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史舆地文录
本书是辛德勇教授的历史地理研究论文集,共收入论文15篇,从传统文献出发,于细节处中发现问题,在梳理古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地理学知识,独辟蹊径,为前人聚讼不已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
廿二史考异(上下)
《廿二史考异》100卷,附《三史拾遗》5卷、《诸史拾遗》5卷,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原著。钱大昕18岁有志读史,从《史记》到《元史》22部正史,他都反复精读,详加比勘,读书所得,随时用别纸写出。40岁开始撰写《考异》,历15年而草成初稿,复陆续修改并刊刻,至70岁而全书刻毕。从积累资料到全书刊成,历时52载。钱氏考史,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史家记人、记时、记地的真实性可靠性。《考异》的成就,梁启超比之于王念孙、引之父子在群经考订方面的名著《经义述闻》。本书的校点认真严谨,值得向史学界郑重推荐。 -
古刻名抄经眼录
-
芷兰斋书跋初集
本书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明清精椠名抄40余部,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著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目录: 周绍寅过录卢文弨批校《吴越春秋》十卷 潘介繁题记本《幼学堂诗稿》十卷《文稿》四卷 黄永年跋嘉靖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 胡适跋钞本《孟子私淑录》一卷 金兆蕃跋嘉靖本《太玄经》十卷附《说玄》五篇 罗继祖跋澹生堂钞本《墨池琐录》四卷 吴骞跋钞本《静志居诗话》八卷 姚觐元稿本《刺字定例汇编》不分卷 江湜跋正诣钞本《唐诗英华》不分卷 杨仪批、翁同龢跋《诗学禁脔》一卷 江藩批校椒花吟舫刻本《说文解字》十五卷 沈彤跋钞本《京氏易传》三卷 李宏信、费念慈、郑文焯跋泽存堂《广韵》五卷 岛田翰、??康、黄绍箕、田吴炤题记本《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传家集》八十卷 章钰跋《韩内翰香奁集》三卷《韩翰林诗集》一卷 王闿运、谭宗浚、史念祖跋稿本《成山庐稿》七卷 鲍廷博批校知不足斋钞本《灵棋经》二卷 陈运彰跋人境庐钞本《桐花阁词》一卷 杨守敬校、王欣夫题记红印样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 《外集》一卷 周嵩尧、梁天民、郭培元题记《管子》二十四卷 翟云升稿本《隶样外编》八卷 笪重光跋《陶靖节集》十卷 陈墫、陈浴新跋知不足斋钞本《宣靖备史》四卷 林佶跋绿玉斋钞本《宋纪受终考》三卷 何星文未刊稿本《黄石公素书明解》一卷 陆贻典批校、刘苍润跋《范德机诗集》七卷 卢见曾题识《杜子美诗集》二十卷 左ü?稿本《云根山馆诗集》三卷 沈钦韩批校秀野草堂本《昌黎先生诗集注》十一卷 陆时化跋《钝吟老人遗稿》二十卷 翁信标题识、翁同龢跋《道德经》二卷 黄裳跋文瑞楼钞本《百衲居士铁围山丛谈》六卷 章炳麟题记、柯劭忞批马其昶稿本《诗毛氏学》三十卷 王维庭过录郝懿行批校《大戴礼记》十三卷存五卷 寿彭跋《韩非子》二十卷 孙人和批校《西泠词萃》九卷 邓之诚批《闻尘偶记》钞本一卷 赵不骞题识佞宋斋刻朱印本《藏书记要》一卷 徐时栋跋小琅嬛仙馆《历代帝王年表》十四卷 赵之谦题识《万忠贞公遗集》二卷 孙星衍跋《篁墩程先生文集》九十三卷《拾遗》一卷 夏孙桐钞本并题记《亭词草》五卷 张钧衡适园钞本《楚石大师北游诗》一卷 邓方稿本《小雅楼诗集》八卷及刻本十卷 -
七纬(附论语谶)
纬书盛行于两汉时期,其内容主要是依托经学,以纬配经,歪曲经学原义,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颇多怪诞之谈。纬书中包含丰富的有价值的内容,如对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以及神话传说之类,均有所记录和保存。魏晋以后,纬书屡遭禁毁,逐渐亡佚。明代以降,始有学者开始重视对纬书的辑佚钩沉,孙瑴的《古微书》筚路蓝缕,启纬书辑佚之风,赵在翰之《七纬》承其绪,是谶纬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辑佚学著作。 是书由《易纬》、《诗纬》、《书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等七部分构成,末附录有《论语谶》,重要的纬书典籍基本囊括。赵在翰在对纬书文字进行勘对的同时,对章句义理亦有阐释,以案语形式附于相应句末。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或下案语,或引郑玄、宋均、杨应阶等人注释,对读者理解其微言大义有所帮助。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钟肇鹏先生、四川教育学院萧文郁先生潜心数年整理,以嘉庆十四年侯官赵氏小积石山房刊本为底本,收入中华书局的《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中。 -
日本奈良兴福寺藏两种古钞本研究
《日本奈良兴福寺藏两种古抄本研究》内容简介:自古以来,日本和中国在文献方面的交流非常活跃。著名的《君倚日本刀歌》写道: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问杂钥与铜。百金传人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百工五种得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嗟予乘桴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一云。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谁,此处可不予讨论。或出于欧阳修,或出于司马光,或出于钱公辅,他们都是北宋人,由此似可肯定该诗内容反映了,北宋时代一般文人对中日图书文献交流的关心和认识。诗中所记倒不一定都是事实,却是一个珍贵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