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天与崇道
上篇《“天”、“ 道”之变》,首先对目前已知的汉魏六朝时期墓券材料进行编年的处理,从中发现一些不仅对于探讨道教历史,而且对探寻中国传统信仰世界都很有意义的问题,如墓券性质和形式的演变、墓券所反映的死后世界信仰的源流、墓券中天帝、天帝使者的来源和形像,以及他们是道士?巫师?还是神灵?这是直接关涉道教形成的重要问题之一。排列这批墓券材料和重点分析其中一些重要观念的原委,从中得到一点的重要启示,即汉魏六朝的信仰世界存在一个明显的天、道之变,这恰恰是可以统贯全书的一条主要脉络。 中篇《敬天——汉代信仰世界的核心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关于汉代老子的神格化。老子的神格化在相当程度上是道教是否形成的直接标志之一。通过重新讨论《老子圣母碑》和《老子变化经》及《老子铭》等几种重点史料,说明以往学者对汉代老子神化的认识多基于定年不当的材料,因此其结论或许颇有重新修正的必要。这些论说的要点之一就是,汉代对老子的信仰仍未冲破天崇拜的藩篱,与六朝道教对老子的崇拜判然有别。其次,重点探讨汉代的仙道传统。这原本是基于另外一块汉代重要的石刻史料——《肥致碑》,有学者直接把《肥致碑》解读为汉代道教的遗迹,而本书的观点则不同,认为把《肥致碑》放在汉代仙道传统的背景下看,则其信仰的核心仍是“敬天”,肥致所实践的是求仙道术,肥致与其弟子所组成的祇是汉代师徒私相授受的仙道小团体,而非道教的教团组织。由此涉及巫术、方术、道术和巫师、方士、道士之间的关联与异同,神仙与养生的不同,求仙方技的地域性差异等等有意义的问题。中篇所考察的几种重要材料,本质上都还是在敬天的背景下产生的,由此反映出直到汉末,都没有出现崇道的主神崇拜和正规化的道教教团组织。 下篇《崇道——经教道教信仰核心的确立》,将重点讨论一般认为道教形成标志的汉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历史源流及其对后世道教的影响。这也是在本书作者试图正式提出的关于中古道教的东部传统和西部传统的新命题引导下进行的新探索。本部分的重点还是放在以五斗米道为代表的西部传统上。首先从史籍与道典中对三张家族世系记载不同所引出的疑点、张鲁降曹后张氏家族的隐没和在六朝隋唐的突然复兴等等,试图说明汉中五斗米道从本质上说还是巫术色彩颇浓的汉代夷汉混杂的民间宗教信仰之延续,还不具备真正道教的性质。其次,通过辨析几种关于张道陵天师的材料,提出中古经教道教所尊奉的三张传统,准确说来就是张道陵的传统,是来自太上神授说的神话。太上就是中古道教所崇奉的“道”的人格化和主神化之产物,是与前章所论汉代普遍的对“天”信仰和崇拜的一种新发展。崇道信仰的确立,纔是经教道教形成的最重要标志。而在崇道背景下出现的三张传统,其实并非祇有巴蜀汉中米道这一个来源。张天师传统的确立,是道教东部传统与西部传统在晋末宋初汇合的结果,而非完全是对汉中米道传统的自然延续。张天师传统更多具有的是象征意义,道教观念之物的天师传统与历史真实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无论如何,中古道教对道崇拜的确立,以及三张传统的形成,也就意味着中古经教道教的正式形成。 最后是本书的总论部分。 -
雲笈七籤(全五冊)
《道教典籍选刊:云笈七笺(繁体竖排版)(套装全5册)》乃宋代张君房所辑之大型道教类书,几录有宋以前之全部古道书。书名云笈七签者,盖因道教自神其教,谓其经文乃天空云气凝结而成,称之为云篆天书,称其书箱为云笈;道书分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总为七部,故谓七签。道藏本原书有遗阙者,亦可藉《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补其不足,如道教灵验记原本二十卷,而道藏本所收仅十五卷,脱后五卷,即可以《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之道教灵验记补之。又如《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卷五七服气精义论凡九篇,而道藏本之服气精义论只收其前二篇,而将后七篇另成一书修真精义杂论,有失原貌,可据以订正。笔者自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点校此书,之后复断续补校,以其提供一较正确且较易读之云笈七签版本。《云笈七笺(套装共5册)》虽非经济之作,然保存部分中华优秀文化,其修性养生之方,确有益于身体健康,如咽液服气即为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之防病治病方法。 -
正統道藏總目提要
本書包含《正統道藏》及萬曆《續道藏》二部道藏之提要。《正統道藏》所收錄的道典計有一千四百一十九種道經,再加上《續道藏》五十四種,總共一千四百七十三種道書;所以本書所撰成之道經提要有一千四百七十三條。其中有的道書年代容易考定,有的年代難以論斷。難以論斷的,則據六朝道書相徵引,北周、唐、宋等道教類書所引,歷代書志所載,各朝代哲學、神學演進不同等因素,並參考相關佛經撰譯年代,試著為每一本道書論斷其撰成年代,其中疏漏及臆測之處仍多,但不管好壞,總須有個開始。本書旨在用以拋磚引玉,並俟海內外方家能予補正。 -
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二卷)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乃是“重玄”哲学的日益完善。《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精装)》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包括第三编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主要介绍了隋至初唐道教重玄学的崛起、初唐道教重玄学论域的拓展考察、盛唐道教的服气说与心性形神修炼理论等内容。 -
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
《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主要收录了信奉“三天”的思想的南朝天师道改革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新范式道教史的形成、结语刘宋、南齐时期天师道的教理与仪礼、序言、“三天”的思想与“三天”的观念、三洞说、四辅说、道教斋法仪礼原型的形成——指教斋法的形成与构造等内容。 -
道教的历史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表现好、值得佩服的,除了二周(鲁迅、周作人)之外,许地山是第三名。——胡适 集这么多学问家于一身,在现代作家中也是罕见的。——郁达夫 我们惊叹于他考证之细,也心折于他的论断之正确,他的研究方法完全是科学的!——茅盾 “道”的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可分为思想方面和道与宗教方面的道。现在名思想方面的道为道家,宗教方面的道为道教。宗教方面的道教包括方术符谶在里面,思想方面的道家,就饮食易阴阳五行的玄理。道家的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的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