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音韵讲义
-
切韵研究
《切韵研究(校订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对前人的看法加以补充论证;二是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看法;三是宋跋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和《广韵》对照的声母、韵母表;最后把全部结论总结于篇末的王仁昫《切韵研究(校订本)》音节表。 《切韵研究(校订本)》一书在汉浯语音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自清代陈澧以后,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语音系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但是没有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不论在声、韵类别方面,还是在语音构拟方面,都是如此。这就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来逐步地加以解决。《切韵研究(校订本)》的目的就是试图对这些疑而未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为它们的最终解决作出一些贡献。 -
广韵校本(上下)
广韵一书有详注本及略注本两种。详注本为宋陈彭年等原著,略注本则为元人据宋本删削而成者。明人所见多为略注本,详注本流传甚少。至清初,张士俊乃据汲古阁毛氏所藏宋本及徐元文所藏宋本校订重雕,广韵原书面目始为世人所知。其后曹寅亦曾据宋本雕板,但行款与宋本不同。曹刻印本较少,故不若张刻流传之广。 周祖谟,中国语言学家。字燕孙,北京人。193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36年毕业后考入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语言组助理员。1938年起在辅仁大学国文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即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并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秦文学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周祖谟学识广博,自青年时代起就潜心研究中国语言文字之学。音韵、训诂是其学术成果最丰硕的领域,所著《问学集》,包括40余篇论文,集中了他关于古汉语声韵部类和《切韵》性质及其音系基础等方面的创见,并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评述了中国古代众多语言学著作的是非得失,态度谨严,不为凿空无根之论。所著另一部论文集是《语言文史论集》,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几方面论文50余篇,又《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罗常培合著)论述了周秦至陈隋 800年间韵部演变的过程,深受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1984年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存》是总集唐五代韵书并考释其源流的一部大书,是作者30余年来搜集、整理、考订的总结性成果,是敦煌吐鲁番古籍整理工作中前所未有的专题著作,为研究汉语音韵、词汇、训诂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周祖谟长于古籍整理与校勘, 著有 《广韵校本》、《方言校笺》、《尔雅校笺》、《释名校笺》、《洛阳伽蓝记校释》等书。为普及语文知识,他还写了不少有关汉语规范化 、普通话语音 、辞典编纂等方面的文章。如《汉语词汇讲话》一书,很受读者欢迎。周祖谟长期在高等学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语文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
中国音韵学研究
-
中古音
中古音是汉语语音史的一部分,是汉语语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所谓“中古音”,是指从隋经唐至宋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我们知道,隋朝享祚不永,而唐和宋却保有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说,中古汉语的语音,主要就是指唐、宋时期的语音。从隋至宋,大约包括从公元581年至1278年共697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的汉语语音,承接着更古时期的语音发展而来。而在中古时期,汉语的语音又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已经大体上奠定了近代汉语语音的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古音是汉语语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上古音、近古音(魏晋时期的语音)和近代音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个转轴。 隋唐之际,我国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事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唐朝统一了中国之后,政治上也呈现了较为稳定的局面。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对汉语共同语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都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研究中古汉语的语音状况,首先就是要研究共同语语音的状况。唐宋之际的中古时期,是否有人们所说的共同语呢?是否存在一种共同语的标准音——正音呢?这种正音又是以什么地方的语音为依据呢?这些问题,过去在学术界中,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因此,在我们探讨中古音的语音系统之前,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先作一番探究,在这种探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论述中古音系本身。 另外,过去某些学者在叙述中古汉语的语音时,主要以中古出现的韵书如《切韵》或《广韵》作为依据。我们认为,中古这些韵书的出现,有它们一定的时代背景,有它们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这些韵书所表现的语音系统,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中古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实际面貌。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韵书并不是反映一时一地之音。在它们身上,包含有某些古音和方音的成分。既然如此,我们想要探究一个比较真切地反映中古时期汉语共同语语音的音韵系统,就不能专主这些韵书。因此,本书特辟另一专章对研究中古音的材料依据作一个概括的论述,表明我们对《切韵》一系韵书的看法,并介绍某些用来作为研究中古音的其他参证资料,以便读者对我们据以研究中古音的材料有所了解。 在介绍了中古时期汉语共同语语音的状况和研究资料之后,我们进而论述中古语音系统本身。在论述中,我们以中古韵书为重要依据,然后参合其他语音材料来说明中古音系的诸般问题。我们希望描绘出一个比较切合历史真实的中古音系统。当然,中古音所包容的历史年代长达七百年之久,在这七百年中间,语音不可能没有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中古音的描述,也不是列出一个声、韵、调系统便可完事。当然也不可能分为更细碎的历史段落,列出更多个反映不同时期语音的音韵系统。我们只能概括出一个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中古音面貌及发展大势的语音系统。至于此一系统之中各种音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我们只能在各个具体的问题中加以说明。我们所拟定的中古音系,大体上是代表唐宋之交(或者说是北宋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语音概貌。在此之前或之后的发展变化,就只能在各项说明中加以阐述了。 总之,本书的叙述反映我们对语音史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材料有一点是新的,方法有一点是新的,结论有一点是新的。这一切,都表明本书的写作仅仅是属于一种新的探索。至于这种探索,是否能够为人们所接受,是否能达到我们所说的描述一个比较能够反映历史真实的中古音面貌的目的,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自信。我们期望着这种探索能够不断进行下去,深入下去,使汉语语音史的研究,能够创造出更多一点儿成绩。 -
上古音系