本书的核心是给个人和组织提供各类战略和策略,包括具体的思考方法和应用工具,以帮助我们建立信心和能力,来有效应对时代的最大挑战。本书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必要的指南——我们要认清共同行动、协同工作的必要性,认清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开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
无边界组织
等级、头衔和身份地位形成垂直边界导致官僚作风 职能、业务单元形成水平边界阻碍信息的传递 供应商、客户与企业自身形成外部边界,使三者无法达成一致的目标 时空、文化以及不同的市场形成地理边界将企业整体割裂 四位曾经帮助通用电气创造了无边界文化的管理专家,为我们阐释了怎样才能实现无边界组织。 深度呈现通用电气等知名企业实施无边界的历程 6个问卷帮助你测试你的企业无边界的程度 4种强有力的杠杆帮你找到实现无边界的途径 领导无边界组织,需要采纳的新领导方法 -
罗伯特议事规则
美国人崇尚自由,但美国人对待开会却是严肃认真的,美国人是会少规矩多。说到开会的规矩,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得上美国人的规矩大了。他们有一本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RulesofOrder)。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部由亨利·马丁·罗伯特撰写的《议事规则袖珍手册》(Pocket Manual of Rules of Order)于1876年出版,几经修改后于2000年出了第十版。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有一些细节规则后面的逻辑原则是十分有意思的。比如,有关动议、附议、反对和表决的一些规则是为了避免争执。原则上,现在在美国的国会、法院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规范的制约下,是不允许争执的。如果一个人对某动议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呢?他首先必须想到的是,按照规则是不是还有他的发言时间以及是什么时候。其次,当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时,要向会议主持者说话,而不能向意见不同的对手说话。在不同意见的对手之间的你来我往的对话,是规则所禁止的。 在国会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说是辩论,不同意见的议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名义上是在向主持的议长或委员会主席说话,而不能向自己的对手"叫板"。自己发言的时候拖堂延时,或者强行要求发言,或者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插嘴打断,都是不允许的。 在美国的法庭上也是这样,当事双方的律师是不能直接对话的,因为一对话必吵无疑,法庭就会变成吵架的场所。规则规定,律师只能和法官对话,向陪审团呈示证据;而陪审团按照规则自始至终是"哑巴"。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之间的针锋相对,就是这样在规则的约束下,间接地实现的。 像议事规则这样的技术细节,对于美国这样的多元化而又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否则的话,如果发生分歧就互不相让,各持己见,争吵得不亦乐乎,很可能永远达不成统一的决议,什么事也办不成。即使能够得出可行的结果,效率也将十分低下。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像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一样,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各自内心私利的膨胀冲动,求同存异,然后按照规则表决。这种规则及所设计的操作程序,既保障了民主,也保障了效率。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琢磨而设计的。正是这种对细节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规则,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 所以,任何一个真正成熟的管理,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经济管理,必然是靠在对细节精确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来运行的。管理离开不开规则和标准,而规则和标准正是精致的完美表现。 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呢? 我们说有规则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规则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不能规定什么样的规则是最好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们一定知道我们想追求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精神,这些原则和精神正是议事规则的精华和意义所在。 这些原则包括: 根本原则: 平衡: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正是几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平衡的不懈追求,才换来了议事规则今天的发展。 对领袖权力的制约: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领袖,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领袖的权力过大,避免领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 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 辩论原则: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 集体的意志自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 具体原则: 1689年英国议会出现了一本手册叫做《议会》(Lex Parliamentaria),罗列了三十五部当时的议学著,已经开始呈现我们今天的很多原则和规则的端倪。比如: 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一旦一个提议被提出来以后,它就是当前唯一可以讨论的议题,必须先把它解决了,或者经表决同意把它先搁置了,然后才能提下一个提议。 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的时候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该先问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那么他有优先权(比如有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 主席必须请反方表决:必须进行正、反两方分别的表决,缺一不可。不可以正方表决后,发现已经达到表决额度的要求,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请反对方表决。 反对人身攻击:必须制止脱离议题本身的人身攻击。禁止辱骂或讥讽的语言。 辩论必须围绕当前待决议题:如果发言人的言论显得与议题无关,而且其他与会成员已表现出了对此的反感(如嘘声),发言人的发言应该得到制止。 拆分议题:如果一个待决议题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的议题,而且与会成员倾向于就其中小的问题分别讨论,可以提议将议题拆分。例如,将一个选举两个骑士的议题拆分成两个议题分别表决。 改变一个既成决议比通过一个新决议需要更大的努力。这是为了避免由于类似出席人数的变化这样的因素所可能导致的组织决策的不稳定。 在一届会议期间,一旦会议对某一议题做出了决定,同一个议题,或者本质上的同一个议题,不能再次讨论,除非发生了特殊情况。 如果对某个议题做了暂时性的处理(disposed of),并没有形成最终决定,那么不可以引入任何一旦通过就会干扰到会议再对原议题讨论时的立场的提议,无论新提议对原提议有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