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之际西学文本(全四册)
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在来华过程中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宗教神学、教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美术学、文艺学、地理学、历史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医学、数学(主要是几何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众多学科,是各个学科史追根溯源必须涉及到的内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清代思想史和学术史上,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
西域通史
“西域”是中国史籍使用的一个地理概念,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尽管各史所记“西域”范围大小不一,其核心部分均为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 我们今天使用“西域”这一名称,一般有广狭两义。广义指古代中亚,狭义指历史上的新疆。《西域通史》所谓“西域”,取其狭义,然在叙事过程中,往往越出新疆的范围,视各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部合乎要求的通史,应该吸收、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使更从的人能利用这些成果。因此,作才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文献和考古资料,尽量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明白易懂的文字将“西域”历史的大致轮廓勾勒出来。 -
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Ⅰ
《丝瓷之路1: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是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考虑到古代中外关系极少单纯的双边关系,往往是多边的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形态;加之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外交,以今例古不免削足适履,我们认为今天研究中外关系史不妨以地区史研究为依托。或者说通过研究有关地区史达到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目的。 -
中西交通史
-
中西文化交流史论
何兆武文集:中西文化交流史论,ISBN:9787216051279,作者:何兆武 -
黄时鉴文集(全三册)
《黄时鉴文集(套装全3册)》包括《大漠孤烟》、《远迹心契》、《东海西海》。《大漠孤烟》介绍了我曾经说过,描写壮美境界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乎是我治学的座右铭,并对之做过一番解说。这第一卷用“大漠孤烟”做标题,就我来说,又想添加两层意思。说起蒙古,自然会想起大漠和穹庐。我所尊敬的前辈韩儒林先生出过《穹庐集》,后学就择用大漠,广袤的草原和沙漠。蒙古史和元史,在学术上也有如大漠,多少学人感叹它的浩瀚,探究它的奥秘,向往在那里骑马驰骋,但是他们的点滴成就,往往只是孤烟而已。这是其一。其二,学人常是孤寂的,尤其是历史人,尤其是做蒙古史元史这类学问的人,然而,“大漠孤烟”或竟是呈现在他们心中的一种壮美。 《远迹心契》介绍了义天是韩国佛教史上的一代高僧——大觉国师。义天入宋求法是中韩佛教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义天和他的中国师友的交往,堪称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典范。他入宋以后,与净源法师最为投契。“相远以迹,相契以心”见于净源致义天的书信,用这八个字来表示义天和中国师友的关系是非常贴切的。而我以为,这个“心契”之说,内含一种超越既定时空的意义,它对人类文化交流的性质和内在因素给出了一个深刻的表述。故我在这里概括成“远迹心契”四字,用为本卷的正标题。 《东海西海》介绍了在利玛窦绘制和刊行其世界地图的过程中,接受世界新观念的明末士人进一步阐发了“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观念。当时“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观念已含有以下三层意思:一、中国和西方的圣人,“各以心之精神,明道淑世”,过去互不相闻,现在可以“交相发明,交相裨益”;二、“六合一家,心心相印”,是“东渐西被”的基本原因,虽然中西语言文字不同,但。却“殊而能同”;三、虽然心同理同,但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又可以“各抒一精彩”,因而“断断然此是彼非”,是十分谬误的一这些认知非常值得:重视,它们是宝贵的思想资源,给人以隽永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